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黄芩临床配伍应用10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味苦,性寒。《本经》载其有“主诸热黄疸,肠,泄热,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张元素曰:“黄芩之用有九,泻肺热,一也;上焦皮肤风热风湿,二也;去诸热,三也;利胸中气,四也;消痰膈,五也;除脾经诸湿,六也;夏月须用,七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八也;安胎,九也。”据经典之说,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入肺、胆、胃、大肠诸经。笔者以黄芩配伍他药组成10法,运用广泛、灵活,功效尤捷,兹简述如下。1 黄芩伍葛根 见于《伤寒论》葛根芩连汤。取黄芩清里热,厚肠胃而治痢,以解胃肠之里。葛根发表解肌,以外解在表之邪,又其气轻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索黄芩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黄芩与滑石、白寇仁、通草、桑白皮、知母、麦冬、金银花、连翘、牛子、板蓝根、生地、白茅根、白术、当归、青蒿等配伍的临床应用.结论:黄芩随证配伍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黄芩最早载于《本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要应用于肺热咳嗽、胃肠湿热泻痢、黄疸、血热吐衄、胎动不安等。黄芩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近来研究发现其药物作用有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配伍是中药复方用药的特色和优势,而药对则是最常见的配伍形式。柴胡、黄芩配伍出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方,是张仲景柴胡系列方剂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基本配伍,也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柴胡和黄芩配伍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神志系统疾病以及发热等都有显著疗效。研究显示,柴胡、黄芩配伍具有保肝利胆、抗病毒、解热抗炎、抗惊厥抗癫痫等药理作用,故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柴胡、黄芩配伍进行综述,根据黄芩的主要药效成分黄酮类及柴胡和柴胡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均具有抗抑郁作用,且配伍后黄芩苷和柴胡皂苷溶出率均提高,以及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的柴胡类方(柴胡为君药)多常配伍黄芩清热泻火等推断,即柴胡配伍黄芩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抑郁作用,但仍需学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黄芩汤的组方配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实验药理学研究初步证明,全方药理作用及作用强度优于各组成单味药。君药黄芩在方中起主要作用。黄芩配伍芍药有相须作用。甘草、大枣在全方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本方缓急止痛的功效,主要是芍药配伍甘草的作用。而清热止痢的功效主要是黄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会娟  宋殿荣 《河南中医》2016,(6):1076-107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治疗先兆流产文献分析时发现,白术、黄芩配伍使用频率较高。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两药配伍使用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安胎作用,临床治疗脾胃虚弱、湿热不化致先兆流产者。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起源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被后世诸多医家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文献和临床经验。目前对黄芩白术配伍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调节母胎界面免疫作用、支持妊娠黄体功能作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三个方面。对其胚胎毒性研究方法主要为动物实验、体外模拟实验等,研究对象也只是单味黄芩、白术或其单体成分,其体内配伍应用的胚胎毒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胡黄芩配伍解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以不同剂量比例配伍对动物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成小鼠急性酒精损伤模型,以单味柴胡、黄芩、小柴胡冲剂作为对照药,通过一般状态观察、肝脏指数比较、测定血清ALT、AST活性,肝内MDA含量等探讨柴胡黄芩配伍对急性酒精损伤的影响.结果:柴胡黄芩1∶2组对各项检测指标影响最显著.结论:不同比例配伍的柴胡黄芩抗急性酒精损伤中发挥作用的强弱趋势不同,以柴胡黄芩1∶2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柴胡和黄芩配伍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柴胡黄芩配伍解热抗炎作用,阐明配伍与药效学的关系.方法 按照柴胡和黄芩比例1∶0、1∶2、1∶1、2∶1、0∶1的比例制备1g/mL的受试药.采用2,4-二硝基苯酚和干酵母分别制备大鼠发热模型,混合致炎液制备小鼠耳肿胀模型,分别观察5种受试药液对2种大鼠发热模型和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结果 不同比例配伍受试药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的影响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柴胡黄芩1∶2组和黄芩组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它三组没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干酵母致热大鼠模型的影响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柴胡黄芩配伍1:1组、黄芩组、柴胡黄芩配伍1∶2组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柴胡黄芩2∶1组和柴胡组没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耳肿胀度、耳肿胀抑制率的影响表明,黄芩组和柴胡黄芩1∶2组抗炎作用较为明显,其它三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配伍比例对于解热抗炎作用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强度,其中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以柴胡黄芩1∶2配伍作用最强,而对干酵母发热模型则柴胡黄芩1∶1配伍组表现较好.抗炎作用则主要与配伍中所含黄芩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黄芩配伍应用对小鼠急性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A组),柴胡黄芩5∶2组(B组),柴胡黄芩1∶1组(C组),柴胡组(D组),黄芩组(E组),地西泮组(F组),每组各10只,制备小鼠最大电休克(MES)急性癫痫模型;另取180只昆明小鼠按上述分组方法分别制备小鼠戊四氮(PTZ)、士的宁(STR)、匹罗卡品(PLCP)急性癫痫模型。结果:B、F组可显著降低MES小鼠惊厥率(P<0.05),明显延长PTZ小鼠发作性阵挛潜伏期、发作性强直潜伏期以及死亡潜伏期(P<0.05),以及STR小鼠死亡潜伏期(P<0.01)。仅F组可延长PLCP小鼠强直及死亡潜伏期(P<0.01)。结论:柴胡黄芩配伍应用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其中以柴胡黄芩5∶2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黄芩与知母配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9.76~195.2(r=0.999 2),3.960~79.20(r=0.999 9),1.600~32.00(r=0.999 5),1.536~30.72 mg.L-1(r=0.999 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8%~103.0%,RSD均小于1.7%。结论:黄芩与知母配伍后使黄芩水煎液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黄芩苷溶出量探讨黄芩与半夏配伍药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3种方法对五味子进行蛋白质提取,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五味子蛋白提取方法。