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九江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用通路使用现状,为九江地区血液透析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九江地区26个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MHD患者3 818例,其中男2 237例,女1 581例,年龄18~59岁(58.64%),透析龄主要集中在1~4年(43.27%)。透析患者肾脏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1.49%)、糖尿病肾病(18.07%)、高血压肾病(17.84%)。在透析通路构成方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82.7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占2.02%,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占12.13%,临时管(NCC)占3.09%。AVF与TCC使用龄以1~4年为主,首次透析AVF使用率为16.95%。AVF与TCC使用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结论 九江市MHD患病率较高,在透患者中老年群体比例偏高。肾脏病原发病构成与我国大部分研究相仿。首次透析中AVF使用率及MHD通路中TCC、AVG的比例与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透析并发症,是指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1mmHg=0.133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患者因血压下降而不能达到干体质量,不能维持透析治疗,生活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全身状态差,生存时间缩短。现将临床针对低血压患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Z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预冲及回血法,实验组50例采用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血肿、闭塞发生情况,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两种方法的操作所需时间、回血所需盐水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数、血液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盐水用量、血液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穿刺点渗血、血肿、闭塞发生例数,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数,预冲时间、回血操作所需时间(包括拔针及深静脉置管封管时间),C反应蛋白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透析中执行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各种感染危险性;降低内瘘穿刺点渗血、血肿、闭塞发生例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文 《中国处方药》2022,(7):142-14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MHD患者总共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透析有关死亡划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资料差异,将有差异资料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MHD患者中死亡共52例纳入死亡组;存活68例纳入存活组。两组年龄、BMI、血红蛋白浓度、透龄、KT/V、干体重是否达标、残肾尿量、起始透析年龄、透析前后血压、透析频率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年龄大、血红蛋白浓度异常、透龄短、起始透析年龄大以及透析频率低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制定出相应预防措施,能降低MHD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是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mm Hg(1mm Hg=0.133kPa),或收缩压降至〈90mm Hg,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部分患者发生前无明显前兆症状。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87-3188
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可分为症状性低血压和慢性持续性低血压,前者为患者的基础血压正常或升高,在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100 mm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发生率为20%~40%,后者多见于透析多年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常不超过100mmHg,发生率为5%~10%.尽管血液透析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现将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华  张卫  朱强  王旭彦  刘志敏  菅秀丽 《河北医药》2011,33(19):2928-2929
目的通过监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的血流量,探讨其与AVF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华北石油总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使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超声稀释技术)检测AVF血流量,随访6个月,以发生内瘘血栓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AVF血流量与发生内瘘血栓的相关性;根据AVF血流量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流量组(54例,Qa≥500ml/min)和低流量组(30例,Qa〈500ml/min),分析2组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结果20.2%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AVF血栓,AVF血流量在血栓组明显下降(P=0.001);低流量组半年内AVF的累计通畅率是77.4%,其发生血栓的风险是高流量组的4.5倍。结论AVF透析患者AVF血流量越低,AVF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AVF的血流量低于500ml/min是发生近期血栓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常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患者的血压观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而且直接反应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和体液平衡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和严重并发症,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Hg(1mm Hg=0.133kPa),或降低至10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发生率为25%-50%。IDH常使透析治疗不能够正常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存活率,增加护理工作量。现对我院发生IDH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透析用套管针与普通钢针(16G)在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穿刺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AVG作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2±5.1)岁,每例前10次采用套管针穿刺,后10次采用钢针穿刺,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在2种穿刺针穿刺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肘部活动度、动静脉压力、皮下血肿发生例数、指压止血时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套管针及16G钢针上机血流速度稳定后动脉压及透析后3 h的动脉压值[(-50±18)mmHg(1 mmHg=0.133 kPa)比(-70±22)mmHg及(-55±21)mmHg比(-76±23)mmHg]、静脉压值[(105±15)mmHg比(140±22)mmHg及(108±16)mmHg比(145±23)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套管针与16G钢针肘部活动度[(2.33±0.61)分比(1.25±0.53)分]、指压止血时间[(7.08±2.11)min比(12.12±3.1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时疼痛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套管针进行AVG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获取更好的血流量及血管通畅性,降低皮下血肿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MHD患者78例,根据是否发生AVF失功分为AVF失功组和AVF通畅组,每组39例,查阅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MHD患者AVF失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VF失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高磷血症例数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高于AVF通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高磷血症及血清Lp-PLA2过表达均为MHD患者AVF失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MHD患者AVF失功可能受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高磷血症及血清Lp-PLA2过表达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莹  夏燕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33-3534,353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运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血压、C-反应蛋白(CRP)等的影响。方法将44例慢性肾衰竭并发继发性甲旁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记录入组前两组患者透前收缩压、舒张压,透后收缩压、舒张压,透前血红蛋白、清蛋白、肌酐、尿素氮,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β2-MG)、CRP水平,6个月后重复检查,记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透前收缩压、舒张压,透后收缩压、舒张压、清蛋白、血清钙、CRP基线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β2-MG水平较血液透析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更好地降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β2-MG水平,改善慢性肾衰竭并发继发性甲旁亢症状,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HD的病人248例的临床资料,先经单因素分析发生失功组和通畅组的相关因素差异,将有差异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AVF失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48例HD病人发生AVF失功能的病人55例,比例22.18%。