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71例,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2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指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71例中,有2例再感染,血清HBSAg为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1例血清HBV DNA阳性,另1例经治疗后HBSAg又转阴。用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2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拉米夫定 HBIG或拉米夫定 阿德夫韦 HBIG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胆管癌患者血清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出率,探讨胆管癌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地区11年间3所医院305例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肝炎病毒感染率和肝炎病毒危险因素接触状况,调查住院期间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调查了同期住院的480例良性胆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胆管癌和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分别为3%和2.5%;29%的胆管癌病例可以检出HBV的血清标志物,而良性胆道疾病病例HBV血清标志物的检出率为21%,二者有显著差异.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在胆管癌为4.3%,在良性胆道疾病为5.6%,二者比较无差别.结论:胆管癌患者中并发HBV感染率较高,HBV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由于HCV的检测指标单一,目前尚不能排除胆管癌发生与HC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性病门诊2009~2011年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慢性持续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天津市性病研究所门诊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慢性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内2009~2011年共有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慢性持续感染患者158例,年龄19~67岁,其中20~29岁和30~39岁年龄组最多,分别占39.24%和34.81%。以商业职业居多,占36.7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最高,占55.06%;性伴职业以洗浴中心、歌厅及宾馆饭店等特殊职业的服务员和配偶为主,分别占41.77%和32.91%;女性发生持续感染的概率为59.49%,明显高于男性;合并支原体、梅毒、白念珠菌、尖锐湿疣感染的情况较多。结论:天津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慢性持续感染流行趋势仍很严峻,应根据新的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感染与免疫性男性不育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3 124例男性不育患者,依照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结果将其分为HBV感染组和HBV未感染组。再通过免疫珠试验(IBT)测定抗精子抗体将免疫性不育患者又分为HBV感染和未感染的免疫性不育组。统计分析HBV感染和未感染免疫性不育组阳性率的差异、HBV感染和未感染免疫性不育组精液常规参数的差异、HBV感染不育患者血清和精浆HBV DNA拷贝数相关性、血清和精浆HBV DNA拷贝数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以及精浆HBV DNA拷贝数与免疫性不育发生率的差异。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PR)百分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精子形态检查用Diff-Quik染色法。HBs Ag检查用ELISA法,血清和精浆HBV DNA拷贝数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HB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免疫性不育阳性率分别为20.3%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 P0.01)。HBV感染和未感染免疫性不育组精液量、精子浓度、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MNS)分别为(3.9±1.7)%和(6.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精浆HBV DNA拷贝数存在正相关(rs=0.86,P0.01)。血清和精浆HBV DNA拷贝数与PR、MNS均呈负相关[(r=-0.233,P0.01和r=-0.465,P0.01)和(r=-0.250,P0.01和r=-0.508,P0.01)]。精浆HBV DNA不同拷贝数量级组免疫性不育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可增加免疫性不育的发生率,并与精子质量低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DNA滴度、HCV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0.05)。结论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经美容手术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在确定美容受术者HBV携带状态和经手术传播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HBV经美容手术传播的可能性。结果:美容受术者HBsAg阳性率(8.9%)显著低于普通手术者(15.7%)(χ2=8.52,P<0.01)。而HBeAg(38.5%)和HBV DNA阳性率(92.3%)却显著高于普通手术者(分别为19.9%与73.7%;χ2=4.54与χ2=4.27;P<0.05)。HBV经针刺损伤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HBV感染剂量/ml。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HBV DNA全部阳性,传染性范围在102~109感染剂量/ml,70%在针刺损伤感染阈值之上;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66.7%HBV DNA阳性,传染性范围在0~106HBV感染剂量/ml,13.3%在针刺损伤的感染阈值之上。结论:美容受术者的HBsAg携带率虽低于普通手术患者,但其携带的HBV浓度较后者高,因此经美容手术传播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单一拉米夫定 (LMV)干预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发生 ,并分析其发生的易感因素。方法 随访 1999~ 2 0 0 3年接受肝移植并采用单一LMV防治HBV再感染的 6 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 ,术后定期进行乙肝标志物、肝功能及HBVDNA定量检测 ,调查HBV再感染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就术前诊断、病毒学资料及抗病毒治疗等分析其可能的易感因素。结果 在不同时期共出现HBV再感染 17例 ;各时间段HBV再感染率分别是 :6个月内9.5 % (6 / 6 3,其中 5例术后HBV标志物一直未阴转 ) ,6个月~ 1年 13.2 % (7/ 5 3) ,1~ 2年 2 7.8% (10 /36 ) ,2~ 3年 4 1.2 % (7/ 17) ,3年以上 6 0 .0 % (3/ 5 ) ;患者术前HBVDNA阳性及长期服用LMV与术后再感染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术前诊断、性别、年龄及血清HBsAg和HBeAg状态与HBV再感染则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单一LMV预防HBV再感染对大多数肝移植者仍有效 ,但随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HBV再感染率呈现上升 ;术前使HBVDNA阴转及建立针对LMV耐药性变异的监测对防治再感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GN)的致病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血清HBV阳性和15例HBV阴性患者肾组织内HBV标志物(HBsAg、HBeAg、HBcAg)分布的状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和肾组织病理类型.