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指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的一组药物,对于它的论著颇多,从多方面对配伍理论进行探索,拆方是研究中药复方组方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拆方研究是把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中药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寻找有效成分,成功例子有当归芦荟丸治疗慢性粒细胞自血病的研究等。现将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配伍及拆方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荆鲁  王阶  花照泉  温林军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25-1128
目的 :对中药复方的配伍及拆方研究进行综述 ,为创新中药提供思路借鉴。方法 :从拆方研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对目前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拆方研究呈现多元化、交叉性态势 ,以中医药理论模式进行基础研究 ,对原方合理性验证评价较多。结论 :中药复方配伍及拆方研究有利于中药开发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疗效是经方的生命力所在,临床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研究的主体。围绕诊疗方式、拓展范围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适应时代;紧扣病机,拓展运用;科学设计,评价疗效等研究思路。经方力专效宏,必然有其客观生物学基础。基础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的强有力支撑。围绕作用机制、配伍规律和加减化裁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以方应病;拆方依法,法依病机;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等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方剂拆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拆方是对方剂的组成原则和配伍作用的研究,是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方剂按组成药味拆成各单味药或去掉某味药物的药物组;或某类作用性质功效相同或相近的药物组.此种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发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近年来对方剂的拆方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并分析目前国内关于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现状。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及拆方研究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拆方研究在以现代药理学为指导的前提下从中医组方原则,化学成份及数学模式角度进行拆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拆方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临床应用还是动物实验研究,均认为逍遥散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并且人们对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认识已深入至分子水平。但因逍遥散所含药物种类较多,配伍关系较为复杂,仅从全方功效的角度难以解释各组成药物在抗抑郁效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拆方研究有助于复方配伍规律科学内涵及物质基础的发现,其中适当的拆方研究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归纳分析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拆方研究现状,提出"功效药队"模式拆方研究将有助于理解该方整体与组分的关系,科学认识"疏肝解郁"治法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形式[1],拆方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把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中药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甚或寻找有效成分[2].进行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可以为提高中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仅就近年来对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方及其拆方(黄芪、首乌)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症血管平滑肌(VSMC)病理模型细胞的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用ox-LDL处理VSMC复制"AS"细胞病理模型,用MTT法、流式细胞仪、RT-PCR法观察含受试药物血清对模型细胞增殖、泡沫细胞形成、增殖周期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补肾益气方及其拆方(黄芪、首乌)能降低模型细胞的增殖率及泡沫细胞形成率;降低S期细胞的百分率,下调VSMC增殖促进基因PDGF-a、c-MYC,上调增殖抑制基因P27的表达。结论:补肾益气方及其拆方具有抑制AS症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拆方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霜 《河北中医》2004,26(4):309-310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中药组成,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方由辛开、苦降、甘调3组药物构成,其配伍规律在经方中极具代表性。近年来,半夏泻心汤的拆方研究正受到中医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对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为提高中成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新中药、发展中医药理论奠定基础。笔者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消风散主要药效学及拆方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消风散具有明显的止痒和抗实验性荨麻疹作用。拆方研究证实,疏风散为君药且起主导作用,再加祛湿药为最基本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方组方的合理性,分析方中各药味对全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撤药拆方法进行拆方研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全方组(0.767 g·kg-1)、去酸枣仁组(0.517 g·kg-1)、去鸡血藤组(0.433 g·kg-1)、去三七组(0.683 g·kg-1)和去小蓟组(0.667 g·kg-1).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id,空白对照组予同容积的蒸馏水,第11天进行行为学测试,自主活动和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方组和去鸡血藤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全方组能显著增加小鼠的入睡率(P<0.05);去鸡血藤组和去小蓟组有增加小鼠入睡率的趋势;全方组(P<0.05)和去三七组(P<0.01)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的入睡时间,去小蓟组有缩短小鼠入睡时间的趋势;全方组、去小蓟组和去三七组均能显著增加小鼠的睡眠时间(P<0.05).结论:三七方具有确切的镇静催眠作用,组方合理.酸枣仁(制)、鸡血藤、三七和小蓟均影响着全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发挥,是三七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周明东  周刚  周华 《四川中医》2006,24(12):105-106
通过对经典方剂升降散的拆方辨证,列举了在不同病证的情况下治验的案例,强调了一方可以统领多证,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方剂中药物的不同搭配与药证的对应关系,从而扩展了应用的范围,提高了用方的效验。  相似文献   

14.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大鼠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造模气虚型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且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通过胃溃疡面积、SOD、MDA、胃酸PH值等实验指标,对黄芪建中汤进行拆方研究,观察其对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结果:黄芪建中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治疗胃溃疡的作用。结论: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势,而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效果,以全方组最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发现,拆方各组中,黄芪组的疗效颇为显著,提示益气补中药物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病证结合复方拆方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拆方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每人服药10ml/次,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0.01);血府逐瘀各组改善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功能及降低炎性介质等客观指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1)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明晰中药复方的适应症,阐释复方配伍规律;(2)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拆方药物具有其共同的作用基础,随着药物配伍的改变,作用程度及作用靶点出现差异,理法方药一致时临床疗效优于方药不一致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拆方研究泻心汤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拆方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为受试菌,考察各拆方组的抗菌强度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黄连配伍组可增加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均半径、降低最小抑菌浓度(MIC),黄芩-黄连配伍组可增加对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半径及降低最小抑菌浓度(MIC),黄芩-黄连配伍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减弱。结论大黄对全方的体外抑菌活性起到相加作用,黄芩对全方的体外抑菌活性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苗药验方"四大血"的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全方与拆方水提醇沉液的抗炎、镇痛实验,评价各组方的药效。结果:全方抗炎、镇痛综合作用均强于各个拆方。在镇痛作用中,各组分对全方的贡献依序为:仰嗟嘎>嘎龚布梭学>梭向>莴蒙棱。结论:"四大血"中四种药物配合使用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利湿化痰祛瘀补肾冲剂对实验性高脂模型作用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志清  龚一萍 《河北中医》1998,20(5):320-321
利湿化痰祛瘀补肾冲剂系陆芷青教授经验方,由利湿化痰的泽泻、白术、决明子,祛瘀的生蒲黄、郁金、生山楂,补肾的何首乌、桑寄生组成. 为进一步了解利湿化痰、祛瘀、补肾三法单用与合用后对高脂血症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拆方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与制剂 利湿化痰祛瘀补肾冲剂全方与拆方的制剂配备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完成,每生药含量1mg.1.2 实验方法 取昆明种实验小鼠60只,体重(26±2)g,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6组:全方组、利  相似文献   

19.
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从3则验案探讨经方临床运用的思路。认为临床处方必须遵循"方-病-人"方证三角诊疗模式,从体质、经典方证、抓经方疾病谱来决定所用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