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身体其他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1],是指任何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阴道,直肠,子宫直肠窝、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以及膀胱[2]。目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盆腔病灶特征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0例,详细记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疼痛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痛及排便痛、慢性盆腔痛(CPP)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并评价盆腔疼痛症状与内异症患者病灶特征的关系。结果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类型、部位、分期、浸润程度、盆腔粘连程度呈相关性。结论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痛及排便痛、CPP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深部宫骶韧带病灶与CPP密切相关;排便痛与宫骶韧带病灶、阴道直肠隔病灶和子宫直肠窝封闭有关,性交痛与阴道直肠隔病灶有直接关系。根据内异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内异症的分期及部位、浸润深度、粘连程度等,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京亭 《安徽医学》2012,33(7):833-83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盆腔疼痛与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3例,回顾性分析其盆腔疼痛与病灶特点的关系。结果 153例内异症患者中,22例单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无盆腔痛,13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腹膜病灶、盆腔粘连及深部浸润型结节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痛。在盆腔痛的发生率上,48例病变位于子宫骶韧带及53例病变位于子宫直肠凹的患者盆腔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的病变,而且83例中重度盆腔粘连者、85例深部浸润型患者盆腔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8例轻度盆腔粘连者、46例浅表型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与病灶特点关系密切,其中盆腔粘连、子宫直肠凹及骶韧带的深部病灶是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39岁女性,确诊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累及宫颈、两侧宫旁、子宫骶韧带、左输尿管、左卵巢、Douglas凹、直肠阴道膈及阴道,临床表现似晚期宫颈癌。患者以下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发现宫颈肿物收入院,经宫颈锥切术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后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手术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有效切除病灶并缓解肾积水,术后2年随访检查未复发。结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累及宫颈且与宫颈恶性肿瘤难以鉴别时,应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
王晓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11-1713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5cm,分布于子宫直肠陷凹(CDS)、盆子宫骶骨韧带(USL)、肠道、阴道、膀胱、输尿管,深部浸润型内异症诊断有赖于病史、症状的收集,同时进行妇科检查、TVS等辅助检查;其治疗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6.
薛周  李晓燕  王旭昇  沈高耀  李文华 《浙江医学》2023,45(18):1988-1991
目的 探讨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 MRI 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 2005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上海 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 16 例 DIE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MRI 影像学表现,观察和记录 DIE 的部位、大小、形 态、信号特征,探讨 MRI 在 DIE 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16 例 DIE 中,病灶位于子宫与直肠间的盆腔后部区域 13 例(占 81.3%);位 于子宫前区3例(占18.8%);呈囊性结节型5例(占31.3%),呈实性斑块型11例(占68.8%)。DIE病灶的最大径为0.9~4.6 cm。5 例囊性结节型 DIE 中,有附壁结节 2 例,囊性成分 T1WI 和 T2WI 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 附壁结节 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非均匀性等高混合信号,DWI呈等低信号,增强后呈轻度非均匀性强化,囊壁未见强化。11例实性斑块型DIE病灶,T1WI和DWI 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非均匀性低信号、内部见散在斑点样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MRI检查能分辨盆腔DIE中子宫内膜成 分和由其引发的炎性反应及发生纤维化的组织结构特征,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和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改良法通过自体移植在大鼠子宫膀胱间建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模型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移植大鼠自体子宫内膜于子宫膀胱间腹膜处,同时切除宫旁游离脂肪建立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并与常规直肠子宫陷凹处DIE模型及非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作对比。术后2周再次手术观察病灶生长情况,并对病灶粘连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对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病灶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3组均成功建立DIE模型,体积大小无统计学差异。直肠子宫陷凹处DIE模型和非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的病灶粘连评分分别为2.38±0.74和2.75±0.46,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病灶粘连评分为1.00±0.50,较前两组明显减小(P<0.05),且具有与在位子宫内膜相似的形态和结构。结论 采用改良法建立子宫膀胱间DIE模型操作简单、病灶粘连轻,适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DIE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在宫颈后方见边界不清结节状低弱回声;3例在直肠子宫陷凹一侧见扁豆形低回声;3例见直肠阴道隔不均增厚,并在后穹窿部后壁见圆锥形偏低回声;2例在盆腔后侧壁见条状、边界不清的衰减包块。所有病灶均未见包膜,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能量多普勒(CDE)可见极细小点状血流,无法估测频谱。结论经阴道超声(TVS)和经直肠超声(TRS)结合有助于DIE的术前诊断,对提高术中病灶的彻底清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诊断使用磁共振(MRI)与阴道彩色超声(TVS)诊断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106例确诊为盆腔DIE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TVS检查,以病理与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价值。结果MRI、TVS盆腔DIE检出率以及检出病灶数量均显著低于病理诊断(P0.05),而MRI检出率与检出病灶数量显著高于TVS(P0.05),TVS检出平均病灶数显著低于病理以及MRI(P0.05),三种方式检出盆腔DIE病变位置分布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盆腔DIE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优于TVS,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TVS可用于诊断盆腔DIE,MRI诊断价值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n=50),对所有患者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准确率为88.00%,累及直肠30例,阴道壁10例,子宫骶韧带26例,阴道直肠隔5例。结论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言,实施经阴道超声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阴道超声检查在对于累及高位肠管的病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诊断准确性还需联合如盆腔核磁检查等其他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on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类型之一,目前DIE常用的分类方式之一是Enzian评分,该分类系统对不同方式诊断DIE的效能评估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在国际上较为认可。DIE的疼痛症状强烈,易造成女性生育能力的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DIE显得尤为重要。