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开关激光对黄褐斑动物模型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对黄褐斑动物模型黑素细胞的增殖、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取表皮黑素细胞进行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的影响;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活性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除高能高频组外各能量密度和频率组激光照射后即刻黑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第5次治疗后高能量密度照射组明显可见黑素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而低能量高频率照射组仅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与术前比较,低能量低频率照射组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其他三组显著性下降。然而,3周术后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活性增强趋势,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激光能量和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合成和酪氨酸活性,而这种损伤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性的。从而为临床应用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含己烯雌酚血清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含己烯雌酚(DES)血清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参考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溶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己烯雌酚血清不同剂量对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结论:己烯雌酚能促进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对相关皮肤色素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龚石  杨先旭  张晴  刘巧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27-152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含己烯雌酚(DES)血清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参考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溶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己烯雌酚血清不同剂量对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结论:己烯雌酚能促进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对相关皮肤色素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产物(DKK1蛋白)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DKK1蛋白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KK1蛋白作用的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形态略呈多角形,树突较粗短;并能使黑素合成显著下降(P<0.05);使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减弱(P<0.05)。结论:DKK1蛋白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为DKK1蛋白应用于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PI G1细胞的活力、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PIG1细胞72h,CCK-8比色法测定阿司匹林对PIG1细胞活力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浓度小于或者等于500μmol/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25μmol/L时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黑素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司匹林抑制PIG1细胞的黑素生成,可能应用于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并合成针对人酪氨酸酶的反义寡核苷酸,从基因表达水平调控细胞黑素的合成,为色素沉着性疾病的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 将培养的黑素细胞分为内皮素处理组、紫外线处理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加入5′端反义核酸、3′端反义核酸、混合反义核酸或单纯脂质体,分别检测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结果 反义核酸对内皮素及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黑素细胞色素含量的增加以及TYR基因表达的增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3′端反义核酸作用最强。结论 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黑素细胞黑素产量和TYR的基因表达有显著的调控作用,3′端反义核酸的调控作用优于5′端反义核酸。  相似文献   

7.
己烯雌酚对体外培养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雌激素己烯雌酚(Diaethylstilbestro,DES)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参考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己烯雌酚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结论:己烯雌酚能促进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对相关皮肤色素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颂良  苏荣健  朱健伟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01-1003,i0001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诱导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常规分离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分别用30mJ/cm2、90mJ/cm2的UVB照射细胞,然后加入100μg/ml、300μg/ml、600μg/ml的TMP孵育至72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30mJ/cm2的UVB能诱导黑素细胞增殖,加强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生成,TMP能显著抑制该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90mJ/cm2的UVB对黑素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增殖下降,黑素合成减少,TMP则能减轻其细胞毒作用,并也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以600μg/ml的TMP作用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MP不但能抑制低剂量UVB照射诱导的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而且还能减轻高剂量UVB照射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黑素细胞起一定的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了解紫外线照射对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UVR照射后黑素细胞增殖情况,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PS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UVR照射后黑素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mRNA表达.结果:UVA照射后黑素细胞数量在低照射剂量时升高,高剂量时无明显变化,酪氨酸酶活性在低照射剂量时升高,高剂量时随着剂量加大而逐浙下降;UVB照射后黑素细胞数量在低照射剂量时升高,在熙射剂量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在低剂量时增加,在高剂量照射时继续保持高度活性,不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变化;UVA和URB照射后黑素细胞ER免疫组化均可产生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雌激素受体基因mRNA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剂量和不同类型的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均可产生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的白介素-1α,白介素-1β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白介素-1α及白介素-1β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白介素-1α及白介素-1β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白介素-1α及白介素-1β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白介素-1α及白介素-1β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种培养状态下黑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SFM)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的人类黑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寻找适合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的黑素细胞培养方法。