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评价其效果。结果:经治疗痊愈38例,占69.09%;好转12例,占21.81%:未愈5例,占9.09%;优良率90.91%。结论: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希法 《中医正骨》2006,18(8):51-5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自2000年以来,作者采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家旭 《河南中医》2014,(12):2447-244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V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症状评分、血流变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PV、ESR、HCT明显改善,红细胞电泳、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内外兼治,起到了消炎止痛的效果,改善了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及活血镇痛的中药治疗,同时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颈复康颗粒.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无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拉手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崇奇  王晓磊  付雷 《光明中医》2020,(23):3735-3737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内服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联合组联合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内服疗法治疗。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χ2=8.642,P=0.000 <0.01),治疗14 d,联合组的NDI评分为(8.64±2.11)分,常规组的NDI评分为(18.65±2.79)分(t=7.541,P=0.000 <0.01)。结论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内服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整脊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方法:运用整脊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60例.结果:痊愈36例,占60%:显效13例,占21.6%:好转10例,占16.6%:无效1例,占1.8%.结论:整脊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各型颈椎病,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疗效满意,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10.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兰 《中医正骨》2003,15(2):41-4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以眩晕、失眠、头痛、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作者运用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 6 2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 2例 ,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34例 ,女 2 8例。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30岁。病程最长 2 3年 ,最短 10天。一般性眩晕者 16例 ;眩晕伴有头痛者 2 0例 ;严重眩晕伴有头痛恶心者 13例 ;伴失眠者 10例 ;曾有猝倒发作者 3例。均经颈椎X线检查 ,并显示椎间关节失稳、钩椎关节有骨质增生。 36例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 ,结果显示椎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拇指顶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拇指顶推手法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2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减少越多,代表病情恢复越好。结果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评分均减少,治疗后3、7、14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2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拇指顶推手法和牵引疗法均能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拇指顶推手法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项痹酊联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葛根素0.4 g加入5%葡萄糖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外用自拟项痹酊并行中药汽化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第3日、第7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愈率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项痹酊联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李业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01-104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5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与西药治疗的效果。结果: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比西药组疗效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使用单纯的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32例,使用推拿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实验组治疗后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学上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是1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分别进行推拿治疗、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3例,采用颈椎牵引、理疗、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85例,采用颈椎牵引、理疗、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5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4.1个月。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7,P=0.002)。结论:在颈椎牵引、理疗的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ect, treatment times, and rheoencephalogram changes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six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vertebral artery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Tuina manip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 of Chinese Massag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jors. The clinical effects, treatment times, clinical symptoms,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was 100% in the test group and 88.71%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required (7 ± 4) treatments before recovery,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quired (15 ± 7) treatments before recovery (P<0.05). The clinical symptoms exhibited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test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Bo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 and routine Tuina manipulations produced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However, the innovative manipul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 symptoms, although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予推拿罐治疗4次,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0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情况及脑供血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总分均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m测值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的Vm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LVA、RVA的PI、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推拿罐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评分、单一症状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构成(Z=2.594)、痊愈率(x2=5.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8,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治疗组=8.680,t对照组=8.266,P均<0.01),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9<0.05).③单一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98、2.984,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比较各组疗前、疗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用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且对缓解患者主症眩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