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养老院老年人营养状况,探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对武汉市2所养老院63名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养老院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2.4%;不同类别老年人中,饮食由养老院提供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饮食为自助的老年人(P0.05)。结论养老院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各方的重视。养老院老年人的饮食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营养需求提供膳食,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探讨自我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从而提高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经济状况问卷、微型营养评价量表、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的41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饮茶、运动、吸烟、饮酒、牛奶、自我管理、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营养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性别、婚姻状况、饮茶、运动、自我管理等因素对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行为及自我健康管理影响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应加以关注并引导老年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胰腺癌术后3个月内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同时进行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ZPS体力状况调查。结果 55.38%患者有营养风险;家庭肠内营养以口服为主(63.08%),营养制剂主要为家庭匀浆膳(63.08%),胃肠道和带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54%、15.38%;不同家庭肠内营养方式及有无并发症患者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生活质量的功能领域、气促及ZP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胰腺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以口服家庭匀浆膳为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营养状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需加强对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评估,及早发现营养风险并给予有效干预,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及体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对2014年7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1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MNA≥24分者占总人数的39.6%,17≤MNA24分者占总人数的51%,MNA17分者占总人数的9.4%;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月收入、吸烟、饮酒、牛奶、运动、疼痛程度、OP类型、OP程度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婚姻、吸烟、运动、疼痛程度和OP类型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总分的影响大于文化程度、月收入、饮酒、牛奶和OP程度;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婚姻、月收入、牛奶、运动、疼痛程度、OP类型、OP程度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OP类型、婚姻、月收入、OP程度、疼痛程度、饮用牛奶和运动情况。结论多种因素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具有各种降低营养状况因素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梅萍  缪文 《护理学杂志》2005,20(23):54-5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对38例行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乳酸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结果38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6例营养不良,占42.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提出重视透析前营养状况,掌握好透析时机,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是营养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7例CAPD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透析不足3个月者57.9%合并营养不良,在CAPD治疗过程中50%病人营养不良得以纠正,经加强营养治疗后30%恢复正常。合并营养不良者临床康复状态差,腹腔感染率(1/5.8病人月)明显高于营养状况正常者(1/18.8病人月)。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不良是CAPD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养老院老年人营养状况,探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对武汉市2所养老院63名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养老院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2.4%;不同类别老年人中,饮食由养老院提供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饮食为自助的老年人(P〈0.05)。结论养老院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各方的重视。养老院老年人的饮食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营养需求提供膳食,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临床营养支持现状,为开展临床营养支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309例住院患儿采用STRONGkids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参考标准及自制患儿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表,通过现场查阅病历信息、床边查看营养护理及测量相关数据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 8.41%住院患儿存在高度营养风险,48.87%存在中度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65%。111例(35.92%)患儿实施营养支持,其中肠内营养17例、肠外营养68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26例。结论住院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率偏低,营养支持方式欠佳。应正确评估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指导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9.
