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现况,旨在为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于2019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3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编制的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为92.82%。结果362名护士中,34.25%(124/362)的护士愿意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52.21%(189/362)的护士持中立态度。40.33%(146/362)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了解程度一般,46.96%(170/362)的护士对其不了解;护士较倾向于以派单方式、在工作时间、距离医院较近的家庭从业。结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有待提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政府及医院部门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应注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工作。同时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模式及规章制度,保障执业人员安全及切身利益,吸引更多优秀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解医联体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为更好地推动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及6家医联体医院工作的648名护士及143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1份,有效回收率98.88%,其中医联体护士648份,患者143份。571名(88.12%)护士和143名(100%)患者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447名(68.98%)护士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但仅有4.32%的护士曾参加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且5.59%的患者对该项服务非常了解。92.9%的护士和80.42%的患者希望由工作5年及以上的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并且希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且具有专科资质。79.63%的护士担心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问题,78.40%的护士希望能从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中获得绩效奖励;在服务价格方面,护士和患者差异较大,64.97%的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应该为200-300元/次,而82.52%的患者希望价格低于200元/次。结论 医联体护士和患者都支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但其对该项服务内涵了解程度较差,部分护士担心上门服务的安全问题,双方在服务价格、医院等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一定要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平衡护士及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市区(某区)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调查,了解目前上海市市区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提出一些改进地意见和建议。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某区五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名护理人员和3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式调查。内容:护士方面包括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从事的护理岗位、中心所开展有哪些护理服务项目、对所在岗位的护理工作是否满意,以及护士的离职率以及社区护士与二、三级护士的比较。患者方面包括患者就诊时得到了哪些护理服务以及对所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否满意,患者对就诊的中心所提供的护理服务项目的知晓率。结果 护理方面:(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的范围太广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全科护士的社区护士有时力不从心,与送你、三级医院护士相比较社区护理涉及到的岗位太多护士人员偏少人力不够,社区护士角色单一,护士升职率低离职率高)。居民方面:(对就诊中心所开展的护理服务项目不清、对护士人员偏少输液、肌注等要排队等候不满)。结论 上海市市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全科护士),加强对社区护士实施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满意度,降低离职率。加强护士业务水平,平时操作理论勤练习,熟练掌握各项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俞柳韵  富晶晶  杨艳 《全科护理》2021,19(4):452-457
目的:了解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意愿,影响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因素,了解护士愿意从事的护理服务项目。旨在为上海实行开展此项目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执业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630份,其中有679人表示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有701人听说过"网约护士",有143人听说过"滴滴护士",有473人没听说过。其中有869人愿意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340人表示不愿意参加,421人表示无所谓。愿意参与的护士中有922人认为可以增加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性,有920人认为可以增加收入。不愿意参与的原因,有543人认为提供服务时出现纠纷难以处理,有507人认为如遇紧急突发事件,病人安全难以保证。结论:多数护士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但较多护士担心在执业过程中病人和自己的医疗安全,完善相关的医疗保障法律法规是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注册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互联网移动护理平台的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0月—11月在湖南省8所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注册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521份,其中1 134(74.6%)名护士知晓该政策,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为889(58.4%)名。护士最愿意提供的前三项项目是:生命体征监测(79.3%,1 206/1 521)、心理护理(69.1%,1 051/1 521)、留置/更换导尿管护理(59.8%,909/1 521);最不愿意提供的三项项目是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64.8%,985/1 521)、造口护理(64.6%,982/1 521)、压疮伤口换药(48.9%,744/1 52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其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越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政策知晓情况、对“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态度、核心能力自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1日~7月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态度及核心能力自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5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三甲医院的113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7%的护士对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持积极态度;不同年龄、职称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能力的自评得分为(114.70±13.80)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婚姻状况、职称的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对护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护士普遍对护患安全风险及医疗垃圾处理方面存在担忧;护士在核心能力方面亟待提高;因此,建立精细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标准及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形成量表的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项目分析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初步形成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0—12月选取江苏省6所医院(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的825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参与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感知行为控制)、8个维度、17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7、重测信度系数为0.805。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与参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743(P<0.01)。因子分析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33%。结论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李红  李桂蓉  李希西  邓兰兰 《华西医学》2021,36(11):1585-1590
