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明质酸在药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经其修饰后的药物,水溶性提高、体内滞留时间延长、疗效增强、不良反应降低,且具有独特的肿瘤靶向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介绍了透明质酸修饰药物的常见策略,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透明质酸对小分子抗肿瘤药、抗炎药和生物大分子药物修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初步筛选出具有靶向作用Human ACE2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小分子化合物。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以及分子对接技术,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2004版)》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10味高频中药进行靶向Human ACE2小分子化合物虚拟筛选。结果:10味高频中药分子对接成功的共有1 045个中药小分子;分子对接打分值前100位化合物所归属中药最多的是金银花、连翘和甘草,三者共占60%;药材主要是归肺经、心经、脾经、胃经;药材功效主要归类于清热药,10味中药有一半属于清热药,主要发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及清热凉血的作用;优选化合物主要作用于ACE2蛋白的ASP30、ASN33、HIS34、GLU37、ALA386等。结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出具有潜在靶向作用Human ACE2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为中药治疗COVID-19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调控生物钟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为生物节律干预策略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钟基因的调控机制、调控生物钟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靶向蛋白激酶、靶向核受体、靶向隐花色素蛋白(CRY)、靶向时钟蛋白(CLOCK)]的作用机制及其筛选和鉴定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生物体内与生物钟的发生和维持相关的基因被称为节律基因,包含钟基因和钟控基因两类。钟基因是维持生物钟节律的关键,其表达受到转录-翻译反馈环路的调控。钟基因表达失调将导致生物钟节律的减弱或紊乱,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生物钟相关蛋白调控小分子化合物可靶向蛋白激酶参与的翻译后修饰,在生物钟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突变可能参与了多种由生物钟紊乱所致的疾病;靶向核受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可对癌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效果,可为多效抗癌药的研发提供帮助;靶向CRY的小分子化合物可增强CRY稳定性和CRY-周期基因(PER)蛋白复合体对核转运类似蛋白1(BMAL1)-CLOCK的抑制作用,减少关键钟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发生周期停滞,引起凋亡增加;靶向CLOCK的小分子化合物是调控钟基因转录-翻译反馈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和活性能显著影响生物钟的稳定性和振幅强度。目前,对大多数小分子调节物质的研究仍停留在基础实验阶段,还存在对钟蛋白的精确调控存在困难,对BMAL1和PERs等关键钟蛋白的调节物的研究仍处于盲区等不足;而对已知调控生物钟的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的修饰与改造、优化其药动学特性、减轻其不良反应,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无毒性、无免疫原性、无致炎性、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具有靶向性,在药物载体领域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各种HA纳米给药载体的合成、物理化学特点和生物学性质,重点阐述了其体外靶向能力和体内分布,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键合分枝状聚乙烯亚胺的复合载体对癌细胞的靶向性,探究其是否受透明质酸相关受体的介导作用。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复合载体在B16F1和HEK-293两种细胞内的传递及基因沉默现象,确定该载体在有无透明质酸受体情况下的运载状态。通过单体透明质酸与复合载体的竞争实验,进一步验证推断。根据复合载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其对肿瘤增长的抑制效果,确定透明质酸受体对复合载体靶向性的影响。结果复合载体能够很好的运载si RNA进入含有透明质酸受体的B16F1细胞内,并且于该细胞内的基因沉默效率高达92%。随着培养基中单体透明质酸含量的增加,复合载体所实现的基因沉默效率逐渐降低。载体进入生物体内后,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含有透明质酸受体的组织中。复合载体对于肿瘤的治疗效果好于单体分枝状聚乙烯亚胺作为载体的效果。结论复合载体对癌细胞的靶向性是由于透明质酸相关受体介导所实现的,其对于靶向治疗带有透明质酸受体的癌症,降低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婷婷  杨蒙蒙  刘梅  张琰 《医药导报》2010,29(12):1617-1619
[摘要]微乳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对溶质的高度分散性和吸附能力,在中药制剂中主要用于口服、注射、透皮、黏膜给药系统。微乳可改变药物溶解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及分布靶向性,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黄色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由于其稳定性、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严重地限制了姜黄素的治疗应用。纳米凝胶在改善姜黄素的溶解度、生物相容性、稳定性、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潜力。本文对姜黄素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肿瘤防治、创面治愈、炎症治疗和眼部给药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姜黄素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8.