腹腔镜探查术曾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金标准,属于有创操作,具有风险性,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无创诊断手段成为DIE目前研究的重点,随着磁共振成像对DIE早期诊断价值的不断体现,本综述应用Enzian评分系统评估MRI对DIE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以说明磁共振成像对DIE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和评价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在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痛经及性交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单纯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者68例(A组)和同期进行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以及内异症病灶切除75例(B组)。A组分为3个亚组:(1)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A1)行病灶切除术;(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5例(A2)行囊肿剔除术;(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A3)行病灶切除术。B组分为3个亚组:(1)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B1);(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9例(B2);(3)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B3)。对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术后痛经及性交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3组与B3组术后痛经及性交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骶前神经加宫骶韧带切断术能明显提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及性交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分别用米菲司酮、达非林预处理,治疗方式均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结论手术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en-dometriosis,DIE)是妇科常见病,其主要特征为良性疾病恶性行为,可以种植、侵袭、转移生长,造成侵蚀压迫周围组织且渐进性加重,因此常合并受累系统的损伤[1-2]。本文就累及泌尿系的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DIE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该病诊疗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病灶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mm的内膜异位症,一般多见于盆腔后部。此类患者虽然临床症状明显,但辅助检查阳性率较低、手术难度大、术中并发症多、术后复发率高,是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最棘手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调查后,总结得出诊治规范。但目前的现状是国内妇科对本病的诊断名称混乱,标准不一,治疗方法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拟通过文献综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谯静  何娇  王培   《四川医学》2023,44(8):861-864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123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详细分析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 病理诊断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23例,累及子宫直肠陷凹101例,累及阴道29例,累及直肠阴道隔24例,累及直肠87例。阴道超声诊断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07例,检出率87.0%,累及子宫直肠陷凹73例,累及阴道23例,累及直肠阴道隔11例,累及直肠68例,超声诊断对于累及子宫直肠陷凹和累及直肠病变的检出效率最高(P<0.05)。阴道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阴道超声对累及子宫直肠陷凹的敏感度为72.3%,累及阴道的敏感度为79.3%,累及直肠阴道隔的敏感度为45.8%,累及直肠的敏感度为78.2%;阴道超声对累及子宫直肠陷凹的特异度为81.8%,累及阴道的特异度为92.6%,累及直肠阴道隔的特异度为87.9%,累及直肠的特异度为91.7%。阴道超声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受累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好。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妇科检查、经阴道彩超(TVS)、直肠超声内镜(EUS)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四种检查方法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不同部位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经手术确诊为DIE的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妇检、TVS、EUS及MRI检查,以术中探查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估4项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似然比。结果:妇检、TVS、EUS及MRI诊断DIE的准确性分别为91.87%、34.15%、65.85%、86.99%,各项检查对不同部位DI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同。结论:仔细的妇科检查联合适合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有助于正确诊断DIE,应根据不同的DIE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或联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AM)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AM合并DIE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予以"U"形病灶挖除术切除AM病灶同时清除深部浸润异位病灶并保留子宫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病症好转情况及其并发症情况以及月经量变化与子宫恢复状况和CA125水平。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临床病症情况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月经量明显低于术前;术前存在的便血与尿血症状均完全消除;术后1年经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子宫体积明显不及术前大;所有患者术后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VAS评分与CA125水平均明显较术前低(P<0.05);术后患者共出现5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42%。结论:临床予以AM合并DIE患者"U"形病灶挖除术保留子宫手术治疗,疗效确切,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腔后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手术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盆腔后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DIE)81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我院11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246例,其中PDIE81例(3.28%)。手术包括直肠部分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7例(20.98%),病灶切除64例(79.02%)。结果手术后疼痛显著缓解50例(69.44%),轻微缓解12例(16.67%),无效10例(13.89%)。9例失访,失访率11.11%。8例手术同时行直肠壁损伤修补(12.5%)。6例术前误诊为肠道肿瘤,误诊率7.4%。结论盆腔后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名称有待规范。本病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术者水平选择,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下消化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左侧分布率高 意大利Vercellini P等回顾近20年文献,探讨回盲部与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分布特点。共检索出68篇文献,合计337例病例。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位于右侧84例,左侧245例,双侧8例。仅分析单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左侧发生率(74%,245/329;95%CI:69%-79%)显著高于平均几率(50%,P=0.0001)。证实下消化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侧别分布与卵巢(63%)、宫骶韧带(65%)、输尿管(64%)的分布情况类似,且左侧分布率(74%)更高。这一结果支持了经血逆流学说,提示异位病变来源于子宫内膜,反流内膜细胞受解剖与力学因素影响分布种植(BJOG,2004,111:1213-1217)。多症状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阳性预测值高 有研究者前瞻性评估了重度痛经与子宫直肠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