蔡威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5):260-261
目前,肠外营养( parenteralnutrition ,PN )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儿科应用虽不如成人广泛,但也有逐步普及之势。综合近二十年我国儿科肠外营养应用情况及我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体会,试就目前小儿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困难提出看法,从而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一、对住院儿童营养状况缺乏足够认识1996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报道住院病人中3 0 %~5 0 %存在营养不良。泰国1995年也有报道住院儿童中有5 0 %~60 %存在营养不良。最近我们在上海市的三个儿童医疗中心做了190 1例的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总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中,术前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一种预见因素。方法 统计长海医院1994年1月-1999年10月936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列出术前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值、淋巴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其中2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从无并发症组病人中随机抽取26例,构成正常组,比较并发症组与正常组的术前营养状况。结果 运用t一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并发症组与正常组的术前营养状况有明显差异(P<值0.01)。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中,术前营养状况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一种预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腹透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PD患的营养状况,我们随访观察了82例腹膜透析(PD)患,对其营养状况作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寻找初级评估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方法 选取86名年龄>65岁老年人,分别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及左、右手握力,同时抽取晨空腹血检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人左、右手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存在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老年人体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可作为一种初级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口腔衰弱指标筛查 8、进食评估问卷、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和老年口腔健康相关自我效能量表,对泸州市5个社区22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高风险132人(59.2%)。口腔衰弱风险等级与进食评估问卷得分呈正相关,与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个人月收入、吸烟、口腔健康相关自我效能是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发生风险高,口腔衰弱风险与吞咽困难程度及营养状况相关;应重视高龄、月收入低、吸烟及口腔健康相关自我效能低的老年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自制膳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其中术中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未置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比较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指标.结果 两组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在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自制膳食营养支持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本院 2 0 0 2~ 2 0 0 3年间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 4 0 12例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分析年龄、疾病等因素与营养状况之间关系。结果 各项指标进行营养评价得出本院普外科非急诊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是 :BMI 2 1 3% ,TSF5 0 6 % ,MAC 2 0 5 % ,AMC 2 1 2 % ,SGA 38 0 % ,MNA 2 0 8% ,ALB 2 4 2 % ,PA 35 4 % ,TLC 5 5 8%。 >6 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 6 0岁患者、消化道外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2 0 5 %~ 5 5 8% ,不同的营养评价指标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 对21例胃癌患者实行了全胃切除,部分病人联合受累脏器切除,应用Tenner法“P”襻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了营养调查。并与同期180例胃大部切除根治术病人术后比较。结果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比过去的认识要好,与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差异不显著。结论 该结果提示全胃切除Tenner法“P”襻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维持并非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不同期别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为及时进行营养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1月我院拟行直肠癌肿瘤切除术的住院病人240例,在围术期使用体重指数(BMI)、握力、营养主观整体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再次进行评估。结果 240例直肠癌病人局部早期直肠癌171例(71.3%),局部晚期69例(28.8%)。240例病人SGA评估入院和出院时各有74例(30.1%)和122例(50.8%)有营养不良,出院时较入院时的营养状况明显变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住院期间体重、ALB出现恶化,随访提示出院后短期呈现继续恶化趋势,体重和ALB入院时分别为(68.2±15.3)kg和(37.8±0.4)g/L,出院时为(63.8±16.9)kg和(35.9±0.56)g/L,随访时为(62.4±17.5)kg和(32.5±3.7)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人入院时、出院及出院后1个月体重、SGA评分≥4分者比例及ALB水平均低于局部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直肠癌病人入院时营养状况良好,但住院期间和出院早期营养状况会呈现恶化,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人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罗梅萍  缪文 《护理学杂志》2005,20(12):54-5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对38例行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乳酸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结果38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6例营养不良,占42.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提出重视透析前营养状况,掌握好透析时机,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是营养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姚磊  屈兵  周珞华 《腹部外科》2011,24(4):227-22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新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按方法不同分为肠外营养(PN)组(90例)和早期肠内营养(EN)组(116例),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N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GA法、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等方法评判62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前营养状况,并跟踪其预后.结果:①被SGA评为营养不良的有303例,占48.40%.(②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与肿瘤部位相关(P<0.05),以胰腺癌最高(74.19%),肠癌最低(44.94%),食管癌(55.56%)和胃癌(46.12%)介于二者之间;626例病人中有67.25%发生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31.47%有不同程度的摄入量减少.③被SGA评为属不同营养状况组(SGA-A为营养正常,SGA-B为轻~中度营养不良,SGA-C为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血清蛋白、体质指数(BMI)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GA评判结果与血清蛋白、BMI和TSF值间的相关性(r=0.251~0.371)并不令人满意.④有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占23.96%,以SGA-C组最高(35.0%).⑤平均住院天数为(22.05±10.27)d,不同SGA组病人住院天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GA-C组最长.结论:与血清蛋白水平和人体测量等单指标相比,SGA能更好地评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及预测并发症和住院天数,可将SGA视为评价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的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