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有巨大的潜力,但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给纳米药物向肿瘤的递送带来了很多障碍。纳米药物从入血到在肿瘤中发挥作用,需要经历循环、聚集、渗透、内化和释放5个步骤,其中聚集和渗透环节更重要。本文综述了纳米药物在提高肿瘤聚集性和渗透性方面的新进展,尤其是近5年出现或发展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乏氧是实体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仅在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促进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化疗、放疗和光动力疗法等治疗作用.同时,肿瘤乏氧区域表现出来的低氧特征以及高度生物还原性微环境也为设计响应型抗癌纳米药物提供了可能.综述基于肿瘤乏氧而发展起来的化疗前药和治疗策略,重点阐述近年来涌现的一...  相似文献   

3.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药物共递送纳米载体因其肿瘤靶向、控制释放、一致的药动学曲线而被认为是克服MDR的有效策略。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克服MDR的药物共递送纳米载体的设计思路,并分析了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包括精确药物负载纳米载体、呈时序释放的纳米载体和对肿瘤微环境设计纳米载体,这些新兴策略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颖且更好的定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12):2091-2099
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特殊的酸性微环境,利用此特殊性质,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酸敏感响应性的药物递送载体,用以增强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肿瘤组织的渗透和肿瘤细胞的摄取,同时加速药物在靶部位的释放,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响应于肿瘤微酸环境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综述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为纳米制剂递送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91篇,对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且因数量丰富、形态灵活,使得研究者们开始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设计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中性粒细胞与纳米制剂的结合策略主要有三种:中性粒细胞体外载药再回输、中性粒细胞体内载药和中性粒细胞仿生纳米粒。而影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纳米药物递送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中性粒细胞摄取、运输以及释放药物等多种因素。结论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策略进行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纳米制剂递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肿瘤组织中大量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为肿瘤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环境。CAFs不仅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还能阻止药物与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的深层渗透,从而降低肿瘤治疗效果。通过调控CAFs或克服其屏障作用抑制肿瘤是肿瘤治疗的新手段。设计纳米载体靶向调控CAFs以抑制肿瘤进展,促进药物穿过CAFs屏障以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蓄积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纳米载体用于以CAFs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TAMs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载药系统由于具有渗透与滞留增强效应、智能响应性、可靶向修饰、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共输运等优势,为靶向调控TAM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文简要阐述纳米药物靶向TAMs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颜雯璐  郎天群  尹琦  李亚平 《药学学报》2022,(1):46-63+275-276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细胞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构建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aNDDS)可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浓度,为实现特异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膜因具有天然的靶向能力被用于仿生纳米载体的构建,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基于主动靶向肿瘤纳米载体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aNDDS,并证明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aNDDS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克服肿瘤微环境及其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大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重新编程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巨大潜力,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有效策略。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各亚细胞器与肿瘤的关系,概述了基于酸碱性调节、活性氧含量、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细胞的肿瘤微环境特点的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为亚细胞器途径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朝辉  刘玉玲 《药学学报》2022,(1):134-141+277
纳米技术在肿瘤的治疗和诊断领域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目前有近80个抗肿瘤纳米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多个产品获批上市,不仅增强了肿瘤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然而,由于在相关的基础研究、生产控制和临床试验等方面存在诸多屏障,造成了转化率极低。本文从临床转化角度出发,综述了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发展、临床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纳米药物设计与临床试验策略方面进行了前沿性展望。  相似文献   

