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微创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8例采用MARPN治疗的IPN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MARPN,3例为开放手术+MARPN。结果 18例病人胰周引流液培养结果均为多重病原菌感染。15例(83.3%)行MARPN后脓毒症完全逆转痊愈出院,1例因并发出血和肠瘘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发生胰瘘7例(38.9%)、肠瘘5例(27.8%)、出血2例(11.1%)。3例(16.7%)病人因继发出血或肠瘘,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采用以MARPN为重要方式的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方案是治疗IPN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随着近年来重症医学的进步、外科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的更新,各类微创升阶梯技术逐渐成为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主流手段。然而,传统的开放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OPN)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时代下OPN治疗IPN的新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9年5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连续收治的140例IPN患者,其中24例行OPN,116例行单纯微创治疗,重点对其中24例行OPN治疗的IPN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指针、方法及结局进行分析。全组IPN患者均遵循延迟外科干预的治疗原则,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IPN,尽量保守治疗延迟至起病3~4周,待胰腺坏死充分包裹、液化后行外科干预。结果:24例OPN手术指征或原因包括无PCD穿刺路径1例(4.2%)、主动OPN 5例(20.8%)、微创手术无法控制的感染6例(25.0%)、合并严重并发症9例(37.5%)、外院已行腹腔开放感染仍无法控制3例(12.5%)。所有OPN患者均合并严重的腹膜后及血流感染,其中79.2%(19/24)为多重耐药菌感染,58.3%(14/24)合并血流感染,29.2%(7/24)合并胰周真菌感染,4.2%(1/24)合并真菌血症;肺炎克雷伯杆菌为最常见的胰周分离菌。与行单纯微创手术患者比较,行OPN患者重症比例高(87.5% vs.63.8%),平均ICU住院时间延长(26.9 d vs.17.7 d),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4.1 d vs.42.9 d)、病死率增高(45.8% vs.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一般资料、手术距离起病的平均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出血、肠瘘、胰瘘)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OPN患者术后主要死因包括感染性休克5例(45.5%)和失血性休克6例(54.5%)。结论:OPN在IPN的治疗中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有时候是唯一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段。在微创治疗的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合理选择OPN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于进一步改善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创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在临床开展日益增多,包括腹腔镜、肾镜及消化内镜均可用作微创治疗的手段。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适用于紧贴胃后壁的以积液为主的包裹性胰腺坏死。手术中打开胃前壁,使用术中超声及穿刺定位后,切开胃后壁,吸净积液,使用Endo-GIA完成胃后壁—囊肿壁吻合。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吻合口进入脓腔,清除坏死组织,将坏死组织置入消化道,使用Endo-GIA或缝合关闭胃前壁切口。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术后引流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后常辅以局部引流来进一步持续清除其续发病变,但采用何种引流方法为佳仍有争议[1]。现就30例SAP行坏死组织清除术后三种胰床引流方法的选择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0例INP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2 ±9)岁。20例病人均行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术后...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是重症急腹症之一 ,病情复杂 ,发展迅速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近年我院对所收治的 7例SAP病人均采用坏死组织清除加腹腔灌洗术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7例中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32~ 65岁 ,平均 45 .5岁 ,病程 3~ 7d(包括保守治疗 1 2~ 2 4h) ,最高体温 38.4~ 39.3℃ ,其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见表 1。表 1  7例SAP病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例数腹痛 7恶心、呕吐 7发热 7既往有胆系感染症状 6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 1腹部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分布特点及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IPN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积液区域的分布特点,提出分区分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微创手术入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共纳入233例IPN病人,其坏死积液区分布为:Ⅰ区45例(19.3%),Ⅱa区21例(9.0%),Ⅰ+Ⅱa区82例(35.2%),Ⅲ区6例(2.6%),Ⅰ+Ⅱa+Ⅱb区51例(21.9%),Ⅰ+Ⅲ区11例(4.7%),Ⅰ+Ⅱa+Ⅱb+Ⅲ区17例(7.3%)。177例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正中入路手术49例,左侧腹膜后入路77例,正中联合左侧腹膜后入路23例,正中联合右侧腹膜后入路6例,右侧腹膜后入路4例,双侧腹膜后入路8例,正中联合双侧腹膜后入路6例,经胃入路4例。病人总体病死率6.9%。接受手术病人初次手术时间为(73.5±16.2)min,估计出血量为25(10~600)mL,留置引流管数量为(3.2±1.6)个,手术次数(2.0±1.6)次。术后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手术后病死率为7.9%。结论 胰周及左侧腹膜后是IPN最常见的分布区域。根据坏死感染分布范围的不同,选择不同入路行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可安全、有效治疗IP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实施了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经过1次手术,4例经过2次手术;8例首次手术为双侧清除引流,1例为单侧.结果 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3±5.7) min,随访期间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1例患者于术后6周死于心肌梗塞.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患者,腹膜后入路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是直接、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基石,病灶清除术是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手术入路是影响病灶清除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的病灶清除入路到底是采用前方入路还是后方入路,文献报道不一,多数学者主张前路病灶清除,通过前方入路实现病灶清除、前方植骨、内固定似乎也代表了目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主流.笔者认为,脊柱结核病灶发生部位绝大多数为椎体(占99%以上),从清理病灶角度来看,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避免了后路手术经未受结核杆菌破坏部位病灶清除的缺点,同时后路手术会不同程度破坏附件结构的完整性.