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2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外带洋快餐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本次食物中毒原因,为今后预防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的样品(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14-2003)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10-2010)进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验及依据《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验;从业人员手样、患儿粪便、炊具样品的检验方法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验。结果从患者的17份粪便样品中,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1份血样中,未检出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从患者的47份剩余食物、呕吐物、炊具、从业人员手的样品中,均检出了蜡样芽孢杆菌,其余菌未检出。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品保存不当、食品加工操作环节控制不严所造成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疆泽普县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同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找本起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食品,对食品出售场所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了解出售场所卫生状况,并采集食用者的剩余食品、患者腹泻样本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生食物中毒患者199例,死亡2例,病死率1.01%;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乏力(97.22%)、腹痛(94.44%)、头痛(94.44%)、恶心(94.44%)、呕吐(86.11%)、发热(75.00%)为主要表现;从1份烤鸡及3份患者腹泻样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为一起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烤鸡引起的食物中毒,经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了事件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探讨1起食物中毒的流行因素及病原学。方法按照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和实验室细菌学鉴定方法。结果共有18人进餐,10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罹患率为55.56%,采集到剩余米饭、腌卤腐及腌豆豉样品各1份,中毒者呕吐物2份,患者呕吐物及米饭中均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为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5.
蜡样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与人类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蜡样芽孢杆菌的病原学特征、致病性及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提出科学的防控措施来有效控制该菌在食品中的污染,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米面及节令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性风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结果 2009~2011年甘肃省地方特色米面食品和节令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33%、15.65%、7.68%,总检出率为8.26%;地方特色米面食品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13.03%,显著高于节令食品的2.20%;第一、四季度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第二、三季度。结论甘肃省地方特色米面食品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较为严重,提示甘肃省食品监管部门对此类食品应加强监督管理;今后应加强对蜡样芽胞杆菌在食物中的含菌量及产毒状况的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判定依据进行探讨。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所得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组织专家论证,进行病因的因果推断。结果此事件中共确认病例7例,病例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名患者粪样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综合可疑食品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暴露因素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专家论证,定性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流行病学调查在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中有确认地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作为食物中毒判定主要依据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曾露滋  黄柏林  陆少佐 《内科》2014,(5):592-594
目的对一起农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食物中毒致病菌、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以及WST13-1996《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及病原菌检测。结果就餐23人中出现食物中毒12人,发病率为52.1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潜伏期、现场卫生状况、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沙门氏菌。结论由于烹饪加工过程操作不当导致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存放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等原因造成食品受沙门氏菌污染,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明厦门市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及时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份可疑食品样本(炸酱料包和剩余炸酱面)和3份肛拭子样本,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 剩余炸酱面和2份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生物编码为0017610545527210,血清型为O9、Hg、Hm。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炸酱面)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群众特别是餐饮经营者的食物安全知识宣传,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9年5月发生于驻疆某训练基地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荧光实时(Real-time)PCR法检测病原。结果该基地食堂就餐150人中,共发病14例、罹患率为9.33%;病人主要症状以腹泻为主,伴有轻度恶心和呕吐;14份病例粪便或肛试子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10份和A组轮状病毒核酸阳性11份。结论此次疫情是一起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经采取隔离、食品卫生学及健康教育等处置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川省金川县一起肉毒梭菌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预防控制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累应急处置经验提供得力措施。方法对疑似肉毒梭菌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中毒患者生物标本和可疑食物进行检测。结果 20人进食可疑食物"臭肉",发病6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4人;11份样品中,2份臭肉样品中检出肉毒杆菌,在其中1份肉毒杆菌阳性样品中检出B型肉毒毒素。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B型肉毒梭菌引起的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某餐厅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9例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68.4%),呕吐(57.9%),腹痛(100%),腹泻(100%)。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3例病例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经交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选定的监测点和采样场所定期随机采样,按样品原有储存温度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按《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检测分离致病菌。结果全年共采集288份样品,从19份样品中检出污染程度不同的致病菌,总检出率6.60%;婴幼儿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5.71%,中式凉拌菜中致病菌检出率6.25%,水果及其制品中致病菌检出率5.88%,熟肉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蔬菜及其制品和地方食品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甘肃省陇南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以米面制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为主,农贸市场、小型餐馆和街头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9月 2 0~ 2 2日 ,我县城关镇刘谟村发生一起家宴食物中毒 ,发病 79例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熟猪下水肉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5 1例 ;年龄 9~ 72岁。发病潜伏期 18~ 48小时 ;中毒轻度 47例 ,中、重度 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6 8例 ,头痛、头晕 42例 ,腹痛、腹泻 76例 ,乏力 6 9例 ,恶心 70例 ,呕吐 2例。实验室检验 :采集宴席剩余的可疑食物豆腐皮、猪下水肉及切菜刀、板拭子样品 4个 ,按常规方法增菌、分离培养 ,从熟猪下水肉样品中查出可疑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沙门氏菌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采取防控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19-05-20西昌市某村发生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对事件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剩余食品9份、调味品8份、碗、盘子、筷子各2份及患者肛拭子5份进行致病菌指标、理化指标检测,对调查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搜索到28例病例,均有一次共同聚餐史,在剩余食品、调味品、餐具及患者肛拭子中检测出沙门氏菌E群、伦敦沙门氏菌2种沙门氏菌。结论此次事件是一起同时由2种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对农村家宴的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选定的监测点和采样场所定期随机采样,按样品原有储存温度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按《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检测分离致病菌。结果全年共采集262份样品,从34份样品中检出污染程度不同的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98%;共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8.06%;农贸市场和街头食品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5.00%和22.95%;散装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定型包装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1,P<0.05)。结论陇南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主要集中在焙烤及油炸类、中式凉拌菜、米粉、米线和凉皮类食品中,农贸市场和街头食品中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某宾馆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餐饮企业在预防此类事件的措施和对策.方法 对食物中毒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宾馆剩余食品、餐具、工作人员和患者肛拭物进行检测.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10% (67/670),26名患者肛拭样品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阳性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采集10份食品,其中1份食品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余检品未检出致病菌;26名患者阳性标本均对左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敏感.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主要由食物受污染引起,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促其完善卫生条件,可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24日和6月25日,柳州市某大酒楼为某工学院两院系大学生举行毕业宴,510人进餐,93人发病,经调查,确认为一起以蜡样芽胞杆菌为主合并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甘肃省地方特色米面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637份甘肃省地方特色米面食品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637份特色米面食品样品检出152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3.86%;其中蜡样芽孢杆检出率为13.0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73%,沙门氏菌检出率为0.94%,志贺氏菌检出率为0.16%;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结论甘肃省地方特色米面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有引发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因沙门氏菌造成的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为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法。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参加酒席226人,出现食源性疾病50人,罹患率为22.12%(50/226)。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食食谱汇总分析及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确定此次发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引起此次事件的原因是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猪肝、猪头肉及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生熟交叉所致。结论肉食加工不当、加热时间和温度不够、操作过程中严重的交叉污染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疾病的直接原因,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控制关键环节,以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