11.
鞠曹云  张灿 《药学进展》2016,(4):250-260
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难治愈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而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材料的设计。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的载体材料能使载体实现靶向功能,将药物定位浓集于病灶部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效低毒的作用。基于不同的靶向策略,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响应肿瘤微环境的靶向,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新型纳米载体材料的设计,为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20,(5):636-640
目的:综述生物膜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纳米药物设计及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以"肿瘤免疫治疗""生物膜纳米系统""药物靶向递送""抗原递呈""纳米载体""肿瘤疫苗""Tumor immunotherapy""Bionic membrane nanosystems""Drug targeted delivery""Antigen presentation""Nano carrier""Tumor vaccin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lser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10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生物膜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9篇,其中有效文献52篇。生物膜纳米系统在免疫刺激性细胞因子(利用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性,形成天然的载药空腔负载化疗药,同时利用细胞膜表面的功能性蛋白对免疫刺激因子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单克隆抗体[如用红细胞膜包被抗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单克隆抗体(mAb),以增加抗体类生物药物在体内的长效循环和细胞摄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PD-L1表达在293T细胞膜上,有助于打破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沉默)、肿瘤疫苗(利用肿瘤细胞自身细胞膜包裹免疫佐剂,获得伪装后的仿生纳米疫苗,以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应答)等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生物膜纳米载体能够有效保护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生物活性,并通过肿瘤细胞细胞膜和免疫细胞细胞膜等生物膜表面特殊的理化性质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和肿瘤微环境的刺激,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目前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静脉给药细胞毒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导致健康器官和组织的全身细胞毒性。最新研究表明,纳米金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载体,能够携带药物穿透血管和组织屏障进入肿瘤病灶,并特异性积蓄于肿瘤组织,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机体不良反应。此外,金纳米粒子具有易修饰性,相比于其他纳米粒子,较易与多种化合物、蛋白、多肽、核酸等偶联,在肿瘤治疗、成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粒子在肿瘤靶向递送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表面修饰、靶向策略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由内皮细胞、周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等成分组成的复杂生物环境。TME与肿瘤细胞间通过大量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的发展、侵袭和转移进程。因此, TME成为了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和研究价值。目前,新型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纳米技术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正在被研究应用于TME调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纳米技术介导的药物递送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延长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性。本文综述了基于TME调控的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研究现状,包括基于CSCs、CAFs、免疫细胞、ECM、肿瘤血管系统、外泌体、微生物群的调控策略。此外,本文总结了与传统治疗策略相比TME调控策略的优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基于TME调控策略的纳米递药系统应用于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和借...  相似文献   

15.
卢安  王向宇  闫仪  王坚成 《药学学报》2022,(1):109-121+277
肿瘤作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亟需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药物的基因疗法可以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展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治疗潜力。基于肿瘤组织在pH、特异性酶浓度或氧化还原梯度变化等微环境信号特征与正常组织存在差异性,各类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正在被研究开发用于递送RNA药物,实现对肿瘤组织与细胞的靶向递送,提高RNA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并且降低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病生理特征以及各类肿瘤微环境响应型载体策略,旨在为设计安全高效的RNA药物肿瘤靶向递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榄香烯(主要是β-榄香烯)是安全性好的多谱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原料药存在稳定性差、易挥发、非水溶性等问题,其制剂在给药时用药剂量大、生物利用度低。目前,通过肿瘤靶向递送系统解决榄香烯的以上问题已获得初步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相关文献的综述,对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包括物理靶向、纳米粒、微乳、微球、微胶囊、脂质体)的设计、特点及应用进行总结,为榄香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肿瘤致密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严重限制了纳米药物的深部渗透,削弱了其抗肿瘤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具有肿瘤组织主动深部渗透能力的酵母囊泡仿生纳米药物,以期提高抗肿瘤效果。体外表征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囊泡(yeast cell vesicles, YCV)为规则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约100 nm。以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为模型药物,构建YCV/DOX纳米药物, DOX的包封率为82.5%,且DOX的释放具有显著的pH依赖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脂质体, YCV在3D肿瘤球中表现出更强的渗透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为YCV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4T1荷瘤小鼠(动物实验符合中国实验动物护理和使用准则,并经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体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 YCV/DOX具有更强的肿瘤组织渗透能力,且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为克服实体瘤的组织屏障和发展新型仿生纳米药物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原发性肿瘤基质中最突出的细胞类型,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免疫抑制作用。通过抑制CAFs能够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构建基于靶向CAFs的药物递释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目前针对CAFs的治疗靶点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和肌腱蛋白C等,药物递释系统主要包括以胶束、脂质体、纳米复合物以及无机纳米粒为载体的药物递释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抗癌症侵袭及转移药物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止肿瘤侵袭和转移是治疗癌症病人的关键因素,本文从5个方面分别综述了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药物研究进展,包括抗基底膜降解、抑制肿瘤细胞运动、抗癌细胞粘附及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和多种中草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8,(5):716-720
目的:为设计用于联合给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药物载体""联合给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Co-delivery""Nanoparticl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2-2017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药物载体介导的联合给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优势及联合给药的类型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2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药物经纳米载体包载后具有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促进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靶向递送、控制联合给药药物比例、增强逆转多药耐药的协同作用等优势。纳米载体可以介导不同类型药物的联合给药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联合递送的药物组合类型包括化疗药与化疗药、化疗药与多药耐药逆转剂、化疗药与小干扰RNA、化疗药与单克隆抗体、天然产物与天然产物等。其中,采用化疗药与其他药联合给药是最常见的联合给药类型。纳米药物载体介导的联合给药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非常具有潜力的给药形式,但目前均未进入临床阶段。为使纳米药物载体介导的联合给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在处方工艺和临床效果评价等方面尚需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