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米非司酮(0.25、2.5、25和50μmol/L)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1、2、3d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米非司酮对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随着米非司酮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对两种细胞抑制率(IR)值直线回归分析,米非司酮对MCF-7细胞的IC50为51.21μmol/L,对T47D细胞的IC50为54.29μmol/L。形态学观察发现,各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的链接消失,细胞内明显有黑色小颗粒聚集。25和50μmol/L浓度米非司酮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特别是50μmol/L干预24h后在高倍镜下可见明显的核质浓缩。结论米非司酮对病理分型、激素受体型不同的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MK-2206对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CCK-8法检测阿霉素与MK-2206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与MCF-7/ADR(阿霉素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并计算各自IC50值。根据IC50结果,选择低毒浓度阿霉素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MK-2206处理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后,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K-2206对阿霉素耐药与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的影响。用MK-2206 单独作用MCF-7细胞与MCF-7/ADR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阿霉素与MK-2206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阿霉素对MCF-7/ADR的IC50值明显高于MCF-7的IC50值(P<0.05),而MK-2206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K-2206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对两种细胞IC50值,但MCF-7/ADR细胞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MCF-7细胞(P<0.05);MK-2206对阿霉素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增加MCF-7/ADR细胞的凋亡率(P<0.05)。不同浓度MK-2206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MK-2206处理后,MCF-7细胞p-(Thr308)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p-(Thr246)PRAS40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MCF-7/ADR细胞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K-2206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且乳腺癌细胞耐药可能主要与该通路的PRAS40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i RNA沉默p21基因表达联合表阿霉素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化学合成的针对p21的si RNA序列转染至MCF-7细胞,将MCF-7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抑制组、表阿霉素组、联合组(RNA沉默+表阿霉素)。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MCF-7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Caspase-9、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化程度。结果 p21 si RNA转染后,相对于表阿霉素单独处理组,联合组细胞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Caspase-9、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化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p21靶向RNA抑制联合表阿霉素处理显著促进了MCF-7细胞凋亡,p21可作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后选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作用及其对MDR1 mRNA/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实验对象,以50 MOI Ad-p53感染MCF-7/Adr细胞,CCK-8法观察Ad-p53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DR1 mRNA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50 MOI Ad-p53能使MCF-7/Adr细胞阿霉素IC50由(4.54±0.91)mg/L降到(0.26±0.11)mg/L,逆转耐药倍数为18.1倍(P《0.01);MDR1 mRNA相对表达量由1.32下降至0.85(P《0.01),P-gP蛋白表达量亦下降.结论 Ad-p53具有对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其可下调MDR1 mR-NA/P-gP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RNA)靶向沉默DLL4基因对MCF-7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对化疗药物多西他赛的增敏作用。方法针对DLL4基因的序列设计具有特异性的shRNA,经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作为实验组,空脂质体转染的MCF-7细胞为脂质体组,未做任何处理的MCF-7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DLL4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结果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面积率均低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1);实验组细胞在24 h、48 h及72 h时间点A值均低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1);转染后24 h、48 h、72 h及96 h,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RNA干扰(RNAi)沉默DLL4基因后,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实验组的IC50值较对照组和脂质体组低(P<0.05)。结论 RNAi技术抑制DLL4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增强细胞对多西他赛作用的敏感性。