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用盲穿法的230例肿瘤患者(盲穿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203/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27.436,P=0.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1%(209/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40.755,P=0.000).超声引导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 5%(1/212),显著低于盲穿组4.5%(9/202)(χ2=5.377,P=0.02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0.9%(2/212),显著低于盲穿组7.9%(16/202)(χ^2=12.109,P=0.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盲穿组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488).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肿瘤患者行PICC比盲穿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114例需要行PICC置管全胃肠外营养、化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准确率高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1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渗液好转顺利完成治疗,1例患者拔管.提出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及护士操作等因素有关,操作时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慎重选择置管静脉,重视穿刺手法、扩皮技巧、送管速度,并进行标准维护,尽可能减少穿刺点渗液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法穿刺点扩皮减少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结果两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24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及7d内维护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可减少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量及穿刺点渗液,减少置管后的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局部的换药方法。方法采用1周2次的换药法。结果两组病例在导管脱出时间、单项费用产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2天采用1周2次的换药方法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并具有延长导管寿命,减少费用和减少再次感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掌上超声定位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210例,男146例,女64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70例:触摸组(C组),使用传统触摸法定位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掌上超声组(U1组),使用GE Vscan掌上超声定位桡动脉短轴平面外法进行穿刺置管;普通超声组(U2组),使用普通便携式超声定位桡动脉短轴平面外法进行穿刺置管。所有患者穿刺前均行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桡动脉的直径及桡动脉前壁距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深度);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穿刺次数≤3次的例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桡动脉直径、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U1组和U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次数≤3次的比例明显升高,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明显缩短,穿刺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U1组与U2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一种极有价值的辅助手段,同时掌上超声可作为普通超声的良好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a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CC置管方法与理想置管深度,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简易、准确的预测方法。
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30例,进行方法的改良:体表置管长度测量和严格的体位要求,根据X线摄片确定理想置管深度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30例置管中无置入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及无置入上腔静脉过浅过深,全部都能到达理想置管深度。
结论PICC置管方法改良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值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惠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穿刺方法行PICC置管术对血液肿瘤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结果两组置管过程均顺利。置管后24h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10.53%,24h内非正常更换敷贴观察组为0.26次,对照组0.21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临床血液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心电图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置管法与传统穿刺置管法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ACP Journal Clu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随机对照实验注册网站中比较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法与传统穿刺置管法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置管法能显著增加导管尖端到位率(RR=1.45,95%CI=1.20~1.74,P0.01),置管深度尚难以作出比较,心电图引导法置管操作时间较传统穿刺置管法操作时间略长。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置管法未显示出差异。结论与传统穿刺置管法相比,心电图引导的中心静脉置管法对提高导管尖端到位率有明显益处,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