但具体病灶清除入路应根据患者病灶部位、椎体破坏程度、椎管累及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LTGD)治疗包裹性胰腺坏死(WOPN)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LTGD治疗的32例病人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WOPN病人中,28例(87.5%)局限于胰腺或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手术方式与常规上腹入路的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腹膜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既往无基础脏器功能障碍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40例行传统上腹入路。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后并发症、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传统上腹部入路组与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术后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率(3/36 vs 11/40,P=0.031)、再次手术干预率(10/36 vs 22/40,P=0.016)和病死率(4/36 vs 12/40,P=0.044)均低于传统上腹部入路组。结论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胰腺炎引起的后腹膜感染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1年4月~1997年12月遵循“个体化”方案,采用胰包膜切开减压坏死组织清除加网膜囊碟形开放引流治疗42例重症胰腺炎,现就手术治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在24~69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23例,占54.8%。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探查确诊,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组制订的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Ⅰ级者34例,Ⅱ级者8例。Ranson指标,3~5项阳性者37例,5项以上阳性者5例。胆源性胰腺炎16例。术前怀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绞窄性肠梗阻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1.2手术要点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Watson-Jones入路"电灯泡"术股骨头颈部开窗减压植骨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采用"电灯泡"术治疗的89例(116髋)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微创治疗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经腹膜后入路微创治疗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1例,其中采用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6例;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15例。结果本组21例均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行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的6例患者,术后引流通畅,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拔管时间平均(8.2±2.1)d。行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的15例患者中,接受1次手术者4例,2次手术者9例,3次手术者2例。其中术后1d出血1例,术后7d出现结肠瘘1例,术后6月出现假性囊肿1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拔管时间平均(15.2±3.1)d。结论对于合适的病例,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或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易于重复施行及引流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胰腺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晚期发生的一种死亡风险极高的疾病状态,针对其治疗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且其治疗方式及时机仍存争议。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微创方式的精准化坏死组织清除术成为学界倡导的主流,更加强调个体化、精准化、多学科的治疗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感染症状,并降低了其病死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总结近年文献报道的关于坏死组织清除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应用进展,为其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坏死并感染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2015年采取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治疗的44例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既往采用经腹部切口入路清除坏死组织后持续闭合冲洗治疗56例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死亡或放弃治疗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vs.58.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9%vs.33.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胰腺坏死并感染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效果可靠,且较开腹手术恢复快、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微创外科和内镜“进阶”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已成为胰腺包裹性坏死合并感染的首选手术方式。外科清创具有高效、费用低、可及性好的特点,而内镜下治疗后胰瘘、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LTGN)结合了外科与内镜下清创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重要术式之一。本文重点介绍LTGN的技术优势、手...  相似文献   

19.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是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微创引流已成为IPN治疗的首选,但开放手术仍然是“step-up”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治疗模式下,不仅开放手术的指征和时机应有新的认识和变化,开放手术的操作过程也应与时俱进。新的治疗模式下IPN开放手术建议遵循“三个尽量不”原则:(1)尽量不干扰结肠下区腹膜腔。(2)尽量不做附加手术,简化手术操作。(3)尽量不指望首次手术完全清除干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一步法”腹腔镜辅助经网膜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LATLSD)治疗胰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实施LATLSD治疗的35例IPN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坏死积液均集中于胰周区域。观察术后24 h及术后1周生命体征及炎症指标。结果 35例病人均成功进行手术,初次手术时间为(78.9±25.3)min,出血量为20(10~600)ml,初次手术引流管数量为(3.8±1.0)根。平均手术次数(2.3±1.6)次。平均住院时间为(44. 8±32.2)d。34例(97.1%)病人脓液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35),其中新发器官功能障碍4例(1例同时发生腹腔出血),胃漏、结肠漏各1例;发生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5例(14.3%)。病死率为5.7%(2/35),治疗成功率为94.3%。病人术后24 h白细胞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10.6±6.6)×109/L vs. (12.6±6.3)×109/L,P<0.01],而各项生命体征及炎症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在术后1周显著好转。结论 “一步法”LATLSD治疗胰周I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