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苯酞(Butylphtalide,商品名:恩必普)是国际上首个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创新药物。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丁苯酞对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治疗及预防作用[1~3];丁苯酞软胶囊自2004年11月批准上市以来,多个临床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特点,一直备受医学界的重视。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缺  相似文献   

3.
陈正坤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47-147,150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扩充血容量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成分、靶点及通路,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获取三七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KB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三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的作用靶标;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建立三七有效成分-缺血性脑卒中作用靶标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1],在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占60%~80%.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至关重要,本人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理的文章,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病辨证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的辨病辨证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对寻找预防和治疗此病必将提供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2004~2006年,我院应用丹红联合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3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表现。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1-2]),且在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卒中呈下降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呈上升趋势~([3])。  相似文献   

11.
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CVD),又名脑梗死,多因脑动脉血管严重的狭窄、痉挛或完全阻塞所致。在急性期通过药物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可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逐渐稳定,但存活者致残率高,仅有30%的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最主要的后遗症。大量的研究显示,针灸对缺血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症,其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尚未找到一种确切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的新认识,内科治疗措施也有相应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通过多元化治疗后病人的转归.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通过静脉单纯药物治疗与多元化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4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52例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高压氧治疗及手术去骨瓣减压治疗等多元化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示多元化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采用多元化治疗后的病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病人,病人愈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病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攀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也随之减退,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常见疾病,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致死率位居各种死因首位,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益气活血药对黄芪-川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芪、川芎活性化合物及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转化为基因靶点,通过Cytoscape 3.8.0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在OMIM、DisGeNET、TTD数据库及文献报道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靶点,构建疾病-靶点网...  相似文献   

16.
炎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本质。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的理性认识,将使我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上颠覆传统上一直认为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降纤治疗理论。作为一种学术争鸣,这将为脑医学科学界注入崭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申坤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43-364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常规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2例(5.0%),低于对照组的9例(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治疗中使用辛伐他汀疗效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尝试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已确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治疗前后进行NIH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试验组40例病人中34例病人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对照组40例病人中26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可能有改善微循环及减少继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侯氏黑散抗脑缺血的核心组分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侯氏黑散活性成分筛选、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挖掘,建立并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药效成分及药效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潜在信号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了侯氏黑散抗脑缺血的5个有效成分:β-谷甾醇、隐品碱、原阿片碱、豆甾醇、山姜素;22个药效靶点: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ESR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前列腺素G/H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 PTGS2)、凝血酶原2(prothrombin, 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endothelial, NOS3)等。基于PPI网络,侯氏黑散抗脑缺血的靶点显著富集于流体剪切应力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RAGE)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IF1-α/VEGF)通路等。结论 侯氏黑散抗脑缺血损伤主要通过影响炎性反应、血管新生、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作用,与多条信号通路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