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受体能够与其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配体与药物结合,形成配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配体发挥导向物作用,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细胞(或组织),实现主动靶向释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增加药效。文中介绍了以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蛋白质(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多糖(半乳糖、甘露糖、透明质酸)、整合素等生物大分子为配体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化合物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特性之一,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分子大多含有手性结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往往与化合物的手性结构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手性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合成表征、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相对较多,但对中药等天然药物中所含手性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手性分离作为手性研究的基础,在手性化合物的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色谱法和非色谱法的手性拆分方法,以及色谱填料、手性添加剂、手性衍生化等方面系统阐述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并对近十年报道的中药等天然药物中的手性化合物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中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活性评价,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周基质和细胞外基质的非硫酸化糖胺聚糖,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HA家族成员(透明质酸合成酶、透明质酸受体、透明质酸酶)已被证实能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基于HA家族成员的抗肿瘤治疗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针对HA家族成员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小分子抑制剂、抗体、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筛选有潜力制备成抗流感药物的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为流感新药研发提供基础药物信息和科学数据。方法: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为受体,中药小分子化合物数据库作为配体库,进行高通量分子对接实验。筛选结合能力强于抗流感化学药物奥司他韦并满足药物设计五倍率法则的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结果:共413个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结合能力强于阳性对照奥司他韦(结合自由能<-53.63 kcal·mol-1),其中28个化合物满足五倍率法则,或具有抗流感效用。结论:通过对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注释和分析,发现除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以外,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以及祛风湿药等类别的药用植物对治疗流感也有一定作用。小龙叶阔苞菊、膜蕨、桑实、庵摩勒、小构树、假马齿苋几类植物包含有多个能够结合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药物靶点的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最终筛出的28个小分子化合物有潜力作为抗流感化学药物制剂的主要成分用于制备。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生物投资公司Aphoenix已开发出一种“逆靶向”技术,该技术可发现未知作用机制小分子药物的结合蛋白。该专利平台已应用于几个新型化合物,Aphoenix公司正为这几个化合物寻求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杨继  董国强  刘娜  盛春泉 《药学学报》2020,(7):1647-1660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研发具有新型作用模式的抗真菌药物。靶向毒力因子是一种新的抗真菌药物发现策略。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 (SAP2)是一种毒力因子,是一种新兴的抗真菌靶点。然而,发现小分子SAP2抑制剂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本研究从前期筛选得到的三嗪类小分子SAP2抑制剂A12入手,经合理设计和结构优化后,化合物的SAP2抑制活性显著提高,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总结。其中化合物8a和8c在白念珠菌感染的体内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并且,该类化合物(8a和8b)对于真菌生物被膜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三嗪类小分子SAP2抑制剂是一类具有研究前景的新型抗真菌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3种淋巴靶向造影剂,伊文思蓝、原蓝V等生物染料类显影剂能直接给淋巴染色,进而观察淋巴的病理特征进行疾病检测;淋巴闪烁造影剂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进行显影,在被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管吸收进入前哨淋巴结后,通过观察前哨淋巴结的显影结果评估癌症的转移;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将顺磁性的金属连接到载体上,它改变了组织中质子的弛豫率进而增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成像对比度,提高淋巴系统的绘图质量。小分子靶向基团与大分子纳米载体相结合是新型淋巴靶向造影剂的研究热点,希望将安全、低毒、生物靶向性好的海洋多糖应用到新型淋巴靶向造影剂的载体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4):543-546
目的:介绍分子印迹技术(MIT)在中药化学成分富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靶向性富集分离提供借鉴。方法:以"分子印迹技术""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Molecularly imprinting""Chinese medicine""Flavon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6年2月在Pub Med、Special Sci、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原理和分类、制备方法及MIT在中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0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MIPs由交联剂、引发剂将特异性结合的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聚合,得到空白聚合物,其在空间和功能上与模板分子互补,能从复杂的成分中选择性地分离出目标分子。MIPs的制备主要包括共价聚合、半共价聚合和非共价聚合等;聚合物制备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表面印迹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等。MIPs可对目标化合物(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达到富集和分离目标化合物的目的。MIT应用在化合物分离、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等较为广泛,具有目标性强、性质稳定、溶剂消耗小等优点。利用MIT靶向性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将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生命体内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均离不开外泌体的参与,包括细胞耐药、感染传播、肿瘤发展和心血管疾病等。外泌体的生物学职能使其天然具有免疫原性低、递送效率高、可跨过多种生物屏障和具有靶向性等特点,这些优点也促使人们尝试将其用作药物递送载体,以克服一些药物稳定性差、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不足和毒性较高的缺点。本文介绍了外泌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小分子化疗药物、生物大分子和核酸类药物的递送,还讨论了外泌体的提取、载药及改造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四环三萜化合物是植物来源中药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但研究发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肠吸收不佳,严重影响了该类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按照苷元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葫芦素烷型、环阿屯烷型、原帖烷型、楝烷型等几类,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单体的肠吸收机制,探讨其肠吸收不佳的原因;综述发现肠吸收多用于研究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配伍的有效吸收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并表明中药配伍对有效成分的肠道吸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改善中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新剂型的研发设计以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85
 靶向肿瘤血管系统作为肿瘤治疗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目前上市的药物主要是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而肿瘤血管具有的分级不规则、网络混乱等特点使得靶向既存的肿瘤血管成为可能。小分子肿瘤血管破坏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靶向既存血管系统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可以快速、选择性地破坏既存的肿瘤血管网络从而引发肿瘤的坏死。目前已经有多种小分子肿瘤血管破坏剂进入临床前和临床评价,其显示的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文中综述小分子血管破坏剂的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深入理解其具体作用机制对于这类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细胞自噬是一种可以降解细胞自身成分的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生理过程。通常自噬被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巨自噬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自噬可以影响多种疾病的进展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相关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因自噬的双重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自噬对疾病可以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两种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疾病发展阶段,靶向调节自噬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疾病治疗方案。现在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中药现代化利用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了许多可以靶向自噬从而产生药理活性的中药来源化合物。大部分中药来源天然化合物可以通过影响PI3K/AKT/mTOR这一经典自噬通路来激活或抑制自噬,此外,还有部分化合物可以通过MEK/ERK、JNK、p38MAPK等MAPKs信号通路来影响自噬。这些中药来源天然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来发挥抗肿瘤、抑制神经退行疾病、保护心肌细胞、缓解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总结了可以靶向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自噬的中药来源天然化合物及其调节自噬的机制,并介绍了这些化合物影响自噬后对疾病的影响。最后,对开发中药来源化合物靶向自噬治疗疾病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可以为后续探索和...  相似文献   

20.
肿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寻找高效、低毒、易得的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在众多种类的抗肿瘤药物中,小分子多肽类药物以其分子量小、靶向性强、活性高、毒性弱、易于穿膜吸收等特点在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小分子多肽具有抗肿瘤机制的多样性和合成的准确性及便利性,其不同功能片段可被融合使用,以增强其作用的靶向性、高效性。本文从多肽药物的不同抗肿瘤机制入手,分别对促凋亡多肽、免疫疗法多肽以及融合多肽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活性研究做了简要概述,为多肽靶向、高效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