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由于持续高负压引流,可及时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从而使创面保持洁净,避免了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在骨科临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科2006~2010年间对56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压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压疮(92处)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2组患者压疮处理效果、疼痛评分、换药次数、换药费用、疮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疮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Fleischmann医学博士首创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该技术将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与一透水性好、不阻碍液体与小颗粒通过的医用PVA泡沫包裹,再用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  相似文献   

4.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整形外科多种常规手术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10月,对36例整形外科患者术后部位应用VSD,其中瘢痕切除植皮术后15例,感染创面清创术后9例,轴型皮瓣移植术后8例,肢体脱套伤2例,压疮2例。根据病情特点,分别于皮片表面、皮瓣表面或皮瓣下及创腔内放置VSD,根据引流情况于3~5天后更换或撤除该装置。结果:经持续负压引流并根据创面情况更换VSD敷料后,伤口愈合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正>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于1992年由德国乌尔姆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等人首创,最早即应用于骨科创伤的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将其从德国引进、改良并发展,其在国内应用已有20年历史,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该技术已日臻完善,覆盖骨科疾病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值得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四肢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2月我科对180例开放性损伤创面清创,其中男146例,女34例;年龄12~73岁,平均28.3岁。合并骨折者行骨折固定,负压封闭引流;无骨外露者行皮片游离移植,骨外露缺损者取自体髂骨紧密填塞骨缺损区,转移组织瓣修复。结果 120例无骨外露者游离植皮1~2周后伤口愈合,60例骨外露者转移组织瓣完全成活。11例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伤口感染者转移组织瓣后渗液,换药6~8周愈合。随访1~2个月,骨折愈合,无骨髓炎表现。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全创面高效引流,可作为软组织替代物一期闭合伤口,是治疗开放性损伤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腹壁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70例腹壁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VSD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2组创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统计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42±4.09)d、(20.52±3.59)d,与对照组(17.75±6.32)d、(28.40±4.2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分别为(10.45±2.70)次和(1002.43±188.69)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6.03±5.04)次、(2481.30±310.5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2例横结肠患者发生创周张力性水疱,消毒后抽取疱液,再次置入敷料时加垫纱布,1周后拆除VSD材料,水疱区域完全愈合。 结论VSD治疗腹壁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临床收治的1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9d后,拆除敷料(必要时可更换VSD敷料)然后行游离植皮术。结果 16例患者中10例患者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6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5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负压吸引直至创面新鲜后经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结果 52例创面均愈合良好。并发症:引流通路堵塞6例,膜下积液4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复杂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是显微皮瓣技术的辅助及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感染伤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使用Vacuseal(威克伤)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美国3M)对9例感染严重的创伤部位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5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创面经植皮或直接缝合愈合;4例每5-10天更换Vacuseal材料2-4次后,创面经植皮或转移皮辨后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邓琳  周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382-383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感染创面局部应用的效果.方法:挑选18名创面感染患者,平均年龄(45±10)岁,其中11名男性,7名女性,感染创面部位:手部8例,小腿5例,臀部3例,骶部2例,创面使用100~125mmHg负压持续吸引2天,然后间歇吸引,平均负压吸引时间为(9±2)天,测量VSD治疗前后创面大小,随访平均时间为(11±6)个月.结果:创面平均吸引出100±50ml液体,组织水肿及创面引流得到解决,创面清洁干燥,其中15例患者通过运用抗生素及负压吸引术,创面已达到临床愈合,细菌培养阴性,通过负压治疗创面大小从(28±9)cm2减少至(12±8)cm2(P<0.05),只有6例需要进一步外科干预达到闭合创面,2例患者使用负压吸引后感觉疼痛.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除了VSD本身对创面快速愈合的优点外,还提供了一个快速、舒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总医院70例心脏病(包括心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心脏手术后发生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对感染切口的处理方法不同,将70例切口感染(切口长度>5 cm)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封闭负压引流组:35例,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处理感染切口。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切口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无死亡。封闭负压引流组大多数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感染切口渗出物明显减少,肉芽填充良好;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vs.60.0%,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感染持续时间[(12.9±3.4)d vs.(14.8±4.1)d;t=-2.094,P=0.040)],抗生素使用时间[(7.0±1.5)d vs.(8.3±1.9)d;t=-2.920,P=0.005)]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术后随访15例(42.9%),随访时间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失访20例。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效果好、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与常规治疗方法接近。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治疗难度大、时间长,如不能及时控制感染修复创面,有截肢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ealing drainage,VSD),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发展,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运用植皮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破溃创面,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VSD技术在创面应用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自2005年4月~ 2012年5月对采用VSD技术治疗的116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VSD技术在创面应用中本组并发症43例,占总病例的37%,其中,引流管堵塞21例,泡沫干结变硬15例,VSD材料颜色污秽1 3例,创面感染3例,半透膜下积液3例,创面出血2例,负压源异常l例;11例出现两种或多种并发症,占总例数26%.结论: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VSD技术在创面应用中的并发症可以充分发挥VSD技术的优势,更好的保证VSD技术修复创面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26例手足创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66岁。手部创伤9例足部创伤17例。损伤原因:搅拌机叶轮绞挫伤5例,传动带绞轧伤4例,交通事故碾压伤16例,鞭炮炸伤1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1996年Kovaes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开创了VSD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先河.2005年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总结各家之所长,自发研制出中国自己的VSD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1].本文主要介绍VSD治疗四肢骨外露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灌洗技术在骨科开放性创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49例56处四肢开放性创面患者,24例25处创面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1.3±9.0)岁;GustiloⅡ型13处,ⅢA型8处,ⅢB型4处。25例31处创面采用VSD结合单管闭式灌洗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4例;年龄23~55岁,平均(42.2±9.1)岁;GustiloⅡ型15处,ⅢA型10处,ⅢB型6处。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皮肤软组织开放性损伤,以单次VSD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Ⅱ期创面愈合情况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坏死组织清除率优于对照组,抗生素应用率降低,治疗组单次VSD使用时间延长,堵管及更换次数减少,促进了创面的愈合,缩短了Ⅱ期关闭创面、植皮或游离皮瓣转移治疗的时间,减少了总住院天数。结论:VSD结合单管闭式灌洗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延长单次VSD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清除创腔及创面的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十余年研究兴起的新式引流方法,是指通过将伤口使用特殊材料覆盖封闭并置于负压下一段时间,以达到促进清创和伤口愈合的治疗目的。主要应用于体表急性或慢性、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伤口或溃疡,软组织大面积损伤,糖尿病足,战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5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19例小腿足创伤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2~64岁。软组织损伤面积5 cm×10 cm~15 cm×30 cm。创面呈不同程度污染,伴有肌肉、神经、血管、肌腱、骨外露。胫腓骨骨折12例,踝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小腿毁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例小腿毁损伤进行清创、骨折外固定术后VSD治疗。患肢彻底清创后VSD治疗2~3次,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给予植皮及皮瓣修复,压力维持-40~-60 kPa。其中24例游离植皮修复,3例采用健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创面均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瓣色泽正常、无臃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结论 VSD技术治疗小腿毁损伤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植皮及皮瓣移位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