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合并血尿、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和血清免疫学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HBV标志物阳性组肾组织内HBV标志物检出率与阴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所致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可能直接感染肾组织细胞导致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乙肝病毒标志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某医院754名护理人员进行HB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5.04%)和HBV病毒标志(HBV-M)阳性率(38.59%)均低于其它文献报告.结论随着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防护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HBV高感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145例HBV感染者和2145例非HBV感染者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药物使用分布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BV病毒和未感染HBV病毒的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0.28%和0.26%,调整年龄、性别、合并症、药物治疗等因素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95%CI)为1.15(1.02~1.27)。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风险随年龄而下降,对于年龄≤49岁的患者,HBV感染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风险比为1.43(1.17~1.72)。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风险随着合并症的发生而降低,有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02(0.90~1.17),无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26(1.08~1.49)。结论 HBV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但HBV感染的影响较小,HBV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 2018—2021年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变迁情况。方法:收集南开医院 2018年 1月 1日—2021年 12月 31日住院和门诊患者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采用 VITEK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按照 CLSI 2020年版标准判定,数据采用 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 2 3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 147株,占 48.13%;革兰阳性菌 1 141株,占 47.88%;真菌 95株,占 3.99%。检出率前五位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1.78%)、人葡萄球菌(15.00%)、肺炎克雷伯菌(12.59%)、表皮葡萄球菌(9.74%)和屎肠球菌( 4.97%)。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 0.58%和 12.67%。非发酵菌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 CR-AB)检出率分别为 52.94%和 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 MRSA和 MRCNS)检出率分别为 26.67%和 72.7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有增长趋势,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加,应密切关注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丙型肝炎肝硬化(HCV)感染被认为是发生多尿症糖尿病的一种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感染HCV的肝移植接受者中多尿症的流行是否增加。作者对278例肝移植接受者多尿症流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引起肝硬化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组11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组53例)和胆汁郁积性肝病(CLD组115例)。结果 HCV组在移植前多尿症的流行(29%)比HBV组(6%)和CLD组(4%)要高(P<0.001)。在移植后一年HCV组多尿症的流行仍然比HBV组和CLD组明显高,分别为37%、10%和5%(P<0.001)。HCV组在肝移植的第一年期间蓄积的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长程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通过总结进一步降低血透患者上述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底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81例,每半年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HCV抗体(抗HCV)和抗HIV等情况;2008年1月起严格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与HBsAg阳性患者单独分区和分血透机进行血液透析。比较各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变化情况,同时对比分区分机前后HBV和HCV感染情况。结果:(1)HBV-M检查及HBsAg抗原阳转率:2004年底~2009年底,HBsAg阳性患者分别为3,4,4,7,13,16例,增加的阳性患者均为新进入血透患者,维持性血透患者HBsAg阳转率均为0;(2)抗HCV检查及阳转率:2004年底~2009年底,抗HCV阳性患者总数分别为52例(43.3%),50例(32.3%),40例(25.8%),46例(29.9%),37例(18.8%),27例(11.3%);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阳转数分别为5例,2例,6例;2008年和2009年没有抗HCV阳转患者;分区分机血透后的两年和前面3年比较,抗HCV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抗HIV检查及阳转率:所有38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没有发生抗HIV阳性。结论:在广泛应用促红素减少输血后明显降低了血透患者HBV和HCV感染率,进一步对HBV和HCV感染者采取分区分机的原则和隔离血透的治疗措施,降低了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在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干预下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因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即开始给予核苷类似物控制病情,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预防方案.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HBV再感染发生率、存活率及预后.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2周HBV DNA水平、HbeAg水平、YMDD变异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核苷类似物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33例,再感染率为9.7%,再感染时间为术后(8.4±13.2)个月(2~49个月),术后1、3、5年再感染率分别为7.0%、10%、13%.33例患者HBV再感染后均停用HBIG,并调整核苷类似物的用量,除3例HBV DNA定量为3 log10~5 log10拷贝/ml外,其余均控制在3 log10拷贝/ml以下.340例患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9%、83%和82%,其中HBV再感染者分别为94%,87%,81%,未再感染者分别为89%,82%,82%,Log-rank检验显示HBV再感染对患者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828).