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学、24小时食管pH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4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4小时食管pH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并观察近期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发现非特异性食管功能障碍24例,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14例、心肌缺血4例;贲门失弛缓症5例,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1例;弥漫性食管痉挛4例,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4例、心肌缺血2例;胡桃夹食管(nutcracker esophagus)1例.结论对反复发作性胸痛患者联合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食管源性及心源性胸痛的诊断,而且对其鉴别诊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量化分析心源性胸痛患者的影响因素,为正确分诊提供参考。方法将1 514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按最终诊断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76例)和非心源性胸痛组(1 038例),对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疾病、MEWS评分、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SpO_2)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MEWS评分、疼痛评分及SpO_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9项中除民族、糖尿病外,另7项是心源性胸痛的危险因素(OR=1.015~1.810,P0.05,P0.01);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显示,年龄48.50岁、MEWS评分2.50分、疼痛评分2.50分、SpO_2 0.88为心源性胸痛危险因素的截点值。结论对胸痛急诊患者,应结合年龄、MEWS评分、疼痛评分、SpO_2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胸痛风险,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冠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选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中的74例,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23到78岁,平均年龄34.5岁.所有被检查者72h前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做坐席记录,行24hDCG检查,同时,全部患者做踏车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74例患者左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在正常范围.74例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过程中,一共有46例患者发生了189次心前区疼痛.大概只有26例患者出现了80次(42%) ST段的缺血性改变.结论:单纯通过负荷试验、DCG、心电图等方法来确诊冠心病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限制,但DCG检查较好,副作用少、无创伤、经济实惠,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03--2009—12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的1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除3例患者未做其他检查死亡外,余病例分别经CT、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彩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管源性胸痛的联合诊断和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检测、24h食管pH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食管源性胸痛(EC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反复发作胸痛病人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4h食管pH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并观察近期效果。结果 28例为ECP(63.6%),其中18例存在胃食管反流(40.9%),10例弥漫性食管痉挛(22.7%);2例心源性胸痛(4.5%);未能明确原因14例(31.9%)。12例ECP病人给予吗丁啉加洛赛克治疗后胸痛明显缓解,食管动力学障碍改善,反酸得到控制。结论 对反复发作胸痛病人行食管动力学检查、24h食管pH监测、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效判断胸痛原因,为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吗丁啉加洛赛克系统治疗ECP,效果满意,但其长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在检查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0例患者进行彩超声检查,并与X线等检查对比及追踪.结果:超声诊断泌尿系蛄石准确率94.6%以上.结论:彩超诊断泌尿系有确切价值,弥补X线诊断的不足,对有明显结石症状而高度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在X线检查结果阴性时建议加做超声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急性肾梗死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临床表现为腰和(或)腹部疼痛4小时~2天;均采集病史并给予相关实验室、腹部彩超及上腹部CT增强检查。结果:3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双肾彩超均未见异常;腹部CT增强检查明确急性肾梗死。结论:急性肾梗死临床少见,因缺乏特异性而易延误诊治。基层医院超声检查对急性肾梗死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利于鉴别诊断,及时行CT增强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彩超和血流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及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以下简称:血流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患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及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共92侧下肢分别进行深静脉的彩超及血流检查,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做为"金标准")做比较.结果 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比,彩超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比数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96.7%、95.7%、97.8%、4.3%、2.2%、0.935、990.0、97.8%、95.7%及0.935(P:0.037).由于彩超的Kappa值(0.935)>0.75,且P(0.037)<0.05,故理论上彩超可以替代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血流检查的以上指标分别为89.1%、87.2%、91.1%、12.8%、8.9%、0.783、70.0、91.1%、87.2%及0.783(P=0.065).结论 彩超可以作为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更可靠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诊断线索,达到尽早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等特点,并结合文献,对主动脉夹层的误诊误治原因、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做了初步探讨.