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蜘蛛香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因其药用价值显著而备受重视。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蜘蛛香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介绍了蜘蛛香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研究和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蜘蛛香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几种明确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做了较详细介绍,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进  方建国 《医药导报》2006,25(6):530-533
以近5 a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结构分类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繁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环烯醚萜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胡黄连属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参科胡黄连属(Picrorrhiza Royle)植物只有印度胡黄连(又称库洛胡黄连,P.kurrooa Royle)和胡黄连(又称西藏胡黄连,P.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两种.关于胡黄连的药物用途,最早见于唐《新修本草》,认为该药“主骨蒸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治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  相似文献   

6.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详细综述了新发现的、具有较新结构特点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生物学活性研究,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总结近30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环烯醚萜新化合物的文献,总结结构和活性的研究概况。结果:环烯醚萜的主要结构类型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环烯醚萜和环烯醚萜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临床生物活性具有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和保肝作用等。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通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总结和分析,探讨环烯醚萜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开发和利用提供文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存在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许多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分布、药理活性及提取、分离、定量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近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净  梁敬钰  谢韬 《海峡药学》2004,16(1):14-19
目的 介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研究概况和近年研究进展。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结构分类、半合成及生物活性方面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近年研究进展。结果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 环烯醚萜是一类很有研究价值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蜘蛛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 H-NMR、13 C-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个环烯醚萜内酯和4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8-acetoxyl-patchouli alcohol(1)、8-hydroxyl-pathouli alcohol(2)、jatamanin A(3)、11-ethoxyviburtinal(4)、baldrinal(5)、11-methoxyviburtinal(6)、deacylbaldrinal(7)。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蜘蛛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33(2):132-134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蜘蛛香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含氯元素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rupesin B(1)、chlorovaltrate(2)、volvaltrates B(3)、1,5-dihydroxy-3, 8-epoxyvalechlorine A(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植物蜘蛛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蜘蛛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蜘蛛香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含氯元素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rupesin B(1)、chlorovaltrate(2)、volvaltrates B(3)、1,5-dihydroxy-3.8-epoxyvalechlorine A(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植物蜘蛛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秦艽总环烯醚萜(GMI)对各型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模型,探讨GMI的抗炎作用.称体质量测定各组小鼠耳的炎症肿胀程度及肉芽增生水平,用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洗涤液中的伊文思蓝含量、滑膜炎渗出液容积、渗出液中的白细胞(WBC)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渗出液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结论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GMI能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其较阴性对照组还能明显减少渗出液容积,降低渗出液中WBC、MDA、TNF-α含量及血清中MDA水平,并能提高渗出液和血清中SOD的活性.结论GMI能够减轻各期炎症形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渗出、消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C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分离纯化方法,从杜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neoeucommiate A (1)、(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2)、urolignoside (3)、ficusal (4)、tiruneesiin (5)、glochidioboside (6)、forsythialansides B(7)、ecdysanolB(8)、(+)-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9)、(+)-pinoresinol-4-O-[6??-O-vanilloyl]-β-Dglucopyranoside (10)和samsesquinoside (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10、11为首次从杜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8):1039-1042
  相似文献   

15.
长白忍冬花蕾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 Regel.)花蕾中环烯醚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6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种,结构分别为7S-O-甲基莫罗忍冬苷(1)、马钱素(2)、裂环马钱素酸(3)、6’-O-β-D- 呋喃芹糖基獐牙菜苷(4)。结论 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长白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并评价鸡矢藤环烯醚萜苷(IGPS)化学组成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和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方法制备IGPS,并用LC MS方法鉴定分析其化学组成;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研究其对正常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 3T3的毒性及人肺癌细胞系A549、SPC A 1,人结肠癌细胞系COLO205、HCT 116,人白血病细胞系HL 60、K562,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BT 549,人胃腺瘤细胞系SGC7901,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GPS对SGC7901、Hela和HCT 116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提取纯化的IGPS主要由鸡矢藤苷、鸡矢藤次苷、鸡矢藤苷酸和车叶草苷组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GPS浓度在500μg·ml-1及以下时对正常细胞NIH 3T3无毒性作用;对SGC7901、Hela、HCT 116、COLO205、BT 549和MCF7细胞均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SPC A 1和人白血病细胞系HL 60、K562无细胞增殖抑制作用;IGPS对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56.6 μg·ml-1;IGPS能够有效诱导SGC7901、Hela和HCT 116细胞的凋亡。结论: 鸡矢藤环烯醚萜苷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在国内外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叶、枝和种子等。通过在线数据库的搜索,本文对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总结。迄今为止,已鉴定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0余种,多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骨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以期为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1992-2001年新发现的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并简要总结了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已是全球健康问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较广,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功能、抑制破骨功能,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归纳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骨疏松症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菲菲  张聿梅  李静  戴忠  刘斌  马双成 《中国药事》2018,32(8):1064-1068
目的: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氧化应激诱发的相关疾病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查阅、总结国内外发表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的成因和环烯醚萜化合物调节相关疾病的可能机理的报道。结果:氧化应激可以引起广泛的细胞内损伤,从而诱发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预防和减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对于开发此类化合物的新药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