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50例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给予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统计置管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第3、6天统计导管进入长度,并复查腹部X线片观察导管头端位置。结果 50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时间(22.57±6.93)min,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45例(45/50,90%)术后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9.64±8.33)h。术后第1天负压引流量为(1 500±450)ml,第2天(750±120)ml,第3天(257±112)ml。术后第3天,导管平均进入长度为(195.97±14.63)cm,腹部X线片示导管头端位于远段空肠(第3组小肠);术后第6天,平均导管进入长度为(240.55±17.65)cm,导管头端位于远段回肠。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80±1.01)天,平均排便时间(3.52±1.26)天。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肠管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共6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DSA引导下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DSA引导下常规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X线辐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症状缓解、开始排气、排便以及开始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SA引导下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以及整体有效率更高,X线辐射时间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病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应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的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肠梗阻病人按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病人术前应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10 ml(30 mg)进行鼻腔麻醉及导管前端润滑,对照组病人术前于鼻腔及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油进行润滑,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病人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减少,术中疼痛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肠梗阻病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应用,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地减轻了病人术中的疼痛不适,未见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置管前开展心理疏导、置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导管管理和做好营养支持、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5例,2例治疗3 d无效后经手术治疗痊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导管滑脱、阻塞及非计划拔脱等不良事件。结论对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做好全面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 32例患者中19例经鼻及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双侧同时性置入成功,另13例仅完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6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 h后为(81.3±19.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86,P=0.02).32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5~7 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收集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实施非手术治疗。将2013-12—2015-12间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鼻胃管胃肠减压。将2016-01—2018-01间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减压量、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实施胃肠减压,梗阻缓解快,总有效率优于鼻胃管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危重症患者按鼻肠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内镜引导下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结果 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鼻腔黏膜出血及渗血、误入气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可提高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肛肠梗阻导管在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肠胃外科就诊的50例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并且置管前接受胃肠减压及心理护理,置管后接受导管安全管理、冲洗护理、饮食指导、会阴皮肤护理等。统计患者置管后肠梗阻缓解时间、置管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经肛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24~48h症状缓解28例,48~72h症状缓解21例,72h以后缓解1例。置管后第3天患者腰围、腹内压、近端肠管最大横径、减压导管引流量均明显小于置管前,P <0.05或P <0.001。本组48例患者接受Ⅰ期根治性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接受姑息性手术并永久性造口。结论:经肛肠梗阻导管用于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梗阻症状,为Ⅰ期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认真完善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熟练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引流管护理等干预。结果 25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导管留置时间4~12 d,其间1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未发生感染、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心包填塞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复杂性肠梗阻适宜技术的临床疗效,建立DSA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临床医学诊疗体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341例复杂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165例,采取DSA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76例(汉寿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67例,益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64例,宁乡市中医院普通外科45例)采取胃肠减压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消化道出血、穿孔发生,治疗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7%(144/1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61%)(75/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流食时间、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具有明显优势(P<0.001)。两组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俩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21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患者。结果 19例放置肠梗阻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0.5%,19例术后1~2 d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1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5~7 d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病变部位过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而治疗失败,2例术后1~3 d导管滑脱再次置管。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前经肛门置肠梗阻导管的应用价值,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下且未合并严重慢性病的60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于内镜引导下经肛门放置肠梗阻导管,引流肠内容物并行肠道准备,拟行一期结直肠癌切除肠管吻合术。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58例肠梗阻导管放置成功,另2例因肿瘤处肠腔过度狭窄,且位于肠管弯曲处,导管无法通过而致治疗失败。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的58例患者经4~5d治疗肠梗阻完全缓解,再经2~3d肠道准备拟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肠管吻合术,术中发现2例患者肠道准备欠佳,遂行预防性肠造口,其中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他患者一期手术成功,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前经肛门置肠梗阻导管可解除肠梗阻,为一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避免或减少患者二次手术机会,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肠梗阻导管深度置管技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短期效果。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接受深度置管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置管深度、腹围、胃肠减压引流量、NRS数字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136例患者置管成功,初始置管深度(213.4±29.7)cm;101例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排气排便,恢复肠内营养后拔除导管;22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6例;9例患者死亡,均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度置管技术可加大肠梗阻导管置管深度,使导管更加接近梗阻部位,充分减压近端肠管,迅速缓解梗阻症状,对粘连性肠梗阻及粪石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儿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置管的成功率、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75%,导管放置时间20~67天,平均42.0±17.40天。一例伤口轻微感染,二例导管阻塞,溶栓后复通。结论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化疗计划及静脉高营养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16例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下将300 cm长的导管经鼻置人空肠10 cm以远,前端充水球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带动导管向小肠远端运行,直达回肠末端,保留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行小肠内支撑排列.结果 16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至2年,均未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X线下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可以多次重复置管.  相似文献   

16.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经由自然孔道行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和预防梗阻复发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共纳入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术前诊断:肠粘连松解术后15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ixon术后1例,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1例,腹茧症1例,阑尾穿孔切除术后2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9例,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同时置入肠梗阻导管经鼻行小肠内排列,术中引导至末端回肠。患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等。结果术中成功置管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例置管未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5±9)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502±114)ml/d;全组患者术后平均(4.4±3.2)d排气,术后(6.2±2.2)d开始带管进流食。术后平均(14.7±7.6)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5.0%(3/20):2例切口感染;1例鼻咽炎。术后随访20例5~40个月,2例(10.0%)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为90.0%,无因肠梗阻而再手术病例。结论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小肠内排列的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艳  林静  揭菊  陶媛 《护理学杂志》2011,26(17):62-63
目的探讨视锐V引导下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高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19例高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X线拍片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导管保留时间52~380 d。结论利用视锐V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同时实施一系列的程序化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抢救,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4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腹部症状缓解时间(2.08±0.46)d,恢复排气排便时间(3.65±1.96)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5.29±1.96)d。依据疗效评判标准本组总有效率95.35%(41/43)。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解除梗阻成功率高,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程进  翟颖  张燕 《护理学杂志》2010,25(4):15-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应用抗感染导管行股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ICU反复住院高龄患者使用抗感染导管行股静脉置管18例次,给予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145d,3例超过100d,平均留置时间65.4d,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抗感染导管能减少高龄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导管维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