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浆成分的变化,为探讨HUA病因、HUA与其他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HUA组,n=5)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n=5)血浆中饱和脂肪酸、N-乙酰糖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代谢物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分析2组这些代谢物差异。结果:HUA组较健康对照组的饱和脂肪酸、N-乙酰糖蛋白、VLDL、乳酸、乙醇的水平上升,卵磷脂、谷氨酰胺、葡萄糖的水平下降。结论:HUA患者较健康对照组存在脂类代谢异常、糖酵解加剧、谷氨酰胺水平下降等问题,可能与HUA的发病、病程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痛风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1],临床医师对痛风患者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应及时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发生有积极作用。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6岁,体质量72kg,BMI 28.84kg/m2,因"反复呕吐4d,2d内呕血3次,便血12次"于3月22日入院。既往有肾炎,肾性高血压30余年,无糖尿病史,无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有磺胺过敏史,个人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痛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痛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 通过PubMed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嘌呤代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结果 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痛风类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发病机制探索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同时代谢组学技术与其他组学技术结合成为新的研究趋势。结论 代谢组学技术已经成为痛风等人类代谢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痛风类疾病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UHPLC-HRMS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黄芪发酵菌质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 mg·kg-1)和黄芪发酵菌质高剂量组(3.0 g·kg-1)、低剂量组(1.5 g·kg-1)。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均先采用大鼠灌胃300 mg·kg-1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后1 h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14 d后采集大鼠血清。利用UHPLC-HRMS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14 d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黄芪发酵菌质显示出良好的降尿酸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发现了17个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黄芪发酵菌质可显著回调其中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主要涉及鞘脂代谢、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发挥降尿酸作用。结论 本研究可为揭示黄芪发酵菌质降尿酸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并为黄芪的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尿酸血症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的皮层和海马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变化。方法采用含2%尿酸和2%氧嗪酸钾的高尿酸复合饲料饲喂大鼠12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认知功能,并利用1H-NMR分析大鼠皮层和海马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高尿酸血症大鼠显示较长的逃逸潜伏期,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且大鼠的皮层和海马中分别筛选出27和1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共有6种差异代谢物。γ-氨基丁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乳酸、甘露醇、牛磺酸和谷胱甘肽均有显著变化,可能作为高尿酸血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生物标志物,与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结论高尿酸饮食可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其诱发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的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神经递质转化以及细胞膜功能的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别嘌醇对慢性肾脏疾病(CKD)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自2018年6月~2020年2月的CKD合并无症状H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n =40)、研究组(别嘌醇辅助基础治疗,n =40),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间血压、肾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TOF/MS)技术分析两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2K1C组,每组10只。比较建模前及建模4周后2组大鼠体质量及尾动脉收缩压变化。采用GC-TOF/MS检测血清代谢产物的表达水平,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差异表达代谢物,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4周后2K1C组共7只大鼠建模成功。与Sham组相比,2K1C组共筛选到14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马尿酸(hippuric acid)、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吲哚乳酸酯(indolelactate)、木糖(xylose)、顺-巨头鲸鱼酸(cis-gondoic acid)、富马酸(fumaric acid)、胞苷-磷酸(cytidine-monophosphate)、乳酰胺(lactamide)、2-羟基-3-异丙基丁二酸(2-hydroxy-3-isopropylbutanedi...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监测结晶肾损伤相关的代谢变化,评价金钱草提取物治疗结晶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21只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结晶肾损伤模型组和金钱草干预组。采用乙醛酸盐诱导小鼠结晶肾损伤模型,给予6 d相应的治疗后,取小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模式识别筛选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以此评价金钱草的治疗作用。结果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14种结晶肾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嘌呤代谢物、氨基酸代谢物、脂肪酸代谢物等,同时数据显示金钱草提取物对结晶肾损伤有改善作用。结论 金钱草提取物能够通过调节失衡的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途径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结晶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焕珍  左翔  袁慧 《安徽医药》2017,21(4):587-59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群MS患病率高达25.5%,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MS是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代谢异常于一体的临床症候群,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MS发病机制尚缺乏明确认识,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目前控制MS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HUA)不仅是痛风的主要诱因,且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MS主要组分密切相关,是MS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此,笔者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着手,就HUA与MS的关联性作一综述,探索采用血尿酸筛选MS高危人群的可行性,为MS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工作组的资料表明,在肾脏病的各个阶段中,心血管疾病都是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血肌酐≥17mg/L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有58%死于心血管疾病,其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近年的研究提示血尿酸水平增高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而且是心血管疾病恶化及病死率增加的一个危险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常规降尿酸药物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回顾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到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共10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别嘌醇治疗,疗程均为2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和尿微量蛋白尿(u-mAl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记录肝功能受损、皮疹、胃肠道反应和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UA、Scr、BUN、u-mAlb、eGF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A、Scr、BUN和u-mAlb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和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尿酸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受损、皮疹、胃肠道反应和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保护患者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痛风的生物化学基础。由于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在尿酸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和苯溴马隆)以及促进尿酸降解药物(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但这些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仍存在使用缺陷。综述高尿酸血症及其治疗药物与肾脏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临床中具有肾脏获益的新型降尿酸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商陆皂苷甲(Es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HKC细胞损伤前后对细胞代谢产物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MTT法检测EsA 0(对照组)、0.125、0.250、0.500、0.750、1.000 mmol/L对HKC细胞活力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EsA 0(对照组)、0.25、0.75 mmol/L对HKC细胞上清LDH含量的影响,明确EsA肾细胞毒性;利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将EsA 0(对照组)、0.25、0.75 mmol/L作用24 h的HKC细胞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得到的数据导入SIMCA-P12.0 software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剔除离群值,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得到变量权重值(VIP),选取VIP>1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标志物。通过HMDB、KEGG、METLIN等代谢物数据库对生物标记物进行鉴定,利用MetPA平台对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sA在大于0.25 mmol/L时对HKC细胞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0.01);细胞上清液中LDH含量显著上升(P<0.05)。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和相关数据库分析筛选出了15个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嘧啶代谢、鞘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途径。结论 EsA可诱导肾细胞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损伤,氨基酸代谢失调,能量代谢异常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4.
