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困难因素,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19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行LC的患者,观察术前发作次数、伴随疾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应用ANOVA单因素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结果:胆囊大小、患者性别与手术操作难度相关,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关系较小,同时非上腹部大手术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论:胆囊大小、患者性别与手术操作难度存在一定联系,而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可能并不是影响LC手术难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下腹部手术、上腹部微创手术都不会影响手术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737例早期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C术后15例(2.04%)早期出现并发症,6例再次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既往病程、是否为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者经验及出血量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肥胖、合并内科疾病、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病程、术者经验是早期LC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早期容易发生并发症与既往病程较长、术者经验少相关,术者应加强训练,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中转开腹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度(Ⅱ级)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3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57例患者行LC,80例患者行LC中转开腹,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LC组和中转开腹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各变量未通过正态性检验(P<0.05),以连续性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并做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急性胆囊炎发生次数、患者本次发病最高白细胞计数、患者最高体温、彩超诊断下胆囊厚度、胆囊大小中转开腹组均显著高于LC组(P<0.05),LC医师年资中转开腹组均显著低于LC组(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胆囊炎发生次数,患者本次发病最高体温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LC医师年资是中转开腹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急性胆囊炎发生次数、患者体温是中度(Ⅱ级)急性胆囊炎行LC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有经验的手术医师可以减少该类疾病中转开腹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0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指标,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91例成功完成LC,10例中转开腹。结论:急性胆囊炎LC失败的危险因素有上腹部手术史,白细胞、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增高,胆囊管结石嵌顿,发病超过72h。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外科医师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提高LC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评分模型,预测手术难度。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32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容易组与困难组。应用χ~2检验对两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P<0.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构建LC术前评分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此模型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胆囊炎发作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纤维蛋白原、碱性磷酸酶及胆囊壁厚度对手术时间具有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胆囊炎发作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及胆囊壁厚度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LC术前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以5分为手术是否困难的临界值,其特异度为72.7,敏感度为80.6。结论:LC术前评分模型对预测LC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为78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联合二期LC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3 h腹痛减轻,体温24~48 h降至正常,PTGD管平均留置13.5天,分别于6~48天后行LC。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因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及相关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PTGD联合二期LC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应尽量避免急诊常规手术,宜先行PTGD,缓解炎症,以免发生胆囊穿孔,待二期择期行L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顺利完成LC手术,6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未发生胆管损伤、腹腔出血、胆漏及膈下脓肿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规范进行操作,恰当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LC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月间患急性胆囊炎,并急诊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39例,据术后住院时间分为短期住院组(术后住院≤7天)和长期住院组(术后住院〉7天),并以此与年龄、性别、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既往上腹部手术史、部分生化指标(TBIL、ALT、AST、ALP、GGT和AMY)、胆囊壁厚度(≥或〈3.5mm)、有无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参数探讨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上腹部既往手术史、体温、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分析上腹部手术史、体温和年龄是造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体温和上腹部既往手术史是导致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样的患者术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准备并确定最佳的治疗程序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为27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成功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经验。结果:本组242例成功完成LC,33例中转开腹,全组无死亡病例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胆管损伤。结论:急性胆囊炎在发病早期(72h内)应用适当的手术技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C手术时机的不同,将症状出现48小时内者、症状出现48小时后手术者分别纳入早期组(n=67)、晚期组(n=53),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对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温≥38.5℃、WBC计数≥15×109/L、腹肌紧张、有上腹部手术史、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5mm是LC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为影响LC术中转开腹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进行LC术(发病48h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年龄、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为影响LC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月1128例急症LC术和中转开腹3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胆囊炎发作时间、上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BMI、胆囊壁厚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急性发病次数、并发症、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为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胆囊壁厚度、合并糖尿病、胆囊炎发作时间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时间、合并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症状发作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LC治疗1 165例非急性发作期胆囊结石患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等方面比较。结果:136例早期行LC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与同期行LC治疗的1 165例非急性发作期胆囊结石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症状发作72h内行LC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的关键是Calot三角的正确处理,减少并合理处理术中出血是降低肝外胆管损伤和中转开腹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查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so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为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成功完成手术,8例(10.4%)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80min;住院5~15d,平均7.6d;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娴熟的腹腔镜技术、耐心细致并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指征,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难易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难易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4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和有无中转分成容易组(123例)和困难组(122例)(含中转开腹组33例 open cholecystectomy, OC),分别比较各组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影像学差异和腹腔镜下所见,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结果:术前资料中,容易组和困难组在体温、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胆总管直径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镜下所见,两组在胆囊壁厚度、大小、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胆囊三角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直径大于8 mm、颈部结石嵌顿、Calot三角不清是行LC困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难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设定LC难易度相当于LC手术时间 ,通过分析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症状、下腹部手术史、超声下胆囊大小、胆囊透声度、胆囊壁厚度、胆囊病变性状以及术中所见粘连等 ,得出LC手术时间 (难易度 )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和相关方程。结果 :与LC手术时间 (难易度 )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症状、胆囊透声度、胆囊壁厚度、胆囊病变性状等。结论 :前瞻性判断LC的难易度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征象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关系。
方法:对226例急性胆囊炎LC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窝有无积液,胆囊颈管是否有结石嵌顿,胆囊与周围粘连,胆囊三角粘连情况。分析超声显像与LC转开腹的关系。
结果:208例成功完成LC,18例中转开腹。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检查胆囊容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颈粘连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增厚和胆囊颈粘连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超声检查预测急性胆囊炎LC转开腹简便易行,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量化手术指征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探讨并建立一个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手术失败的预测模式 ,并确立量化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2 8例急性胆囊炎LC的诊治经验。结果 :(1)右上腹手术史或发作史 ,临床症状 ,B超表现 ,技术因素在统计学上和LC失败率有相关性 (P <0 0 5 ) ;(2 )急性胆囊炎行LC失败预测方程式 =0 0 5 2 + 0 12 1右上腹部手术史赋值 + 0 0 6 4临床症状赋值 + 0 0 75胆囊B超表现赋值 + 0 182技术因素赋值 (P <0 0 1)。结论 :危险因素术前评分系统PRFSS大于等于 6分组应首选开腹手术。PRFSS是简单 ,实用 ,可行的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4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成功率。结果:36例(90%)成功施行LC,4例(10%)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75±10.56)min,平均住院(5.7±1.81)d,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LC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较成熟的术式之一,手术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视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对260例施行LC治疗急性胆囊炎操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成功完成LC者253例(97.31%),中转开腹7例(2.69%)。手术时间35~150 min,平均48 min。急性胆囊炎早期(发病72 h以内)行LC是安全可行的,熟练掌握LC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为45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432例手术成功,25例中转开腹,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施行LC安全可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技巧和中转开腹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