DLL4可能会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复合物(TP-PEI-Cy D)对乳腺癌细胞MCF-7/Taxol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测紫杉醇和TPPEI-Cy D对MCF-7及MCF-7/Taxol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出各自的IC50值、MCF-7/Taxol的耐药倍数以及TP-PEI-Cy D对MCF-7/Taxol的低毒浓度;根据所得IC50值选择低毒浓度TP-PEI-Cy D联合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MCF-7/Taxol后,测得紫杉醇联合TP-PEI-Cy D后的IC50,并计算逆转倍数;选择低毒浓度TP-PEI-Cy D联合紫杉醇处理MCF-7/Taxol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情况;TP-PEI-Cy D和紫杉醇单独或联合分别作用于MCF-7/Taxol,用RT-PCR检测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 TP-PEICy D对MCF-7/Taxol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提高MCF-7/Taxol对紫杉醇的敏感度,MCF-7/Taxol耐药性得到逆转(F=439.36,P0.01);紫杉醇联合TP-PEI-Cy D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紫杉醇单独用药(F=17.91,P0.05)。联合使用后MRP、LRP、GST-πmRNA表达水平降低(F=27.41、33.99、20.77,均P0.01)。结论 TP-PEI-Cy D对MCF-7/Taxol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能有效逆转MCF-7/Taxo细胞的肿瘤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耐药基因LRP、MRP以及GST-πmRNA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盐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MCF-7/ADR、MDA-MB-231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抑制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侵袭能力的变化;分别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T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盐霉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3种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7.47 ±0.64)、(5.11±0.97)、(4.08±0.85)μmol/L;经不同浓度的盐霉素处理后,3种细胞侵袭能力逐渐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65.9%/41.9%、55.8%/37.8%、48.5%/24.6%;MCF-7/ADR和MDA-MB-231的ETS1和MMP-1表达水平随着盐霉素浓度升高而下降.结论 盐霉素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预处理对吗啡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人乳腺癌MCF-7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组),10μmol/L吗啡组(M组),10μmol/L纳洛酮组(N组)及10μmol/L吗啡+10μmol/L纳洛酮组(MN组)。M组在培养液中加入吗啡,使吗啡的终浓度为10μmol/L;N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纳洛酮,使其终浓度为10μmol/L;MN组则先在培养液中加入纳洛酮,使其浓度为10μmol/L,孵育30min后再将吗啡加入培养液中,使其终浓度为10μmol/L;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采用四唑盐(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C组与N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及MN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C组,克隆形成率、细胞停滞在S期的比例明显低于C组,而细胞凋亡率、细胞停滞在G2/M期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P0.05);M组与MN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吗啡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纳洛酮没有发挥拮抗作用,这说明吗啡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与阿片受体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瘦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瘦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瘦素受体(OB.Rb)的表达。于MCF-7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瘦素(0、10、50、100、150μg/L),作用不同的时间(6、12、24h),噻唑蓝(MT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法分别检测STAT3抑制剂AG490和ERK1/2抑制剂PD98059对瘦素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瘦素(100μg/L)作用于MCF-7细胞不同时间(0、20、40、60min)STAT3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证实MCF-7细胞存在瘦素受体(0B—Rb)表达。瘦素能明显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于100μg/L瘦素作用24h时增殖效应最大,100μg/L组与150μg/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AG490与PD98059均可明显抑制瘦素对MCF-7细胞的增殖,随着AG490与PD98059浓度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MCF-7细胞经100ng/ml瘦素处理后,随时间延长STAT3和ERK1/2磷酸化程度逐渐增高,且持续至少达60min。结论 瘦素可能通过激活STAT3和ERK信号通路促进入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326)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分析MCF-7、MCF-7/ADR及MDA-MB-231中cD326表达情况;细胞计数法(CCK-8法)检测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的CD326阳性和阴性细胞亚群体外对表阿霉素、多西他赛耐药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乳腺相关耐药基因(BC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CF-7/ADR中CD326的表达(31.03%)明显高于亲本株MCF-7(27.02%),MDA-MB-231中CD326的表达(33.43%)明显高于MCF-7及MCF-7/ADR;MCF-7和MDA-MB-231中CD326阳性细胞亚群对表阿霉素及低浓度多西他赛(0.25~1.0*IC50)的体外耐受性明显高于阴性细胞亚群(P<0.01),但对高浓度多西他赛(1.5~2.0* IC50)的体外耐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26阳性与阴性细胞亚群间MDR1、BCRP基因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26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关,其诱导耐药并不是通过经典的耐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观察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复苏,扩增.