徐涵 《安徽医药》2021,25(6):1224-1228
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HUA)对未透析慢性肾脏病(CKD)病人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及非布司他的保护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的未透析CKD病人188例,其中合并HUA者86例,无HUA者102例.对合并HUA者的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布司他组(46例)和别嘌醇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紫花盆炎方(ZHPYP)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借助代谢组学技术分析ZHPYP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正常人的血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检测患者血清中IL-2、IL-4和IL-10因子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3周时,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组和正常组血清代谢谱区分明显,治疗后组代谢谱位居于二者之间,并趋近于正常组,呈现回归正常的趋势。ZHPYP干预后可以引起患者体内16种内源性代谢物的表达变化,通路分析显示主要通过影响苯丙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结论: ZHPYP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炎症指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苯丙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片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潍坊市中医院肾内科的60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蛋白、低嘌呤饮食,并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100 mg,3次/d;治疗组口服非布司他片4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10、12周检查生化指标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A、Scr、BUN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TG、TC、HDL-C、LDL-C、WBC、HB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司他片较别嘌醇片更能有效地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的SUA水平,起效快,效果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虎参痛风胶囊对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虎参痛风胶囊 (Hus)对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血尿酸、肾功能等的影响 ,了解其对痛风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灌胃给予腺嘌呤和喂饲含 10 g·kg- 1酵母的饲料制备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模型 ,同时应用药物治疗。 18d后采血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Cr、BUN、TG、HDL、胆固醇的含量 ,取肾脏做电镜切片和尿酸特殊染色 (Gomori尿酸特殊染色法 ,1951年 )。结果 Hus和别嘌呤醇 (All)一样均能降低痛风小鼠和大鼠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含量 (与模型组比 ,P <0 0 5,n =7) ,大剂量Hus甚至可降低到正常水平 ,优于All(P <0 0 5,n =7)。All组 ,Hus组肾脏特殊染色显示髓质及肾乳头黑褐色尿酸盐结晶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以All组、50 0mg·kg- 1Hus组减少特别明显。同时 2 50mg·kg- 1Hus组血白蛋白、白球比甚至高于空白组 ,50 0mg·kg- 1Hus组血胆固醇比空白组还低。结论 Hus具有良好的抗痛风作用 ,良好的肾脏保护和降低血胆固醇、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疾病的耐受力的作用 ,并随着剂量的增加 ,用药时间延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高尿酸血症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尿酸血症(HUA)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主要有效成分有黄酮类如槲皮素、越桔果渣黄酮、葛根素和红旱莲总黄酮等,皂苷类如穿山龙总皂苷和萆薢总皂苷等,香豆素类如秦皮总香豆素和岩白菜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作用机制防治HUA,已阐明的主要机制包括:1直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2直接抑制血清和肝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3下调肾尿蛋白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子9及其基因表达预防尿酸过度生成,上调肾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蛋白及其基因表达促进尿酸排泄;4调节雌二醇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水平;5改善或减少HUA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是定性及定量描述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科学,正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过程中。血液和尿液是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样本,但因其代谢物繁多、成分复杂,亟须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离分析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技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非常适用于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过程是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生物样本预处理过程的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生物流体—血液和尿液的收集、处理及储存方法,以期为有关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四妙散方联合非布司他降低尿酸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作用,评估中药方联合非布司他降尿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治疗、年龄18~75岁、CKD 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降尿酸中药方联合半剂量非布司他(20 mg,qd),对照组单用非布司他(40 mg,qd)降尿酸治疗。分别检测治疗0、3、6个月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尿蛋白等指标,记录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降幅>10%、进行透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事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eGFR升高[(28.01±13.37)ml/(min·1.73 m2)vs(23.36±10.80)ml/(min·1.73 m2)]、血尿素氮下降[(12.52±4.58)mmol/L vs(14.62±4.99)mmol/L],血尿酸下降[(325.32±43.45)μmol/L vs(543.53±54.75)μmol/L],24 h尿蛋白下降[(1624.32±1153.00)mg/d vs(2156.01±1322.43)m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到达终点事件;对照组有3例患者到达终点事件,其中1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降尿酸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结论:降尿酸中药方联合半剂量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尿酸,提高eGFR,明显改善CKD 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明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