通畅组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比例、低血压比例、开始透析年龄、压迫时间、纽扣式穿刺法比例、血栓病人比例、血小板(PLT)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低于失功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低血压、开始透析年龄、压迫时间、血栓形成、PLT、TG和CRP为HD病人发生AV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低血压、年龄增加、压迫时间长、血栓、高PLT水平、高TG水平和高CRP水平均增加HD病人AVF失功能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骆蓓蓓  李胜开 《安徽医药》2023,27(6):1263-1268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 /缬沙坦(SV)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至 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MHD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服用 SV降压 65例(观察组)服用缬沙坦降压 65例(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治疗 1周、 4周、 12周透析前后血压情况,同时分析治疗前及治疗 12周心脏彩超参数、血,常规、血生化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 1周后透析后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治疗 4周后透析前和透析后收缩压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 1周下降,治疗 12周透析前收缩压、透析前舒张压、透析后收缩压、透析后舒张压分别较治疗前下降,治疗 12周观察组病人透析前舒张压、透析后收缩压及透析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78.20±9.23)mmHg比(81.66±7.83)mmHg、(144.43± 9.15)mmHg比(154.72±9.62)mmHg、(77.45±8.76)mmHg比(81.98±7.85)mmHg](P<0.05);观察组中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病人治疗 12周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 N末端前 B型利钠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 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超敏 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 12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 12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钾、血肌酐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48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史、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质量,同时透析前采血查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尿酸(UA)、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分析血清UA及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48例患者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19例,心血管疾病组的UA及CRP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1)。高尿酸血症伴CRP升高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UA及CRP与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萍  王东红 《天津医药》2016,44(8):1014-1017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 患者 6 分钟步行距离及血网膜素-1 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3 年 12 月—2014 年 11 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MHD (MHD 组) 患者 89 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43 例)和有氧运动治疗组 (有氧运动组, 46 例), 选取 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 6 个月的透析间期有氧运动, 常规组避免任何运动干预。2 组 MHD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6 个月后行 6 分钟步行试验, 测量体质量、 身高及血压。检测血网膜素-1、 C反应蛋白 (CRP)、 血常规、 血生化, 彩色超声心动测定心血管参数, 对6分钟步行距离 (6MWDs) 与年龄、 CRP、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血网膜素-1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 组网膜素-1、 CRP 均较对照组升高, LVEF 较对照组下降 (均 P < 0.01); 有氧运动组经有氧运动 6 个月后, 6MWDs、 LVEF、 血红蛋白及血网膜素-1 较治疗前增加, 并且 6MWDs、 LVEF、 血红蛋白较常规组治疗后增加; CRP、 空腹血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CRP、 空腹血糖、 收缩压亦较常规组治疗后下降; 治疗前 MHD 患者 6MWDs 与年龄、 CRP 呈负相关, 与 LVEF、 血网膜素-1 呈正相关 (r 分别为-0.418、 -0.229、 0.252、 0.234, 均 P < 0.05)。结论 有氧运动可明显增加 MHD 患者 6MWDs、 LVEF、 血红蛋白及血网膜素-1, 降低 CRP、 空腹血糖和收缩压, 改善身体活动能力、 心功能及微炎症状态, 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徐浩 《哈尔滨医药》2016,(4):465-466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护理对策。并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尿毒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对比,从而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尿毒症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并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和未进行干预护理各100例进行效果比对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观察组1年、3年以上存活90例(90.0%)、88(88.0%),对照组75(75.0%)、64(64%),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明显少于未接受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前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时明涛 《安徽医药》2021,25(11):2248-2251
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人造血管内瘘(AVG)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应用对比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HD病人81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VF组46例(给予AVF治疗)与AVG组35例(给予AVG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再次通畅率、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VF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明显高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通畅率80.43%比37.14%,12个月通畅率65.22%比11.43%,24个月通畅率28.26%比5.71%,36个月通畅率19.57%比2.86%,均P<0.05);AVF组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为39.344个月,AVG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27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皮下血肿、血清肿、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VF治疗MHD,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高于AVG,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安全性较好,但两种手术方式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治疗的18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14例、女性72例、年龄18~85岁,将入组前及随访期间连续3个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他汀组(48例),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非他汀组(13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记录患者临床结局。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SBP)高、透析年份短、每周促红细胞生成剂使用剂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白蛋白(Alb)水平高、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均P<0.05);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病死率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比例低、3年和5年存活率高(均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透析前SBP、透析年份、透析时间、心胸比率、LVEF、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TC、TG、CRP及磷结合剂、碳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西那卡塞、维生素D、他汀类药物使用为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校正其他因素对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可显著降低MHD患者死亡风险(HR:0.56,95%CI:0.51~0.59;P=0.017)。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降低每周促红细胞生成剂使用剂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可显著提高MHD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降低死亡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