结果:31例主动夹层临床表现各异,典型撕裂样疼痛24例(77.4%),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主动夹层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32.2%.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仔细完整采集病史,明确鉴别诊断,完善相关检查.急诊超声心动图、CT及MRI对该疾病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色超声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共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40例,对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肌瘤共46例,符合率为92.0%,对30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腺肌病共26例,符合率为86.7%.结论:采取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具有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与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3岁,63.5 kg,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后5d拟在全麻下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23°;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EF)0.63;双下肢彩超示:动脉及深静脉未见异常回声;凝血功能检查示:纤维蛋白原(Fib)7.04g/L(正常值2~4 g/L),余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附3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15年来收治37例肾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B超、CT、彩超之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肾脏良性占位病变占肾实性占位病变有提示诊断有意义。结论 随着B超、CT的普及,肾脏良性占位病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CT及彩超联合检查可绝大多数肾良性占位病变在术前作出诊断和提示,结合术前穿刺或术中冰冻活检可与肾癌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8岁。患者入院前4个月出现胸闷、胸痛伴大汗,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予以溶栓治疗。此后憋气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伴有腹胀、纳差、活动受限等症状,体重进行性下降。既往有糖尿病史。胸部X线检查:心脏扩大,心胸比例0.66。心电图检查:陈旧性广泛前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异常Q波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异常Q波或非梗塞性Q波的特点与梗塞性Q波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常规心电图三次以上复查后或动态心电图排除心肌梗塞者。结果:79例异常Q波除见于内科心血管病外,也见于某些心外疾病,有些正常人心电图也出现异常Q波,本组异常Q波以心脏下壁及前间壁多见。其主要特点为Q波深度超过正常Q波的标准,多出现窄而深的Q波,异常Q波可变小或消失呈可逆性改变。异常Q波出现伴ST段上升与T波直立无动态变化,经循证医学证明均为非梗塞性Q波。结论:异常Q波的出现要综合各方面临床资料与相关学科疾病结合图形特征和复查对比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57岁,因突发胸痛3h入院。实验室检查示CKBB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示V1-4ST段弓背上抬,行CAG,术中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右冠状动脉近段血管壁扭曲,管腔呈"网状"充盈缺损改变,血流通畅,未见对比剂染色及滞留(图1)。临床诊断: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②右冠状动脉近段改变——血栓?夹层?行左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根据患者临床、影像学表现,将右冠  相似文献   

16.
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NCCP)是指胸痛与冠状动脉疾病无关。NCCP由多种疾病引起。一般25%人群在一生中某时发生胸痛。这些胸痛病人第一次经门诊监护或到急症室诊查,仅11%~39%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而绝大多数胸痛病人属NCCP。新近Wong等报告中国南方人群NCCP流行率,统计2209例香港居民有胸痛者454例(20.6%),NCCP307例(13.9%)占胸痛病人的67.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利钠肽在冠心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上海中山医院住院的10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实验组。所有入选实验组心功能均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心脏彩超,排除肝肾疾病、肺部疾病及其他心脏病所致心功能不全。选择100例同期入住心内科的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心脏超声LVEF正常,心室无明显扩大。通过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明显偏高,且患者心功能越差,NYHA分级越高,LVEF值越低,BNP浓度越高。经治疗后随着患者心功能及LVEF的改善,NT-proBNP浓度渐下降。结论通过监测NT-proBNP可客观地反映心功能情况,与目前临床上通过心超LVEF值判断心功能情况有等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肺栓塞的形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搜集卢旺达基本古医院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7月肺动脉栓塞 6例患者临床资料 ,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 肺动脉栓塞多见于手术后患者、老年人、久病卧床伴有高黏滞血症者 ,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气短和呼吸困难 ,可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协助诊断 ,多普勒彩超及血管造影、胸片确诊。结论 肺栓塞易被忽视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双功彩超、经皮静脉穿刺造影、光电容积描记 (PPG)在检测下肢静脉倒流中的优缺点及相对适应证。 方法 对 40例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患者 ,术前应用双功彩超、经皮静脉穿刺造影和PPG的方法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双功彩超与经皮静脉穿刺造影探测股 静脉段静脉倒流性疾病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与双功彩超相比 ,PPG探测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精确度为 6 7%。 结论 PPG可作为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初步筛选检查 ;双功彩超可为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 ;对于前 2种方法不能确诊的病例仍需用经皮静脉穿刺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栓塞的形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卢旺达基本古医院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肺动脉栓塞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肺动脉栓塞多见于手术后患者、老年人、久病卧床伴有高黏滞血症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气短和呼吸困难,可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协助诊断,多普勒彩超及血管造影、胸片确诊.结论肺栓塞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