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1周,之后再服用兰索拉唑1周。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连续口服2周。对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愈合率、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消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持续泵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2)。两组均在扩容、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心电监测、吸氧、留置胃管等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首次给予埃索美拉唑80mg静滴,然后8mg/h持续泵入,连用72h;对照组首次给予奥美拉唑80mg静滴,然后8mg/h持续泵入,连用72h。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x2=7.77,P〈0.01)。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埃索美拉唑持续泵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2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B组12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Hp。结果A组114例患者获随访,其中Hp根除成功104例,意愿分析根除率为86.7%(104/120),按方案分析根除率为91.2%(104/114);B组113例患者获随访,其中Hp根除成功101例,意愿分析根除率为84.2%(101/120),按方案分析根除率为89.4%(101/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10/120),B组为6.7%(8/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人群中高剂量和低剂量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除Hp的成功率并无差异,提示增加埃索美拉唑剂量并不能显著增加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联合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mg,1次,d,共3周;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250mg,2次,d)联合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维持治疗同治疗组;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2%(49/52)、88.5%(46/52)、11.5%(46/50)和92.0%(6/52)、82.0%(41/50)、12.0%(6/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费用分别为(320.5±24.5)、(370.8±27.8)元,治疗组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在老年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2~2013年两年接收治疗的老年性胃溃疡患者中选取6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2%和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兰美娟 《护理学杂志》2001,16(6):349-350
1997~ 2 0 0 0年我科对 2 1例幽门螺杆菌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DU)患儿采用达克普隆三联疗法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 5例、女 6例 ,年龄 7~ 1 4岁 ,平均 1 1 .9岁。上腹疼痛 1 9例 ,反酸、嗳气 1 7例 ,恶心 1 0例 ,呕吐 6例 ,上消化道出血 5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 ,并从胃窦部取粘膜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Ciemsa染色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合并 HP感染。1 .2 治疗方法达克普隆 1 5~ 30 mg,每日晨服 ,4周为一疗程 ;羟氨苄青霉素 2 5mg/kg,替硝唑 1 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消除幽门螺杆菌(HP)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后复发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12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中的HP阳性110例随机分成抗HP组和非抗HP组各55例,进行随访及内镜检查,比较溃疡的初步愈合及1年后溃疡复发请况。结果 抗HP组和非抗HP组HP消除分别为53例及9例(P<0.001),溃疡早期完全愈合分别为52例及51例(P>0.5),1年后溃疡复发分别为2例及18例(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消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后的溃疡复发,减少并发症出现。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除非有并发幽门梗阻、大出血或恶变等,否则一般可予单纯修补术,加以抗HP治疗,而不必予彻底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和对照组(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13.8%vs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Xu R  Fang L  Jiang X  Wan Y  Huang S  Jiang K  Lin N  Pan W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47-649
目的 对比研究修补术联合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proximalgastricvagotomy ,PGV)与修补术联合三联疗法 (口服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 )对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  32 9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非随机地接受了A、B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 1 53例 ,行修补术联合PGV ;B组 1 76例 ,行修补术联合三联疗法。术后 5~ 8年 ,采用信访、电话访问、门诊复查以及与患者所在当地医院合作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症状问诊、胃镜复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随访结果按Visick标准分级。 结果 获得随访 30 1例 ,A组 1 4 2例 ,B组 1 59例。按Visick分级 ,A组Ⅰ级 97例 (68 3 % )、Ⅱ级 1 9例 (1 3 4% )、Ⅲ级 1 3例 (9 2 % )、Ⅳ级 1 3例 (9 2 % ) ;B组Ⅰ级 31例 (1 9 5 % )、Ⅱ级 2 8例 (1 7 6 % )、Ⅲ级 2 4例 (1 5 1 % )、Ⅳ级 76例 (47 8% ) ,2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Z =- 9 81 8,P <0 0 1 )。HP检测 ,A组阳性 1 30例 (91 5 % ) ;B组阳性 94例(59 1 % ) ,2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41 438,P <0 0 1 )。 结论 对于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 ,修补术联合PGV的远期疗效优于修补术联合三联疗法 ,尽管前者的HP阳性率远高于后者。HP感染只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替硝唑等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两种不同疗法——穿孔修补术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PGV)与穿孔修补术加奥美拉唑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4年1月-1996年12月相继入院的4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在穿孔修补术的基础上,加行PGV。B组(27例)仅作穿孔修补术,术后辅予奥美拉唑方案(即口服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术后定期随访。随访结果按Visick标准分级。结果A组术后半年和2年疗效优良者(VisickⅠ加Ⅱ级)分别为18例(85.7%)和17例(81.0%),溃疡复发者(VisickⅣ级)分别为1例(4.8%半年)和2例(9.5%2年)。B组术后半年和2年疗效优良者分别为19例(66.7%)和10例(37.0%),溃疡复发者分别为5例(18.5%)和12例(44.5%)。A组疗效优于B组(P<0.01)。Hp检测,A组术后半年和两年的Hp阳性率分别为81.0%和85.7%(P>0.05);B组分别为18.5%和51.9%(P<0.01)。