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P=0.035)、HBVDNA定量>5 log10拷贝/ml(P<0.001)是发生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复发后HBV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分别为27.9%和8.7%(P=0.001).结论 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及术前HBV DNA>5 log10拷贝/ml是影响HBV再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核苷类似物联合HBIG预防方案的干预下,HBV再感染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BACTEC Plus/F瓶在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患者关节液和组织中细菌培养的优越性。方法58例临床诊断为人工关节感染的患者,手术中抽取关节液和切取假体周围软组织,进行细菌常规培养和BACTEC Plus/F瓶增殖培养。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58例病理检查均证实有炎症反应,支持临床诊断。组织匀浆检出率:BACTEC Plus/F培养为79.3%,常规培养为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关节液细菌检出率:BACTEC Plus/F为74.1%,常规培养为4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污染率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BACTEC Plus/F瓶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患者培养细菌检出率更高,应该在人工关节感染患者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62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总结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将经肾活检确诊的 6 2例HBV -GN ,按年龄分为 3组 ,分析 3组的临床、病理特点 ,观察激素及α -干扰素 (α -IFN)对HBV -GN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NS)的膜性肾病 (MGN)的治疗反应。结果 :少儿组发病率最高 ,占 6 7.7% ;临床表现以NS、镜下血尿多见。少儿组MGN占 4 5 .2 %、膜增殖性肾炎 (MPGN)占 2 8.6 % ;青壮年组MGN占 2 8.6 %、MPGN占 35 .7% ;中老年组MGN占 33.3%、MPGN占 33.3%。肾组织乙肝染色少儿组HBeAg、HBsAg检出率分别为 5 7.1%、4 0 .5 % ;青壮年组HBeAg、HBsAg检出率分别为 5 0 %、6 4 .3%。激素组中 2例完全缓解 ,3例部分缓解 ,2例无效 ;α -IFN组中 2例完全缓解 ,3例部分缓解 ,1例无效。结论 :HBV -GN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类似 ,肾组织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在诊断中最重要。激素及α -IFN在HBV -GN治疗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抽取医院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血标本进行"两对半"检查,体检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医务人员HBV感染率为53.37%(95/178).结论;医务人员有接触感染HBV的高危险性,应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乙肝感染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Bs 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 DNA含量与胎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胎盘组织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HBs Ag阳性足月妊娠孕妇产前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外周血HBV D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胎盘组织HBs Ag和HBc Ag表达情况。结果 30例HBs Ag阳性孕妇中,HBe Ag阳性18例,HBe Ag阴性12例。HBV DNA104 IU/ml者17例,HBV DNA 102~104 IU/ml者13例。21例胎盘组织HBs Ag和HBc 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胎盘HBV感染率为75%(21/30),HBs Ag和HBc Ag阳性率分别为55.67%(17/30)和70%(21/30)。HBe Ag阳性组中胎盘组织HBV感染率为88.89%(16/18),高于HBe Ag阴性组41.6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BV DNA高含量组(104 IU/ml)胎盘组织HBV感染率为94.12%(16/17),高于低含量组(102~104 IU/ml)患者的胎盘感染率38.46%(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Be 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是发生胎盘组织HBV感染的高危因素。胎盘组织是HBV宫内感染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肿瘤数目进行1∶1配对研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以复发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外科治疗的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80%、85%和75%、41%、35%;非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65%、76%和86%、58%、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BV组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12),而生存率低于非HBV组(P=0.01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后发现HBV阳性、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BV阳性、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比HBV阴性肝癌病人术后的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根据供者术前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将儿童受者分为供肝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45例)和供肝抗-HBc阴性组(61例)。了解两组儿童受者的新发HBV感染情况,分析供肝抗-HBc阳性组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新发HBV感染患儿的特征。结果供肝抗-HBc阳性组和阴性组新发H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45)和2%(1/61)。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无抗病毒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发病距移植手术的中位数时间12个月(8~48个月)。9例儿童受者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7例,未予抗病毒治疗2例,均全部存活。结论应用抗-HBc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其术后存在感染HBV的风险。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未给予预防性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受供体抗-HBc阳性的肝移植儿童受体应使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新发HBV感染,移植术前亦要加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