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南药学》2020,(1):74-79
纳米技术兴起为癌症检测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大量研究已证明增强的肿瘤组织渗透性和滞留效应是纳米抗肿瘤药物发挥药效的关键,但是此效应也会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纳米药物递送障碍和分布不均。这种递送障碍和分布不均主要是肿瘤血管系统异常和组织间液基质紊乱造成的。详细阐述纳米药物靶向病灶过程中的多重生理病理屏障,总结肿瘤组织微环境正常化调节手段,介绍若干用于描述抗肿瘤药物体内组织递送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纳米药物的癌症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川  高会乐 《药学学报》2020,(7):1520-1527
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为肿瘤靶向递药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机遇。一方面,通过利用肿瘤微环境的特征信号为刺激源,构建各种各样的响应性递药系统,可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靶向递送;另一方面,肿瘤部位异质的新生血管和异生的胶原等所引起的较高的固体瘤压力及肿瘤间质压等成为药物递送的巨大障碍,极大地降低了递药系统的递送效率。许多研究致力于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使其更利于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递送。本文综述了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递药系统的设计及调节肿瘤微环境以提高肿瘤靶向递送效率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安飞  刘德杰  冷佳蔚 《药学研究》2018,37(10):604-608
紫杉醇是微管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的一线药物,溶解度较低为其临床应用带来诸多难题。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提高药物溶解度、增加药物循环时间、靶向运输至肿瘤部位、降低全身毒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为紫杉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安全高效、精准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提供了可能。其中,有机或无机合成纳米载体已被广泛报道并用于肿瘤治疗药物的递送,但部分载体存在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清除、制备过程繁琐和体内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基于仿生技术的生物膜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因其有机整合了天然生物膜的低免疫原性、肿瘤靶向性和智能纳米载体设计的可调控性、多功能性,有望实现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新突破。本文基于细胞膜仿生技术和纳米医学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细胞膜仿生纳米技术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的分类和在肿瘤靶向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仿生智能DDS的设计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为主,但仍存在复发和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细胞药物递送系统不仅可以避免纳米颗粒药物的毒性,又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相容性、靶向性。总结了活细胞、死细胞、外泌体及其药物递送系统的载药特点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在维持机体稳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之一,通常被称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研究表明,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可实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等,但其治疗药物往往存在缺乏靶向性、溶解度较差、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本文在介绍巨噬细胞与肿瘤治疗相关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结构丰富、功能多样,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将分别从靶向清除TAMs、重极化TAMs、促进TAMs吞噬,以及联合调控TAMs功能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调控策略及典型例子,同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综述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为纳米制剂递送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91篇,对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且因数量丰富、形态灵活,使得研究者们开始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设计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主要有三种:中性粒细胞体外载药再回输、中性粒细胞体内载药和中性粒细胞仿生纳米粒。而影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中性粒细胞摄取、运输以及释放药物等多种因素。结论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进行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纳米制剂递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治疗药物存在稳定性差、摄取效率低、细胞毒性大以及靶向能力差等缺点。因此需要安全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和暴露。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长循环时间而逐渐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平台。基于红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红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和基因工程红细胞等。另外,对红细胞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显著增强靶向性,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以红细胞为载体的化学药物及疫苗的递送方法,重点讨论了仿生纳米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机体各部位的靶向性研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基因工程红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可以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此外,其反应位点多,可制成不同性质的衍生物,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和组织工程支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综述对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在抗癌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刺激-响应药物递送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入脑是脑靶向治疗的策略之一,纳米药物载体脑靶向特性的评价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光学成像、药代动力学、行为学检测等方法,以及脑摄取参数等体内外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为系统评价纳米药物脑靶向特性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的药物载体系统广泛用于药物靶向递送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但其存在靶向性差、体内循环时间短、生物相容性欠佳亟需提高等问题。仿生纳米药物系统是以不同种类的细胞膜修饰纳米载体,利用内源性的细胞膜提高载体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实现更精准的靶向、甚至由细胞自身的免疫原性产生免疫治疗作用。对细胞膜仿生纳米载体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靶向机制和治疗作用作一综述,为新型给药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是使用免疫细胞为载体,利用其天然的组织或器官趋向性将药物选择性递送至特定病灶部位的制剂.本文系统介绍了免疫细胞的迁移级联特性,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主要特点,以及免疫细胞与纳米制剂技术相结合的靶向递送载药策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戴丽丽  苏志桂  张灿 《药学研究》2017,36(8):471-476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鉴于常规的给药方式,进入斑块的药物浓度很低,难以实现直接针对斑块的有效治疗策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靶向斑块、斑块局部释放药物和提高斑块内药物有效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本文从靶向递送策略的角度对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综述,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肿瘤病理复杂性,临床治疗中对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需求日益迫切。多药联用可同时作用于多通路和多靶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然而目前临床多药联用的递送策略仍有较大优化空间。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精准调控药物多组分灵活荷载,并携载药物克服生理、病理屏障,实现肿瘤组织、细胞的有效富集,完成持续、可控和靶向递送,实现抗肿瘤增效减毒,已在肿瘤多药联合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并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向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肿瘤联合用药治疗策略及其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和探讨了多药联用型纳米递送系统的应用瓶颈、现有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颜雯璐  郎天群  尹琦  李亚平 《药学学报》2022,(1):46-63+275-276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细胞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构建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aNDDS)可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浓度,为实现特异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膜因具有天然的靶向能力被用于仿生纳米载体的构建,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基于主动靶向肿瘤纳米载体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aNDDS,并证明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aNDDS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药物共递送纳米载体因其肿瘤靶向、控制释放、一致的药动学曲线而被认为是克服MDR的有效策略。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克服MDR的药物共递送纳米载体的设计思路,并分析了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包括精确药物负载纳米载体、呈时序释放的纳米载体和对肿瘤微环境设计纳米载体,这些新兴策略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颖且更好的定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多糖(polysaccharide)作为常见的药物递送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生物安全性好及功能丰富等优点,在医药及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结肠疾病的口服靶向药物递送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利用多糖的结构与理化特性优势,目前研究已构建出基于pH响应、微生物酶响应、活性氧响应、肠黏膜吸附和受体分子靶向等递送策略的交联型纳米粒、自组装型纳米粒及水凝胶,并在结肠炎与结肠癌等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展现出优异效果。本文综述了基于多糖的口服靶向型药物递送体系在结肠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克服肿瘤微环境及其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大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重新编程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巨大潜力,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有效策略。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各亚细胞器与肿瘤的关系,概述了基于酸碱性调节、活性氧含量、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细胞的肿瘤微环境特点的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为亚细胞器途径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主要是β-榄香烯)是安全性好的多谱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原料药存在稳定性差、易挥发、非水溶性等问题,其制剂在给药时用药剂量大、生物利用度低。目前,通过肿瘤靶向递送系统解决榄香烯的以上问题已获得初步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相关文献的综述,对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包括物理靶向、纳米粒、微乳、微球、微胶囊、脂质体)的设计、特点及应用进行总结,为榄香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细胞膜涂层的仿生纳米颗粒研究历程,并对其在癌症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已有的细胞膜涂层的仿生纳米颗粒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对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的组成、制备、表征进行总结,并依据细胞膜来源不同将其分为五类,综述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论细胞膜涂层的仿生纳米颗粒以其独特优势如长循环、免疫逃逸及同源靶向等,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在药物递送、免疫调节、疫苗接种和解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