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我科收治1例成人原发性肝内动脉门静脉瘘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脉瘘介入性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77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脉瘘和肝动脉-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上的表现,提出了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脉瘘和肝动脉-静脉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并观察瘘存在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认为肝动脉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动脉-门脉瘘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合并不同类型肝动脉-门静脉瘘(APS)的介入栓塞近期疗效.方法 接受两次以上序贯栓塞治疗的45例PLC合并APS患者,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将APS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采用超选择插管堵瘘及化疗栓塞肿瘤.观察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种类型实时瘘口变化、肿瘤碘油沉积及再次治疗时瘘口表现.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PS中央型20例,周围型25例.实时瘘口改善率84.4%,再次治疗瘘口再通及进展率26.7%,中央型和周围型瘘口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7,P=0.739;x2=1.278,P=0.262),周围型肿瘤碘油沉积优于中央型(x2=7.605,P=0.006).术后1周内转氨酶升高,2~3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大部分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改善.结论 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PLC合并APS短期内可以控制肿瘤,改善异常分流并部分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状,但瘘口易复发进展,中央型瘘肿瘤区碘油不易沉积.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5岁.于8年前腹部刀刺伤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因反流性胃炎,4年后行毕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半年前出现腹胀、腹痛.近1个月腹痛加剧,同时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螺旋CT增强示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在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显影前提前显影,门静脉主干增粗,达1.4 cm,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出异常血管汇入门静脉,动脉期门静脉主干的强化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强化密度.  相似文献   

6.
宋君  黄科峰  黎昌华  方晓熠   《放射学实践》2012,27(2):144-144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形成门静脉高压.现将1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所致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临床意义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4 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肝外动脉供血5 1条 ,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 :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治疗三周后复查 ,肿瘤缩小 >5 0 %者 14例 (30 .4 % ) ;肿瘤缩小 <5 0 %而 >2 5 %者 2 2例 (47.8% ) ;肿瘤无明显变化 10例 (2 1.7% )。AFP下降 >5 0 %者 2 8例(80 .0 % )。肝功能损害轻 ,全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刺导致肝动脉-门静脉瘘临床中较为少见。作者对1例行经皮肝活检术后发生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了报告,并讨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经皮肝穿刺地发生肝动脉-门静脉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入栓塞治疗良性肝动脉-门静脉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portal fistulas, HAPFs)的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病因包括肝细胞癌、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良性病因包括血管瘤、肝脏损伤、介人性治疗(活检、射频消融、脓肿引流、胆汁引流)、肝硬化、动脉瘤破裂以及先天性畸形等~([1]).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患者预后较差 ,其介入治疗是否进行栓塞多有争议 ,现就我院 2 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以下简称灌注化疗 )和灌注化疗加栓塞 (以下简称化疗 +栓塞 )两种方法的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对比 ,给以评价。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 2 3例 ,全部病例均由B超及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 2 2例 ,女 1例。年龄 4 2~ 68岁。灌注化疗 11例 ,化疗 +栓塞12例 ,灌注化疗药用顺铂、氟脲嘧啶、阿霉素三联 ,栓塞用阿霉素碘化油乳剂 ,其中 6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肝内癌灶以一叶为主 ,占…  相似文献   

11.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对肝癌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和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例肝动脉肝静脉瘘患者(A组)先行在瘘口附近多点,多次的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术(PEI)后,再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对2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者(B组)则将超微导管头端越过瘘口后进行栓塞,再用带毛钢圈或无水乙封闭瘘田,结果:A组动脉脉瘘消失及明显减少40例,无效10例。在消融后TAE碘油沉积良好的38例中,37例PEI在4次以上,B组26例经1-2次治疗后,全部达到中止门静脉分流的目的,表现为TAE碘油沉积良好25例,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其中腹力减水2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2例均于术后1d止血。结论:上述2种方法处理肝癌合并动脉脉瘘后,能令碘油药物更好地在肿瘤内沉积,避免或减少了碘油导致肺梗死或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的危险性,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一静脉瘘(HAVS)的诊断及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的453例肝细胞癌,33例合并HAVS。根据造影诊断分别进行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堵塞瘘口,合并或单独使用丝裂霉素、卡铂粉、碘油混合乳剂进行瘤体栓塞。此外,对于冈HAVS所致的严重门脉高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3例患者,实施了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HAPS)24例,HAVS7例,混合型2例:HAVS经处理瘘口达到完全栓塞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时,26例丝裂霉素、卡铂、碘油乳剂均能较好地沉积在瘤体内其余7例瘤体内栓塞剂沉积不好其中3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1d出血停止。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合并HAVS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必要的检查手段,栓塞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常见于晚期肝癌患者,其生存率较无分流的患者明显低,动静脉分流的正确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肝癌介入治疗中对动-静脉分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APF)所致大量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并发高流量APF和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患者9例,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瘘动脉,消除或减少APF,用碘化油尽量栓塞肝癌病灶。