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均有不同论述,通过对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几年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以求最大限度的了解到目前国内高血压病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方面论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得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肯定,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水平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方面前景可观,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李海滨  林雪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08-110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现将近7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湖南省中医研究院(410006)张崇泉,刘柏炎主题词高血压/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高血压病为中老年常见疾病,一直是医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1989~1994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目前高血压病在我国的城乡地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1.5亿人.中医药工作者在预防、治疗高血压病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就近10年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风”等病证范畴,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不少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显示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其患病人数多、并发症广、涉及身体多个器官、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基层高血压病防治方面,不断建立完善高血压病防治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高血压病防治管理的指南。文章系统总结近15年我国基层高血压病防治管理指南指导意见的更新与变化,以便明确我国高血压病治疗与管理的走势,把握高血压病在我国的治疗优势与短板,为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总结发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首次增加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应用中医药整体调节高血压病,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在我国基层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治未病思想,将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药和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传统运动方式、中医综合调理等治疗方法纳入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应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普及面广等优势,方便在基层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既有利于丰富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也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多元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并在逆转靶器官损害、药物毒副作用较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独到优势。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献资料众多,本文拟从治病八法的角度对高血压病的治法进行综述,为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梳理高血压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查阅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及临床资料,从中草药、耳穴压籽、穴位贴敷、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等特色疗法,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进行综合、归纳。结果中医药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治未病理念的早期干预,均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危险事件,平稳降压。结论中医药综合干预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扬长避短,尽最大的程度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才能更好的运用中医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博雯 《四川中医》2012,(7):144-146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我国高血压有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相当艰巨。虽然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有着不少成果,现将其中一部分从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特别是各家的辨证论治予以归纳、总结,并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与问题,以求为高血压病的研究提供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思路,最终造福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健康管理小组形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社区健康管理小组的形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杨学信老师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理、法、方、药特点,总结杨学信老师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杨学信老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门诊高血压病历200例,采用频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杨学信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用药频次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数理分析,旨在探究其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见解及诊疗规律。结论杨学信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病以阳亢络阻型为主,其在高血压病1级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门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证型;其辨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以平肝、活络、利水法为主,是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其辨治高血压病用药方面以草决明、珍珠母、钩藤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中药对颅内高压的治疗疗效明确,其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今后将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中药对颅内高压的治疗疗效明确,其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今后将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药对颅内高压的治疗疗效明确,其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今后将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按照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虚实夹杂体,西药降压多以血压数值来评价,但兼顾不了患者亦虚亦实临床症状,因而现代许多医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医领域,尝试用中医的手段解决这一局限性,丰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中医治疗原则:平衡五脏及阴阳。虽然其发病部位在清窍,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因而从肝脾肾三脏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急症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高血压急症病因病机与证候的关系,为中医药救治高血压急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肝之疏泄失常,肝不藏血,内生风火热毒,气血逆乱乃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机。清除“内毒”,调和气血是救治高血压急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4例,对照组32例,热敏灸组进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不予其它干预。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压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70.59%,对照组为6.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即时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云飞 《中医杂志》2007,48(7):626-62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以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111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由两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对试验组不同证型之间及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尤以胆固醇(T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最明显(P<0.05或P<0.01)。在试验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痰湿壅盛型HDL-C降低最明显。阴阳两虚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明显。结论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