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中建 《中国科学美容》2011,(18):96-96,10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研究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分析采取的对应综合措施。结果通过针对原因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多种因素,提高了标本质量。结论细致、全面、周到的综合性对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标本影响,有效控制影响因素,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从患儿自身,采血过程及送检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减少客观影响,确保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患儿自身,采血过程及送检过程都对儿科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影响,需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搜集2014-07—2015-03月间血常规检验的8 268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样本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8 268份血液标本中,检验分析前发现217份样本有质量缺陷,送样样本缺陷率为2.6%,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的相关因素中,样本抽取量不合格所占比例最大(33.0%),其次为样本抽取后放置时间对结果影响(24.3%)、采集后温度影响(16.9%)、标本标记不清(10.6%)、标本中的凝块对结果影响(6.9%)、抗凝管不合格(6.0%)、其他因素(2.3%)。结论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应严格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针对影响血常规分析前质量缺陷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以降低样本缺陷率,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信息化管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住院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包括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共计4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每组患者均选取其病理组织、血液、尿液、粪便4类标本各1份,每组标本各80份。试验组应用信息化管理对多部门、全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对照组为传统留取标本,比较分析两组不合格标本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80份送检标本中质量不合格标本总数为26份,不合格率为32.5%;标本质量不合格最主要的类型是标本送检前固定处理方法不当、标本运送方式不合理、标本污染、标本类别有误、标本采集量有误。试验组80份送检标本中质量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份,不合格率5.0%,标本质量不合格主要类型为标本收集不标准、标本运送不合理。试验组标本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 通过信息化管理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显著下降,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肖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437-439
血液检验结果是患者疾病诊断,治疗重要依据,而采血试管的正确使用是采集血液标本质量的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科室常见采血试管摆放零散,各类试管混放,常用试管储备不足及试管不合格,如试管过期、盖不密闭等,部分护士对血液检验不同项目选用不同试管的种类及采血注意事项知识缺乏,这些因素增加了检验误差或需同一检验项目二次采血,不但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负面影响医患关系。为了保证采集到患者合格的血液标本,我科于2011年4月起对采血试管  相似文献   

6.
动脉血气分析对于临床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辅助诊疗手段。但往往由于采集血气标本时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做得不严密,而产生系统性偏差,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了诊断和治疗。因此加强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质控甚为重要。我科自1991年3月~1992年3月共采集动脉血气标本82例,不合格标本9例,占10.98%。其中因抗凝剂浓度、体积与血液比例失调4例,占4.88%;外源性离子导致结果假性增高1例,占1.22%;误抽股静脉血2例,占2.44%;血液标本溶血2例,占2.44%。本文就标本质控及影响标本质量的原因加以探讨。一、影响标本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静脉血液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7月心血管内科静脉血液标本6 332例次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标本质量控制。将8~10月静脉血液标本7 165例次设为观察组,依据闭环式管理理论从静脉血液标本医嘱核对、标本采样、标本核对配送流程、标本流程追踪、不合格标本即时回报等5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由于实验室前因素导致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护士原因及配送原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闭环式管理理论对静脉血液标本从整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液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输血标本不合格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干预输血标本管理工作。结果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36%降至0.69%,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门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06—2015-01间泌尿外科门诊共行尿常规检验的600例,对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尿样中通过检测发现误差样本10例(1.67%),其中采集前因素导致6例,采集后保存因素4例。结论影响泌尿外科门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包括人为性、检查操作不规范、样本留置时间长等采集前、中、后各种因素。对患者做好晨尿标本采集知识宣教,规范采集检查操作,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等措施,可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人类精子库的精液采集流程更加流畅、规范,为人类精子库供给检验合格的精液标本提供保证。方法在2005年11月精液采集中,本精子库制定详细的供精者筛查程序,并对供精者筛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例供精志愿者有17例筛选合格具有供精资格,筛选合格率为24.3%。精液检查不合格是供精志愿者筛查淘汰的首要原因(64.2%),其次为细菌培养阳性(17%)。其它供精者筛选不合格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衣原体感染(7.5%)、弓形虫感染(7.5%)、血压过高(5.7%)、支原体感染(1.9%)、巨细胞病毒感染(1.9%)、丙肝阳性(1.9%)和身高不够(1.9%)。结论严格的供精者筛查程序是人类精子库提供检验合格的精液标本的保证,本精子库制定的供精者筛查程序使用方便、操作流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检验分析前实验室质量保证.方法:从检验师.医师和护士三个方面论证分析前各自的责任.结果:检验师提高素质,敢好宣教,标本查对和沟通;医师明确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结果的分析和判断;护士正确采集标本和运送.结论:重视分析前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法律问题,提高供应产品的质量,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患者的权利.方法:从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日常的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因不细心,不负责等给患者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的案例,对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以上措施,科室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供应物品质量大大提高,临床科室对我科工作满意度提高到99%.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是全院需消毒或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地方,特别在处理传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时,其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称职的消毒人员不仅要铭记自己的职责,还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影响临床实习生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带教医生的责任感、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实习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医德培养等方面,来提高临床带教及实习质量.结论:对临床带教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明显提高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减少或杜绝危急值血标本检验错误率.方法 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质量控制后,危急值血标本错误率显著低于质量控制前(P<0.01).结论 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PICC采集血标本再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集血标本(采血)的可行性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ICC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两组标本检验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1 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对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涉及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3个环节的措施,包括规范护士培训、正确选择标本容器、选择标本留取最佳时间等。提出应重视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及送检等环节以提高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操作环节对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血标本检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表,对39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检查注射器和容器符合要求312名(78.4%),止血带缚扎时间在1min内284名(71.4%),选择血管恰当361名(90.7%),消毒规范196名(49.2%),穿刺一针见血298名(74.9%),采血量准确326名(81.9%),血液注入试管规范298名(74.9%).结论 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存在许多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采集血标本过程中护理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或杜绝危急值血标本检验错误率。方法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质量控制后,危急值血标本错误率显著低于质量控制前(P〈0.01).结论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刘夕茹 《护理学杂志》1997,12(4):235-236
血液流变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其理论及检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1991~1995年我院血流变学试验室共行血流变检测约4000人次.经实践证明,检测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与能否有符合试验要求的血标本密切相关[1]。笔者仅就临床血流变学检验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影响因素作初步分析。1采血条件1.1清晨空腹: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及变形性的科学,以探讨血液的流动状态对诸多疾病的影响作用。由于血液的流动性无一不与人体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生理病理有关,所以,血液粘…  相似文献   

20.
朱清红  康敏  杜毅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77-178
目的:研究分析在尿常规的分析中白细胞与红细胞的计数假性升高的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泌尿系疾病患者的240份尿常规,对其同时进行干化学检验以及显微镜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红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的一致性,分析两种方法产生假性结果的原因。结果:本研究240份尿常规标本中,两种方法的红细胞阳性一致率为90.2%,红细胞阴性一致率为69.4%;两种检验方法的白细胞阳性一致率为72.8%,白细胞阴性一致率为48.3%;分析干化学对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检验的假性结果可能由于温度、酸碱性、药物等原因造成;而显微镜检查造成的假性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酸碱度、体内的疾病状态对细胞的破坏以及放置时间的长短等等。结论:尿常规的红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易出现假性结果,要做好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结合临床,联合多种检验方法,以提高检验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