结果:APF消失7例,少量残留2例;门静脉血流方向全部由逆肝转为向肝;肝癌病灶内碘化油沉积良好6例;术后2周内腹腔积液完全消失5例,少量残余4例;2周后肝功复查,5例肝功能原有明显损害者全部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原有腹胀、腹痛、厌食、乏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对肝癌并高流量APF所致腹腔积液,动脉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肝静脉分流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伴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者的栓塞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11例HCC伴AHVS的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16次。对肿瘤各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造影,对有AHVS的分支首先以明胶海绵碎块栓塞,AHVS消失后再以碘油栓塞。结果 造影有明确AHVS者9例,均成功栓塞;2例AHVS在造影时未发现。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轻微反应4例,无变化4例。栓塞后无肺部并发症。结论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时,门静脉压力升高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由此导致的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15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严重HAPVF者用钢圈和(或)无水酒精行瘘口栓塞术。结果 本组84例一般性的上消化道出血者中,15例有轻度的HAPVF;31例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肝癌患者中,26例有严重的HAPV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1)。对此26例有严重的HAPVF患者行栓塞术后,DSA示血液分流减轻或消失,其中2例肝动脉主干闭塞。26例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结论 肝癌出现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时要考虑到可能有严重的HAPVF存在,肝动脉DSA可作出诊断。瘘口栓塞术是治疗此类型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近端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并与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近端APS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168例HCC患者分别进行了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DSA检查,间隔时间为3~15d。其中,巨块型37例,结节型102例,弥漫型29例。以DSA诊断近端APS为标准,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近端APS的能力及近端APS的CT表现特征。近端APS的诊断不包括肝段或亚段的外周APS。结果 168例HCC患者,42例(25.0%)DSA证实为合并近端APS,此42例均在CT增强动脉期发现与近端APS相关的阳性征象;另外,CT还发现6例假阳性患者,其中2例门静脉显影密度低于主动脉增强密度。CT诊断近端AP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5.2%、96.4%、87.5%和100.0%.42例近端APS患者中,CT与DSA显示APS范围(门静脉主干、左右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胃冠状静脉显影)相符的患者有35例(83.3%),对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显影的符合率达90.5%。CT上近端APS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支提早显影,其门静脉显影密度接近于主动脉增强密度,有38例。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动脉期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提早强化,有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近端APS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经血管路径为HCC形成近端APS的主要发生机制。螺旋CT近端APS的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弹簧钢圈及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儿童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例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的儿童均经B超及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股深动静脉瘘,均接受介入治疗.术中将2.7F微导管插至瘘口处,注入弹簧钢圈或无水乙醇以堵塞瘘支,10 min后再次于股动脉处造影,如果仍然有残余瘘口,使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堵塞瘘支直至瘘口完全闭塞.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4周行血管造影复查,若仍有残余瘘口则再次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变.结果 动脉造影可清楚地显示股深动脉及其分支以及瘘口情况,3例只见单一瘘口,5例合并多个微瘘口存在.8例患儿共实施介入栓塞术10次,释放弹簧钢圈共47枚,进行无水乙醇栓塞7次,技术操作均成功.无弹簧钢圈异位栓塞,未出现皮肤明显坏死、神经功能损害及心脑肺严重并发症,术中瘘口均立即闭塞.术后4周再次行血管造影复查,7例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较前改善,未见复发;1例可见股深动脉分支多发微小瘘口,先后共行3次介入栓塞术,仍见少许残余微瘘存在,但临床症状控制良好,无再发展.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儿童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望成为儿童先天性股深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在肝细胞癌(HCC)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ral,APF)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NBCA(NBCA组,26例)和无水酒精(无水酒精组,54例)栓塞治疗HCC合并APF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过程中先使用液体栓塞剂对APF进行治疗.NBCA组根据APF的动静脉循环时间(≤1、1~2和≥2 s)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NBCA(分别为40%~50%、28%~33%和20%~25%)进行栓塞;无水酒精组则根据APF的分流程度用无水酒精加海绵颗粒等栓塞治疗.两组栓塞中的疼痛反应和肝功能受影响程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1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一次性栓塞闭塞成功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 栓塞过程中NBCA组有4例、无水酒精组有52例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疼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6,P<0.01);一次性栓塞闭塞成功率NBCA组92.3%(24/26)、无水酒精组68.5%(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前后肝功能的变化(x2=0.652)以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CA柃塞治疗HCC合并的APF安全、有效、准确性高,为HCC合并APF的栓塞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高流量性动静脉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血管内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肝癌患者动静脉瘘血管分别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对非靶血管的影响。结果:29例肝癌患者共发现41支动静脉瘘血管,单支血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1-6次,2-3ml/次,总量2-12ml。造影示瘘管全部闭塞,非靶血管保持通畅,随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碘油沉积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应用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动静脉瘘,为肝癌TACE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