方法:以KC-SFM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黑素细胞,在培养7d内倒置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MTT法观察生长曲线,并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KC-SFM培养的黑素细胞具有较多树突且树突明显延长,增殖活性低于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的黑素细胞,而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测定吸光值分别为0.385±0.036、0.276±0.022,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黑素细胞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KC-SFM可促进黑素细胞树突增多和树突延长,提高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适合用于移植治疗的黑素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酸酶含量;用透射电镜观察黑素小体的生成.结果川芎嗪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并能使黑素合成显著下降(P<0.01),使酪氨酸酶活性逐渐减弱(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加川芎嗪后黑素小体明显减少.结论川芎嗪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这可能是临床应用中药川芎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种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对体外培养的毛囊黑素细胞形态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毛囊内黑素细胞。多巴氧化法测酪氨酸酶活性,硝酸银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三种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可以显著增强酪氨酸酶活性(P〈0.05);银染色细胞显示CpG-1826和CpG-2006组胞体变得肥大,黑素化明显,树突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部分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可促进毛囊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和树突增加,为白癜风皮损复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细胞黑素的产生与色素基因表达量有关.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黑素细胞色素基因高表达模型,为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化学治疗的效果和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黑素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皮肤黑素细胞,行Dopa染色和Fantana银染法.黑素细胞经紫外线和内皮素处理后,检测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状态.结果黑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 细胞黑素含量由(11±1.5)pg/cell上升至(54±2.3)pg/cell (P<0.0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相对值由(64±1.2)%上升至(142±2.8)% (P<0.01);内皮素(ET-1)处理黑素细胞后, 黑素的含量也上升至(68±1.9)pg/cell (P<0.0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上升至(187±3.4)%.结论紫外线和内皮素可以增加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增加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黑素及影响黑素生成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体皮肤颜色各不相同,与种族、年龄、性别、外界环境以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皮肤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有:①皮肤内色素的含量,即皮肤的黑素、胡萝卜素以及皮肤血液内氧化与还原蛋白的含量;②皮肤解剖差异,主要是皮肤的薄厚度,特别是角质层和颗粒层的薄厚;③某些外源性物质如重金属、文身染料、药物和疾病也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发生在炎症改变后或由外源性物理化学刺激或金属物所致,其中黑素细胞(MC)产生的黑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本文就黑素细胞,黑素生成、转运、调控及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观察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对此模型中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分别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检测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作用于此模型后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5天后出现浅灰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加深。三种退色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的合成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三种退色剂均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以茶多酚作用最强,芦荟苦素次之。  相似文献   

17.
细胞内钙离子(Ca~(2+))在生理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挥发性全麻药可作用于Ca~(2+)通道而对神经细胞产生影响。本文就钙离子通道的结构、分类及挥发性全麻药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细胞黑素的产生与色素基因表达量有关。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黑素细胞色素基因高表达模型 ,为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化学治疗的效果和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黑素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皮肤黑素细胞 ,行Dopa染色和Fantana银染法。黑素细胞经紫外线和内皮素处理后 ,检测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状态。结果 黑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 ,细胞黑素含量由 (11± 1.5 ) pg/cell上升至 (5 4± 2 .3)pg/cell (P<0 .0 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相对值由 (6 4± 1.2 ) %上升至 (14 2± 2 .8) % (P <0 .0 1) ;内皮素 (ET - 1)处理黑素细胞后 ,黑素的含量也上升至 (6 8± 1.9) pg/cell (P <0 .0 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上升至 (187± 3.4 ) %。结论 紫外线和内皮素可以增加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增加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挥发性全麻药对钙通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钙离子(Ca^2+)在生理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挥发性全麻药可作用于Ca^2+通道而对神经细胞产生影响,本文就钙离子通道的结构,分类及挥发性全麻药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体外培养Cajal间质细胞钙离子振荡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大黄素等促进胃肠动力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ICC,体外添加大黄素,应用钙离子指示剂标记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其钙离子振荡功能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证实体外培养细胞为ICC,体外培养ICC具有钙离子振荡功能,大黄素能显著增强其钙离子振荡的频率和振幅。结论:大黄素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ICC钙离子振荡功能,可能是其促进胃肠动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