方法: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蛋白提取物进行分析,同时依据Lowry法对五味子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HPLC测定五味子蛋白提取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3种方法提取总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58.44%,19.21%,26.18%,其所含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7.46%,15.41%,23.14%。结论:采用脱脂硫酸铵沉降法提取所得总蛋白及其所含氨基酸含量较高、纯度较合理,方法较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比例配伍对黄芩柴胡“药对”中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水和70%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参照临床常用给药方法对不同比例配比(0∶1,1∶1,1∶2,2∶1,1∶0)的黄芩柴胡“药对”进行提取并采用RP-HPLC法考察对“药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采用水和70%乙醇进行提取对黄芩-柴胡“药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的提出无显著影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影响亦较小,但HPLC图中黄芩苷峰前的一个吸收峰明显增大,提示混合提取能提高其他组分的提出。结论:黄芩-柴胡“药对”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比例配伍对其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没有太多影响,但混提能明显提高其他药物成分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土汤中配伍黄芩对脾胃虚寒性出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对脾胃虚寒性小鼠采用无水乙醇致胃粘膜损伤型胃溃疡模型,测定凝血时间、胃溃疡指数,取溃疡部组织做病理切片,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结果:黄土汤方和黄土汤方中去黄芩均能缩短凝血时间,明显降低小鼠的溃疡面积,但黄土汤方优于黄土汤方中去黄芩。结论:黄芩在黄土汤中配伍意义并非仅为佐制,同时还具有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柴胡、黄芩及其不同剂量比例配伍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指标有影响。实验显示,黄芩能降低肝内MDA的含量,柴胡、黄芩配伍后药效的产生可能是以黄芩为主导的倍增作用,不仅抑制肝内氧自由基的生成,而且提高抗氧化机制GSH的防御作用,从而产生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改善了酒精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达到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目的。同时,二者配伍又能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抑制胸腺萎缩。初步认为,柴胡、黄芩配伍的作用机制和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黄连-黄芩药对配伍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HPLC技术对药对水煎物及单味药材水煎物进行了分析。同时制备了小檗碱-黄芩苷结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与共煎物、单味药材水煎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小檗碱和黄芩苷在共煎物中的含量比单味药水煎物显著提高;共煎物和小檗碱-黄芩苷结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新的吸收峰。结论:黄连-黄芩药对配伍的物质基础机理很可能为小檗碱和黄芩苷二者结合,导致二者理化性质改变,从而增加了二者的煎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黄芩与生姜以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芩苷的溶出量,探讨黄芩与生姜相恶配伍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单煎液及不同比例黄芩与生姜配伍煎液中黄芩苷的溶出量。结果:黄芩与生姜的配伍比例为9∶0(黄芩单煎)、9∶4.5、9∶9、9∶18时,黄芩苷的溶出量分别为50.24mg/g、5.99mg/g、15.79mg/g、8.14mg/g。黄芩单煎时黄芩苷的溶出量最大,黄芩与生姜配伍比例为9∶4.5时黄芩苷的溶出量最小。结论:黄芩与生姜的不同配伍对黄芩苷的溶出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黄芩配伍应用对小鼠脑损伤早期癫痫易感性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抗脑损伤后癫痫的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黄芩药对低(1 g·kg~(-1)),高剂量组(4 g·kg~(-1))及阳性组(2.6 g·kg~(-1)丙戊酸钠)。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小鼠封闭性颅脑损伤模型,于脑损伤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后给予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亚惊厥剂量刺激,通过行为学观察各组小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平均发作强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析小鼠的脑部放电图谱,统计0~20 Hz的放电总和;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计数海马CA1,CA3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Na~+-K~+-2Cl~-共转运体-1(NKCC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小鼠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脑部异常高频放电明显增多,海马CA1,CA3区的GFAP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且神经元NKCC1的表达也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对低、高剂量均可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减少脑部异常放电,降低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以及神经元NKCC1蛋白的表达,且药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应用可降低脑损伤早期癫痫的易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蔡巧玲  王莹  崔波  安叡  王新宏  马越鸣 《中药材》2012,(8):1286-1290
目的:研究大鼠肝微粒体温孵育体系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代谢动力学,比较半夏泻心汤全方及不同配伍组对其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考察半夏泻心汤全方、辛温开痞配伍、苦寒降逆配伍及甘滋补益配伍对黄芩苷和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变化影响。结果:黄芩苷温孵时间在60 min内,黄芩素在10 min内呈线性消除;黄芩苷和黄芩素质量浓度为0.5~25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肝微粒体蛋白质量浓度在0.2~1.0 g/L内,黄芩苷和黄芩素随着肝微粒体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呈线性消除。空白肝微粒体中黄芩素的代谢速率大于黄芩苷;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方组对黄芩苷和黄芩素的代谢较其他配伍组抑制作用强,苦寒降逆配伍组次之,辛温开痞配伍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滋补益配伍组对黄芩苷无抑制作用,对黄芩素抑制作用不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抑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代谢,且抑制作用较其他配伍组强,为半夏泻心汤组方合理性及临床配伍发挥相须相使的疗效提供了重要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角药由三味药组成,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中药气味、性能等严密的配伍原则,联合发挥增效减毒等作用的中药组合。《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开创了角药的临床配伍应用。书中含黄芩的角药配伍严谨,灵活多变,适应证广泛,既有角药独立成方,也有作为处方的主要或次要组成部分,在经方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配合他药组成角药,可强化黄芩原本的清热燥湿、泻火、止血等作用,也可制约其凉、燥之性,引导药性归经等,充分发挥角药的协同增效减毒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