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对出院后90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随访患者出院后90天生存结局,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对患者出院后90天内死亡的影响。结果 443例出院患者中,55.8%的患者在出院后接受3联药物治疗,22.1%的患者接受2联药物治疗,18.5%的患者接受单一药物治疗,3.6%的患者接受其他治疗或不接受治疗。443例患者中,33例(7.4%)患者出院后90天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协变量后,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为单一药物[OR(95%CI):7.233(2.443-21.376)]是患者出院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具有多样性特点,出院后单一药物治疗方案较3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方法: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总胆红素反弹率(total bilirubin rebound rate,TBRR)建立HBV-ACLF患者90 d预后评估模型.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14名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入院90d的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比较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e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TBRR、总胆红素留存率(total bilirubin actual resident rate,TBARR)、△MELD、MELD及肝功能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低于存活组(P<0.05);组间总胆红素清除率(total bilirubin clearance rate,TBC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5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BRR、MELD及CTP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ELD、MELD-TBRR及MELD-TBRR-CTP 3个预后预测模型,其AUC分别为0.786、0.875和0.8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33%和88.46%、86.11%和70.51%、86.11%和79.49%.MELD-TBRR与MELD-TBRR-CTP两者间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TBRR、MELD及CTP是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联合TBRR对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杜菲  杨玉香  强丽  孙长峰  吴刚 《重庆医学》2022,(20):3516-3520
目的 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肝功能Child-Turotte-Pugh(CTP)评分联合单核/淋巴细胞比值(MLR)建立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101例,根据患者治疗后90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101例患者入院之日起至随访的90 d,共死亡34例,存活67例,死亡率为33.7%。生存组年龄、感染率、ML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Crea)水平、年龄-总胆红素-INR-Crea评分、MELD评分及CTP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MELD、CTP评分及MLR是经人工肝治疗90 d后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MELD-CTP-MLR模型ROC曲线下...  相似文献   

4.
王航  孙长峰  何川  吴刚  邓存良  盛云建   《四川医学》2021,42(11):1091-109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诺模图模型来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CLF)短期(90 d)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240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87),我们使用ROC曲线来评估每个连续性数值变量预测HBV-ACLF预后的能力,并计算它们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预测因子建立诺模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ACLF患者90d总死亡率为22.08%(53/240)。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年龄(≥48.5岁)(HR=2.585,95%CI=1.428~4.677,P=0.002)、NEU/LYM(≥4.389)(HR=2.379,95%CI=1.279~4.425,P=0.006)、PA(<40.8 mg/L)(HR=0.490,95%CI=0.274~0.879,P=0.017)、PT(≥23.65 s)(HR=2.150,95%CI=1.106~4.180,P=0.024)、MELD(≥20.929)(HR=3.087,95%CI=1.195~7.969,P=0.020)、CTP(≥10.5)(HR=3.460,95%CI=1.726~6.938,P<0.001)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以50%的死亡率作为分类的分界点,对应点为324来验证诺模图模型。该诺模图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率为90.9%。诺模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4%和72.19%。诺模图模型、CTP、MELD、ICGR15的AUC分别为0.909、0.889、0.778、0.674,该诺模图模型的AUC均大于其他3个模型(Z值分别为17.852、9.193、4.384,均P<0.001)。结论该诺模图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TP、MELD、ICGR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DC-1、ZEB1水平。对HBV-ACLF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54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SDC-1、ZEB1水平;分析血清SDC-1、ZEB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HBV-ACLF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HB组、HBV-ACLF组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高于CHB组(P<0.05)。死亡组HBV-ACLF患者白蛋白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水平及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疾病预后中的有关变化,探讨Mφ极化状况对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07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1型巨噬细胞(M1)和2型巨噬细胞(M2)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的90 d生存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n=42)和死亡组(n=65)。分析研究对象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肝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来分析以上指标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判能力。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 (s) 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 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5例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好转组及无效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5例治疗好转组及22例无效死亡组患者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血氨、血清肌酐是HBV-ACLF独立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血氨、肌酐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PTA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外周血中TCRγδT(γδT)细胞的比例及产生IFN-γ、TNF-α及IL-17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能力,分析它们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6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CHBV)、25例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频率及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细胞的比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各细胞比例的差异及细胞比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的中位值为4.8%,低于CHB患者(10.7%)与健康对照者(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经刺激后,IFN-γ阳性的γδT细胞在HBV-ACLF组的比例中位值为73.9%、CHBV组为70.9%,高于健康对照组(45.3%,P<0.01);HBV-ACLF患者中TNF-α阳性的γδT细胞中位值为26.7%,显著高于CHBV患者(11.5%)及健康对照组(11.7%,P<0.01);产生IL-17因子的γδT在HBV-ACLF组中中位值为0.7%,高于CHBV组(0.3%)及健康对照组(0.3%,P<0.01)。经Spearma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HBV-ACLF组中TNF-α+γδT细胞的比例与ALT或AS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虽然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总的γδT细胞比例降低,但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的能力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急剧升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岳春美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911-912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1年调查康复状态和复发率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1年研究组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7.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5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