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性抑郁症是一种器质性情感障碍,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肯定,但由于对心脏的副反应明显,限制了临床应用。目前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尚无满意药物。为观察银杏叶对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我院于1998年1月开始对银杏叶制剂治疗血管性抑郁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戴淑青  苏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02-1903
论述了血管性抑郁症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并提出血管性抑郁症属中医郁病的范畴,瘀血内积是郁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而血管性抑郁症与脑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有瘀血阻滞脑脉、经络,故瘀血积滞在血管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尤显重要,因而在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瘀血是导致血管性抑郁症发生的直接且重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脑髓神机失用,气化失调,脏腑功能减退,肝气郁结,痰瘀内阻,或脾肾亏虚,神明被抑等。并提出了4种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强调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过程中要注意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治疗本病时,应于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始终贯穿着活血化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戴淑青  苏莉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02-1903
论述了血管性抑郁症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并提出血管性抑郁症属中医郁病的范畴,瘀血内积是郁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而血管性抑郁症与脑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有瘀血阻滞脑脉、经络,故瘀血积滞在血管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尤显重要,因而在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瘀血是导致血管性抑郁症发生的直接且重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脑髓神机失用,气化失调,脏腑功能减退,肝气郁结,痰瘀内阻,或脾肾亏虚,神明被抑等。并提出了4种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强调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过程中要注意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治疗本病时,应于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始终贯穿着活血化瘀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老年病的诊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培元开郁"治则,并常以具有温阳开郁、安神益智作用的开心解郁方临证化裁,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症的"因病致郁"与"因郁致病"病因、"虚气留滞"病机、"培元开郁"治则进行探讨,阐述开心解郁方的理论基础与黄世敬教授运用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8):982-983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26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和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疗程42d。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2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性抑郁症患者疗效相近,治疗组有效率为90%,显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91%,显效率73%。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症效果显著,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87-889
随着社会老龄化比率不断攀升,血管性抑郁症危害越来越严重。文章主要对近五年有关血管性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临床中药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其病因病机大致为虚、郁、痰、火、瘀等相互为患,病位主在脑,与肝、肾、心、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辨证主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型,临床中药治疗多从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养血安神、温胆益肾、活血化瘀着手。并强调临床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系统规范,全面提升血管性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管性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分布倾向进行研究,并探讨各证候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调查血管性抑郁患者70例,按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统计血管性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及证候出现的频率和积分,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血管性抑郁症证候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培元开郁法为血管性抑郁症的主要治法,文章旨在探讨其对血管性抑郁症元气亏虚,气血郁滞病机演变不同阶段的防治原则。通过文献研究,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对培元开郁法的分期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未病先防,重脾肾培元固本,调气血开郁防滞;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培元开郁,顺气化痰,防传杜渐;病后止遗,培元开郁,化瘀解毒,通络疗损;病后调养,培元开郁防复发。总之培元开郁防治血管性抑郁症,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9.
结合血管性抑郁症发病特点和中医临床,对培元开郁法治疗血管性抑郁证用药规律进行文献整理和理论探讨.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等数据库,检索血管性抑郁症相关文献,对病机、治法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其主要病机为元气亏虚、气血郁滞.基本治法为培元开郁,培元重在培补阴阳气血,开郁强调顺气为先、化痰杜渐、活血化瘀为治、通络解毒疗损;用药不忘气血并治、通补兼施、刚柔相济.因此正确运用培元与开郁,体现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优势,有益于解决目前抗抑郁西药对本病敏感性低、耐受性差且易发生毒副作用等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10.
滋肾养血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61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蜂 《光明中医》2008,23(10):1542-1543
脑卒中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居首位,大量脑卒中患者在康复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已成为明显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有统计显示,约40%-50%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而卒中后抑郁症(血管性抑郁)较一般抑郁症治疗困难,药物疗效欠佳,易复发,愈后较差。研究显示,卒中伴发抑郁者死亡率增加3-5倍。因此,卒中后抑郁症是需要临床治疗的疾病。滋肾养血丸是我院科研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以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分组后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治疗21d。通过敞箱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内皮素(ET)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NO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敞箱试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降低.电针和氟西汀可逆转此变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T水平升高、血清中NO水平降低,电针和氟西汀均可改善两者病理变化。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电针和氟西汀可改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治疗眼科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是从葛根中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血压、降血糖、β-受体阻滞等作用,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葛根素逐渐在眼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与眼科相关的葛根素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一贯煎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贯煎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肝肾阴虚型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治疗,治疗组给予一贯煎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对照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贯煎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神经血管单元(NVU)是以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血脑屏障以及维持脑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等多种成员组成的动态功能模块,NVU的主要成员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之一,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失稳态主要以神经血管解耦联、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及神经炎症反应等为特征。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等优势,开心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本文旨在从脑白质功能连通性、保护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血脑屏障以及减轻神经炎症等角度阐述开心解郁方对NVU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平滑肌轴是指在特有脑区与平滑肌之间存在一个双向性地影响、反馈与调节的神经内分泌通路,通过一些局部的CYP酶与内源性活性物质,在中枢与器官/血管平滑肌之间进行调节,主要应对一些应激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共病)。证据:①抑郁症中40%~50%伴消化道躯体症状;功能性下丘脑闭经主要伴随抑郁;抑郁症夜尿>常人3~6倍;心脑缺血引起抑郁等,共同的病理生理之一是脑-内脏或血管平滑肌障碍;②疏肝理气方药能够同步抗抑郁促肠蠕动、舒缩血管,从而突破当代一线SSR Is抗抑郁抑动力瓶颈,且吸收成分在海马、肠与血管壁富集;③枢纽:抑郁症共病与肝藏象(主疏泄情绪、消化与生殖,并藏血)的关键是B-SM轴异常;④其他如脑-肠轴、脑-皮肤轴只有中枢端(脑)共同,外周各异,BSM轴两端一致,反映共性病理生理本质。上述假说的完善与求证将为抑郁症与肝藏象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讨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的中医药干预思路。通过对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NVU)稳态变化的发病机制分析,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气血并治,神经与血管兼顾;培元开郁,靶向神经血管单元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了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益气化痰解郁,调血脑屏障,维护NVU微环境;培元活血治郁,建神经血管耦联,复NVU基本结构;固本解毒开郁,抗神经炎症反应,保护NVU组成元件。总之,靶向神经血管单元,应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加剧,全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高达33%,已成为我国人民致死的重要病原,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动脉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为特征的血管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窄,病变多起始于内膜,表现为糖类和脂类在血管壁局部聚集,继而动脉层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甚至产生继发性病变,其中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出血、脱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机制。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且焦虑和抑郁会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现代医学将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心理疾病同时存在一个机体时称为“双心疾病”。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双心疾病”受到极大重视。中医学认为焦虑、抑郁的发病责之于肝,且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故从心肝阴阳相关、五行共济、经脉络属、气血互调、七情相系等方面论述,指出从肝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的重要性。并提出疏肝理气法、清肝泻火法、疏肝化痰、清肝活血等基本治法,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V—CIND)指由脑血管性病变所致的早期或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且认知障碍程度尚未达到痴呆标准的一类综合征,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的疾病概念。V—CIND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差异性大,主要有轻度智力下降、执行功能损害,始动性差及动作迟钝,也可有抑郁、焦虑的症状。该病的确立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和血管性痴呆(VaD)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西医认识概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V—CIND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找到问题和不足,提出亟待重视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