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个/ml.共设4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表阿霉素组、二甲双胍+表阿霉素组.每组设3孔,每孔(6孔板)加入细胞总数为5×105个,加入相应的药物及培养液.孵育48 h,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睾丸酮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1×10~(-5)、1×10~(-7)、1×10~(-9)、1×10~(-11) mol/L的睾丸酮分别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24、48、72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睾丸酮作用48 h时MCF-7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以及该细胞株中细胞周期素D1蛋白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高浓度睾丸酮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1×10~(-5) mol/L睾丸酮作用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2.21%,细胞凋亡率为(58.60±5.41)%,但可使细胞周期由G_1 期进入S期,并可使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量增加,雄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量下降.低浓度睾丸酮(1×10~(-9) mol/L)作用后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雄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量升高,在短时间内(24 h)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结论 高浓度睾丸酮在体外可使MCF-7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增加,使细胞周期由G_1进入S期,而同时促使细胞凋亡,表现出抗肿瘤作用.低浓度睾丸酮有短暂的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联合紫杉醇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17-AAG:0.312 5、0.625 0、1.250 0、2.500 0及5.000 0μmol/L;紫杉醇:0.001 0、0.010 0、0.100 0及1.000 0μmol/L)、不同时间(24、48及72 h)17-AAG、紫杉醇单药和联合处理(17-AAG:0.625 0μmol/L,紫杉醇:0.001 0、0.010 0、0.100 0及1.000 0μmol/L)后FR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AAG、紫杉醇单药及联合处理24 h后(17-AAG:0.625 0μmol/L、紫杉醇:0.100 0μmol/L;联合用药:17-AAG的浓度为0.625 0μmol/L,紫杉醇的浓度为0.100 0μmol/L)FRO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3采用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Caspase-9检测试剂盒检测17-AAG、紫杉醇单药及联合处理24 h后(17-AAG:0.625 0μmol/L、紫杉醇:0.100 0μmol/L;联合用药:17-AAG的浓度为0.625 0μmol/L,紫杉醇的浓度为0.100 0μmol/L)后FRO细胞中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空白对照组均不加任何药物,只加培养液。结果 1同时点空白对照组、各剂量17-AAG组/紫杉醇组/17-AAG联合紫杉醇组的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任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17-AAG组/紫杉醇组/17-AAG联合紫杉醇组的增殖抑制率在24、28及72 h逐渐增高,任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同浓度情况下,17-AAG联合紫杉醇组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各时点17-AAG与紫杉醇联合的q值均大于1.15,两者之间呈协同作用。2 17-AAG组、紫杉醇组及17-AAG联合紫杉醇组FRO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17-AAG联合紫杉醇组FRO细胞的凋亡率高于17-AAG组和紫杉醇组(P0.05)。3 17-AAG组、紫杉醇组及17-AAG联合紫杉醇组FRO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17-AAG联合紫杉醇组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高于17-AAG组和紫杉醇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 17-AAG和紫杉醇均可明显抑制FRO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和bc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系培养呈对数生长期,分别以0、1、10、100μmol/L的NDGA处理48h后,RT-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10、100μmol/L的NDGA作用下,3组hTERTmRNA和bcl-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NDGA能够下调MCF-7细胞端粒酶hTERTmRNA及bcl-2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靶向Hiwi 基因的siRN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靶向Hiwi基因的siRNA导入乳腺癌细胞,培养并转染MCF-7细胞,运用qRT-PCR、Western-Blot进行干扰效果的检测并使用CCK-8法检测干扰后MCF-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 结果:干扰后48 h和72 h的MCF-7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P>0.05),而干扰后24 h的Hiwi-647组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靶向 Hiwi基因的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MCF-7后,MCF-7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提示Hiwi是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β-淀粉样蛋白(β-AP)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孕18 dSD大鼠,体外分离皮层神经元,5×104个/孔,每孔2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培养7 d.