结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施行修补术后,应同时加行PGV,以提高对溃疡病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从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被确认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根除hp可以减少37%人群胃癌的发生及阻止无癌前病变人群胃癌的发生[1].目前国内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均在80%以下.如何避免和克服耐药,成功根除hp成为当前临床工作较为棘手的问题.微生态疗法为hp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大量研究结果提示,益生菌对hp具有间接或直接的抑制作用[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7d或10 d疗法对hp根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产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费用。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86例随机分组,试验组(45例)方案为前5d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后5d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41例)三联疗法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按意图治疗分析和按试验方案分析分别为88.89%(40/45,95%CI76.00%-96.00%)和93.33%(42/45,95%CI82.00%-98.00%);对照组为78.05%(32/41,95%CI78.04%~90.72%)和85.37%(35/41,95%CI85.37%~9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4.44%),对照组有6例(14.63%)自诉服药后有不良反应。试验组的药物费用比对照组低廉。结论以国产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低、相对价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82例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乙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与乙组 Hp 根除率8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10d 序贯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后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穿孔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中99例(82.5%)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其中51例为抗HP治疗组,用次橼酸铋120 mg、阿莫西林500 mg和甲硝唑300 mg治疗.48例为单用雷尼替丁治疗组.结果:胃十二指肠穿孔单纯修补后只要消除感染,溃疡复发率就降低.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影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是一个熟知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外消化内科医师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外科医师在溃疡病胃切除或穿孔修补术后应该注意这一感染的消除,在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中不要忽视这一感染的作用,兹就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外科临床中的意义作一综述,供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73例。常规组行腹腔镜修补手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腹腔镜修补手术后联合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及术后7 d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术后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所需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 d,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依次为(15.12±3.86)mg/L、(8.08±1.72)ng/L、(44.96±18.35)ng/L均低于常规组(21.38±4.76)mg/L、(10.34±2.56)ng/L、(53.32±21.81)ng/L(P<0.05);术后常规组Hp转阴所需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16.48±4.08)d、(10.36±2.13)d、(34.13±0.70)h、(4.82±1.05)d,均长于观察组(11.07±3.13)d、(8.02±1.08)d、(28.14±4.58)h、(3.57±0.90)d(P<0.05);观察组腹腔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2/7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8%(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分别失访2、3例,常规组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1.27%(8/71),高于观察组的5.71%(4/70)(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较为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安全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序贯疗法及反向序贯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96例13C尿素呼气实验阳性的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10 d序贯疗法(序贯疗法组、35例)、反向序贯疗法(反向序贯疗法组、28例)和标准三联疗法(常规三联疗法组、33例)治疗,分别记录3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序贯疗法组、反向序贯疗法组和标准三联疗法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2%、89.29%和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84、P = 0.034),其中序贯疗法组(χ2 = 6.370、P = 0.012)和反向序贯疗法组(χ2 = 4.383、P = 0.036)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序贯疗法组和反向序贯疗法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3、P = 0.773)。3组患儿反酸、腹痛的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4.288、15.506,P均< 0.001),但恶心(F = 0.053、P = 0.948)和嗳气(F = 0.496、P = 0.610)症状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贯疗法组(χ2 = 3.994、P = 0.045)和反向序贯疗法组(χ2 = 4.462、P = 0.035)患儿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序贯疗法组和反向序贯疗法组出现反酸(t = 4.680、P < 0.001,t = 3.457、P = 0.010)和腹痛(t = 4.407、P < 0.001,t = 6.310、P < 0.001)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标准三联疗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31、P = 0.848)。 结论与标准三联疗法相比,反向序贯疗法和序贯疗法可有效改善Hp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疗效。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独三联疗法根除Hp的随机临床试验,分析各项研究的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值,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检查发表偏移。结果共12项随机临床试验(2480例)符合纳入标准,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独三联疗法按意向治疗分析(ITT)Hp根除率分别为:79.8%(95%CI:0.65~0.91)和67.3%(95%CI:0.50~0.81),合并RR值为1.14(95%CI:1.09~1.19),P<0.05。两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95%CI:0.03~0.41)和25.5%(95%CI:0.04~0.58),合并RR值为0.50(95%CI:0.31~0.81),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提高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同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