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人诊治,具有不需要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1],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最普遍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桡动脉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股动脉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肢体制动时间、患者主诉、局部血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均P〈0.01);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均安全、有效、可行;桡动脉组术后治疗性损害相对较轻,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轻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疼痛程度。方法将196例择期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99例与干预组97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指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手掌周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手掌周径(术后4、12 h)显著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康复操锻炼可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术侧手部肿胀程度及疼痛感,不会增加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桡动脉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股动脉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肢体制动时间、患者主诉、局部血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均P<0.01);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均安全、有效、可行;桡动脉组术后治疗性损害相对较轻,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对486例AMI患者(包括10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37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术中和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结果所有486例患者中,无复流4例(4/486,0.82%),慢血流6例(6/486,1.23%),冠状动脉破裂2例(2/486,0.41%),急性血栓形成3例(3/486,0.62%),冠状动脉内夹层1例(1/486,0.21%),支架脱落3例(3/486,0.62%),死亡6例(6/486,1.23%)。结论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王艳  陶红 《护理学杂志》2009,24(9):91-9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因并发症少、痛苦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因穿刺易损伤桡动脉,且术后使用抗凝药物,若穿刺点处理不当,穿刺部位易出现渗血、前臂血肿。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2008年1~12月我科将橡皮擦用于56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以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因并发症少、痛苦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因穿刺易损伤桡动脉,且术后使用抗凝药物,若穿刺点处理不当,穿刺部位易出现渗血、前臂血肿,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冠心病行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现状,探讨D型人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412例冠心病行PCI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测定,同时采用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行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所有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等低于正常值;D型人格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显著低于非D型人格患者(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型人格是SDNN、TP、L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有待进一步改善,D型人格与PC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应加强对D型人格人群的关注,给予针对性个体化干预,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功应用于冠心病的诊疗,该途径术后病人不需卧床休息,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已破广泛接受。但由于是创伤性的操作,术侧上肢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对经桡动脉行CAG术后病人的术侧上肢应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0.
对1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脉介入治疗失败患者改经尺动脉途径穿刺,结果穿刺均获成功;穿刺局部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Allen试验,桡动脉穿刺失败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尺动脉穿刺术中积极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穿刺处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是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1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经桡动脉途径由于其具有经股动脉脉途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越来越多地作为介入治疗的首选。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共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2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年6月~2012年3月住院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高龄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急性胆囊炎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危重患者77例,采取急诊行PTGBD术40例,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术37例。结果 PTGBD术组40例全部成功行PTGBD术,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均在1~3d内明显缓解或消失,5~7d血象基本恢复正常,1例出现胆囊内出血经夹闭导管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一例出现腹膜炎、胆漏,但2例出现全身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9例行择期胆囊切除手术治愈。手术组37例术后出现全身并发症者10例,死亡6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5%vs27%)及死亡率(5%vs1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BD术对于治疗高龄危重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rlsla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在高龄、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2008年8月至20010年10月对2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先行PTGBD术,待合并疾病得到控制且胆囊炎症消退后,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结果 本组20例全部成功行PTGBD,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均迅速缓解,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在患者手术条件较差的情况PTGBD下能有效缓解症状,待合并疾病得到控制且胆囊炎症消退后,再择期行LC或OC,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对高龄高危胆囊炎患者治疗方式的一项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陆蕾  孙艺  刘洪珍  张新花 《护理学杂志》2019,34(4):6-8,13
目的探讨模块化膳食营养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患者便秘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在CCU住院接受急诊PCI术的166例AMI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行常规低盐低脂饮食指导;观察组针对急诊PCI术患者设计模块化膳食清单管理患者日常饮食。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日摄入能量及便秘发生率显著少于和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第7天、出院1个月时TG、LDL-C及HDL-C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AMI行急诊PCI术患者设计和应用模块化膳食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减少便秘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与随访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10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增加个性化健康教育和随访,包括完成"AMI患者个体化危险因素评估计划表",制订个体化的行为改变措施以及出院后1、3、6、12个月定期的门诊、电话或QQ随访。结果干预后1年,两组戒烟、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运动4个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和随访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1年危险因素,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陶敏  辜莹 《护理学杂志》2016,(23):29-31
目的总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62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结果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术中心率、心律及血流动力学等严密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总结21例经腔镜采集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预防桥血管痉挛,控制心率和血压,做好容量管理、血气指标监测、抗栓治疗护理、手术切口护理及患肢康复护理。21例患者采集桡动脉的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1~26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桥血管堵塞现象,均未发生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优化实施与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先后将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观察组应用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对工作系统进行优化并实施.比较两组重要救治节点时间、住院时间和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