实验一:取15孔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n=3):对照组;损伤组;异丙酚预防给药Ⅰ组加入β-AP 25μmol/L前24 h加入异丙酚50μmol/L,再孵育24h;异丙酚预防给药Ⅱ组同时加入异丙酚50 μmol/L和β-AP 25μmol/L,孵育24 h;异丙酚治疗给药组加入β-AP 25μmol/L后6 h,加入异丙酚50μmol/L,再孵育18 h.实验二:取18孔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n=3):对照组;损伤组;脂肪乳剂组加入β-AP 25μmol/L后6 h,加入等容量10%脂肪乳剂,再孵育18 h;不同浓度异丙酚组加入β-AP 25μmol/L后6 h,分别加入异丙酚1、10、50 βmol/L,再孵育18 h.测定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神经元活力.采用TUNEL法、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一:与损伤组比较,异丙酚预防给药组LDH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治疗给药组神经元LDH释放量减少(P<0.05).实验二:与损伤组比较,异丙酚50μmol/L组神经元LDH释放量减少,神经元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50 μmol/L治疗性给药可减轻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预防性给药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阿霉素(ADM)诱导的HepG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方法 以亲本细胞HepG2为对照,MTT法观察肝癌-1号对HepG2/ADM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1号作用后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MTT法观察肝癌-1号处理后的HepG2/ADM细胞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 肝癌-1号〈50μmol/L对HepG2/ADM细胞无明显毒性,半数抑制率(IC50)为75μmol/L;50μmol/L的肝癌-1号可部分抑制HepG2/ADM细胞P-gp合成及MDR1 mRNA的表达,可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94(P〈0.01),1.72(P〈0.05),1.67(P〈0.05)。结论 肝癌-1号通过抑制HepG2/ADM耐药细胞MDR1 mRNA的表达及P-gp合成,能部分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MCF 7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分析凋亡诱导分子Fas表达的变化。方法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ER(+)]以VES刺激12,24h和48h,VES浓度为5μg/mL,10μg/mL和20μg/mL,用MTT法测定VES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Fas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VES作用后Fas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VES对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MCF-7乳腺癌细胞的自然凋亡率为1.2%;5μg/mL,10μg/mL和20μg/mL的VES作用48h后凋亡率分别升高至11.2%,16.4%和41.2%。VES作用后乳腺癌细胞Fas蛋白水平和细胞表面Fas表达升高。结论VES对ER(+)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细胞表面Fas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随机分为对照组、15μmol/L组、30μmol/L组、30μmol/L+sh-NC组和30μmol/L+sh-SLFN5组。按照分组,进行sh-NC、sh-SLFN5慢病毒转染以及川陈皮素给药处理,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数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SLFN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SLFN5、PTEN、p-Akt和Akt蛋白表达。结果:川陈皮素对786-O细胞的IC50=30.08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川陈皮素15μmol/L组和30μmol/L组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以及Bcl-2、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SLFN5 mRNA表达水平以及SLFN5、Bax、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30μmol/L组和30μmol/L+sh-NC组细胞中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0μ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主要观察第3代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在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唑来膦酸与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合用对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剂量的唑来膦酸、甲氨蝶呤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生长作用,检测唑来膦酸联合甲氨蝶呤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抑制。[结果]唑来膦酸对MG63细胞的抑制效应与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均成正比。单药唑来膦酸组剂量为1、10μmol/L时,MG6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91%、48.95%,单用甲氨蝶呤(1、10、100mg/L)时细胞凋亡率为37.68%、45.93%、52.418%,当唑来膦酸(10μmol/L)联合甲氨蝶呤(1、10、100mg/L)时MG6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96%、66.77%、69.23%,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唑来膦酸作用MG63细胞72h的IC50值为9.39μmol/L。[结论]唑来膦酸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有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唑来膦酸与甲氨蝶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