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脓毒症患者使用完全肠内营养(TEN)与肠内营养辅助肠外营养(S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 组,n =40)和辅助肠外营养组(SPN 组,n =40),对比观察两组30 d 病死率、ICU 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医疗成本增加量以及并发症(包括高血糖、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二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30 d 病死率、ICU 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高血糖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N 组医疗成本较 TEN 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N 组腹泻、腹胀与二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 TE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N 支持并发症少,花费低,是脓毒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易引起胃肠道的急性损伤和功能失调,造成患者营养物质来源不足,进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健康.临床上,营养支持是脓毒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途径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途径.近年来,EN、PN对于脓毒症作用的研究结论与过去似乎大相径庭,本文旨在从各大指南推荐、大量实验基础和临床观察等方面探讨EN、PN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为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及预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靳传林  于朝霞 《新疆医学》2013,43(10):42-44
目的:探讨完全肠内营养和辅助肠外营养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完全接受肠内营养(TEN组,n=40),另外一组在场内营养基础上辅助肠外营养(SPN组,n=40),对比观察两组30日病死率、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医疗成本增加量以及并发症(包括高血糖,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二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30日病死率、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高血糖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SPN组与TEN组比较,医疗成本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N组腹泻、腹胀与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支持并发症少,花费低,是脓毒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年来,我院对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对脓毒症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及临床结局的异同.方法 利用我院信息系统,检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患者,确定所有纳入患者诊断脓毒症均符合ICD-9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共1733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肠内营养进行分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呼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免疫营养对外科脓毒症患者APACHE评分的影响。方法:60例外科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为免疫营养组,对照组为常规营养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静脉营养治疗7d,其中研究组静脉应用谷氨酰胺,比较两组APACHE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评分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能减轻外科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申林  郑平  张春晖 《吉林医学》2013,(36):7632-7632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5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营养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朱建芳 《中国医疗前沿》2011,(22):29+31-29,31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工作在基层医院的开展问题。方法统计中山市人民医院营养科2010年接诊并完成治疗的患者情况,包括营养治疗的方式、时间、患者转归及会诊原因等。结果全年治疗患者392例,44%为肿瘤患者,347例曾使用肠外营养,平均治疗(11.31±12.77)d。会诊原因前三位分别为:加强支持,纳差及呕吐。结论基层医院开展营养治疗,可考虑以肿患者为突破点,肠外营养比例较肠内营养高。营养治疗指征把握仍需加强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辅助疗效。方法回顾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筛选150名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75名,对照组给予单独的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低热量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考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在营养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7、10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7、10d的IgA、IgM等免疫指标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变化以及合并症发生率等方面,实验组也优于对照组[(8.00±1.67)d比(12.00±1.83)d,(53.2±5.4)h比(74.1±5.9)h,(2.81±0.32)%比(3.12±0.84)%,9.33%比34.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加速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降低合并症的复发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96-100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发生和供给量及营养支持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收住诸暨市中医院ICU 的符合“毒热证和瘀血证”的脓毒症患者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干预组(黄连解毒汤治疗),每组各39 例,分析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热卡达标率,目标热卡达标时间,血清清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各项营养指标,并观察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和60 d 死亡率的整体预后指标。结果 对照组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为66.67%,干预组为23.08%,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的耐受情况相比,第10 天、第14 天,干预组耐受情况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第7 天、第10 天和第14 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60 d 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早期达到目标热卡,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秀君 《大家健康》2013,(7):177-17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脓毒症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内营养液组及顿服营养液组, 各69例, 分别实施肠内营养液持续输注及营养液顿服, 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3%及13.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血糖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上升(P< 0.01), 但肠内营养液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8%及15.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GIDF)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 0.01), 肠内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15 d后GIDF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GIDF评分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结论: 持续灌注肠内营养液较顿服营养液而言具有相仿的高血糖、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但其在保证能量供给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 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ICU重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25例,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组(25例,行全肠外营养),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行营养支持21d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TP(64.26±3.52)g/L、PA(35.38±7.95)mg/L及Hb水平(122.83±13.65)g/L改善情况优于肠外营养组,MNA评分结果(25.6±1.5)分优于肠外营养组(21.3±1.2)分,机械通气时间(10.1±5.2)d及入住ICU时间(15.4±3.8)d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重症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全肠外营养,安全可行,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 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支持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7±1.67)d,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为(3.34±1.42)d,拔除胃管时间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2.67±0.93)d,拔除尿管时间为(4.65±1.75)d,白蛋白值为(39.7±3.7)g/L,前白蛋白值为(228±19)mg/L,血红蛋白值为(125.21±29.15)g/L,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667例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柯  周芸  翟兴月 《医学综述》2014,(6):1104-1105,1108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和支持方式,判断营养支持合理性。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3月667例新入院患者进行调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并调查住院期间营养支持使用情况。结果新住院患者NRS2002≥3分的有108例(16.2%),使用营养支持的有17例(15.7%);其中肠内营养(EN)3例(17.6%),肠外营养(PN)11例(64.7%),EN+PN 3例(17.6%)。NRS2002<3分者中无使用营养支持者。普外科住院患者7 d后复筛,新增NRS2002≥3分者22例,其中使用营养支持16例(72.7%),EN 6例(37.5%),PN 4例(25.0%),PN+EN 6例(37.5%)。所有营养支持中PN与EN的比例是1.7∶1。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只有少数得到营养支持,且营养支持不规范之处较多。  相似文献   

19.
肠内外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ASP)的临床效果比较,了解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探讨重症胰腺炎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将65例ASP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EN组.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后第1、7、14天的营养状况、免疫学的指标,同时比较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显著升高,血糖、血淀粉酶也明显降低(P<0.05);PN组IgA较治疗初期有明显降低(P<0.05),而EN组略有升高;EN组的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及其住院天数和费用均低于PN组(P<0.05).结论:在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给予EN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建民 《医学综述》2000,6(1):18-20
<正>近年来,营养支持在组分和量的观念上发生了显著变化。营养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特别是在应激时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日趋深入。几千年来,提供营养的唯一途径是肠道。然而自1968年Dadrick等提出了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方法始,营养支持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管、导管护理、处方和监护等方面的改善,TPN得以迅速广泛应用。TPN对严重炎症性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Short gut syndrome)等提供了生命支持。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