目的 基于患者需求建立"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便捷的服务.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病患者.根据住院号末尾单双数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干预组采取基于患者需求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同时选取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在线护理服务的护理专家.比较"互联网+"慢病管理实施前后的有效管理慢性疾病患者的数量、临床结局指标、健康教育阅读次数、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次数、护士职业获益感等.结果 共纳入患者143例,其中,对照组78例,干预组65例.共调查护理专家28人.全院慢性疾病患者有效管理率为78.7%,微信公众号"慢病之窗"点击阅读量近9万人次."护理专家在线"共计在线护理服务近2000人次.慢病管理后,干预组自我照护能力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专家自我职业获益感提升(P<0.05).结论 "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规范、高效、全周期的智慧护理健康管理模式,也可以使患者临床结局得到有效改善,也拓宽了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老年慢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与实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护理小组,并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评估老年慢病"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认同感。结果选取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69例患者,共服务147次,其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输液港维护21例,基础护理操作17例,慢性病健康教育11例,慢性伤口换药8例,康复护理7例,安宁疗护5例。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94.0%。实施该模式后,护士的把握感、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一致感、自我决定感及各维度总均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可满足老年慢病群体多元化、专业化的居家照护需求,降低再入院率。该模式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居家护理项目操作的可行性、操作风险及难度, 构建护理服务项目的准入标准, 为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办法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3—8月, 收集现有"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中的护理服务项目, 参考相关文献及政策,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池, 包括64项护理服务项目。采用方便抽样法, 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选取北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的19名医院护理管理者、社区护理管理者、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专家,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 评价护理服务项目的居家操作可行性、难度评分、风险评分及准入建议。结果函询结果显示, 61项护理服务项目具有居家护理操作的可行性;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留置针输液3项护理操作不适宜居家操作。其中, 输液港维护、伤口换药、腹膜透析、造口护理、疾病康复指导5个项目因操作难度大或具有中高水平风险, 其操作者应经专科护士培训考核, 且具有该项目的操作经验后才能胜任。头发护理、温水擦浴2个项目属低难度, 居家操作风险较低, 可由经过培训的护理员或护工完成。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快速血糖监测等54个项目的操作者应有护士执业证书...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等出行不便的人群提供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对于加快推动健康老龄化、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了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配套制度亟待完善;护士时间精力有限,且对人身安全与执业安全存在较多担忧;患者实际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服务模式较为零星、单一;存在信息孤岛,且有数据泄露的风险等。本文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内容调查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内容。方法 2000年对20家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科的科长20人作社区护士工作内容的问卷调查;2001年对社区居民204人作社区护理需求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社区护士108人作工作内容的问卷调查;2002年社区护士55人以工作日记记录法作5d的记录,再经专家修正,确立工作内容。结果 2000年调查:上海已全面开展了“家庭病床”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操作;2001年调查:老年护理中的3项位居社区护理需求和提供各自33项中的前四位;2002年调查:社区老年护理的直接护理时问占总时问的29.82%,应包括3项职能、5项活动和45项任务,已实施32项。结论 上海社区老年护理是社区护理的重要部分,能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展服务对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体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于2020年3—5月选择宁波市"网约护士"12名,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4个主题:执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风险防范培训,不良事件处置流程培训,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处理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语言、行为规范培训,护患沟通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结论:"网约护士"对执业安全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大,建议多方联动,尽快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应急法律法规,提供多样化培训模式,储备高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才,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托医院现有专科护理门诊资源,引入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成立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展伤口护理、造口护理、PICC维护、糖尿病足护理、胃管置管、尿管置管等17个护理服务项目,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对出院患者及孕产妇、新生儿、失能患者、高龄老人、癌症晚期等居家人群实施延续护理服务。2019年12月-2021年8月共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509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为88.80%,且有81.54%的服务对象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约护士服务。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服务对象个体化、多元化护理需求,提高了网约护士的综合能力与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以4 R危机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88%、91%;专家权威系数为0.813、0.84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2(χ2=225.352,P<0.001)、0.135(χ2=164.312,P<0.001);变异系数为0~0.220、0.044~0.198。最终形成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组成。结论 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可靠,且具有科学性,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进行风险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本文旨在介绍浙江省台州市构建的区域网格化三级联动居家护理服务模式(以下简称"台州模式"),阐述该模式的具体做法及在落实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和优势,为我国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