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学名(±)-(3R~*,5S~*)-7-[3-(4-氟苯基)-1-异丙基-1H-吲哚-2-基]-3,5-二羟基-6(E)-庚烯酸单钠盐药效分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开发单位(瑞士)Sandoz AG公司合成本品可由三条路线合成而得,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 viren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1)、胶霉毒素(gliotoxin,2)、5-羟基-3-羟甲基-2-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3)、6-甲基苯-1,2,4-三醇(6-methyl-benzene-1,2,4-triol,4)、3β-羟基-胆甾-5-烯(3β-hydroxy-cholesta-5-ene,5)、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isobut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6)、3-苄基哌嗪-2,5-二酮(3-benzylpiperazine-2,5-dione,7)、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benz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8)、3S*,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S*,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9)、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R*,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10)。结论化合物1、3、4、8~10均为首次从Hypocre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真菌Hypocrea viren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泰国产姜科姜黄属植物多叶姜黄(Curcuma comosaRoxb.)干燥根茎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C.comosaRoxb.的甲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后,对各萃取部分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异蓬莪术环二烯酮(isofuranodienone,1),蓬莪术环二烯酮(furanodienone,2),1(10)Z,4Z-蓬莪术二烯-6-酮[1(10)Z,4Z-furanodiene-6-one,3],泽泻醇(alismol,4),2,2,6-三甲基-1-氧螺[2,5]辛-5-烯-4-醇(2,2,6-trimethyl-1-oxaspiro[2,5]oct-5-en-4-ol,5),1-羟基-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1-hydroxy-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e-1-methanol,6),6-羟基-3(1-羟基-1-甲基乙基)-6-甲基-2-环己烯-1-酮(6-hydroxy-3(1-hydroxy-1-methylethyl)-6-methyl-2-cyclo-hexen-1-one,7),(1S,2S,4R)-1,8桉叶素-2-O-β-D-葡萄糖苷((1S,2S,4R)-2-hydroxy-1,8-cineole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盐碱地来源的佩特曲霉菌在静置发酵条件下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用正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目标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经核磁共振谱、质谱、单晶X衍射等光谱方法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佩特曲霉菌的静置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2-乙酰基-7-羟基色原酮 (1),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 (2),avellanine A (3),avellanine B (4),(E)-N-[2-(4-羟基苯基)]乙烯基甲酰胺 (5),(Z)-N-[2-(4-羟基苯基)]乙烯基甲酰胺 (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佩特曲霉菌中获得。化合物1-6均没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石蝉草醇提物的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一对聚酮类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等手段,分别鉴定为1,4β-二羟基-2-(1′,15′-二氧代二十碳-16′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1)和1,4β-二羟基-2-(1′,16′-二氧代二十碳-14′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2)。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石蝉草酮C和石蝉草酮D。  相似文献   

6.
浅裂鳞毛蕨中的一个新二氢黄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 sublaeta Ching et 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1),荚果蕨素(5,7-二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matteucinol)(2),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desmethoxymatteucinol)(3)和2′-羟基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7,2′-三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2′-hydroxy-desmethoxymatteucinol)(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樟叶胡椒中环氧环己烯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迎  韩桂秋 《中国药学》1993,2(2):97-101
从樟叶胡椒中分离到三个新的环氧环己烯类化合物,樟叶环氧素A,樟叶环氧素B和樟叶环氧素C。另一个已知化合物巴豆环氧素。经光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S,2S,3R,6S-1-苯甲酰氧亚甲基-2-羟基-3-苯甲酰氧基-1,6-环氧环己-4-烯(1),rel-1S,2R,5S,6R-1苯甲酰氧亚甲基-2-羟基-5-苯甲酰氧基-1,6-环氧环己-3-烯(2)和rel-1S,2R,5S,6R-2-羟基-3-苯甲酰氧亚甲基-5-苯甲酰氧基-1,6-环氧环己-4-烯(3)。化合物(1),(2),(3)为首次从天然资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龙血竭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血竭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4′-甲氧基黄烷(1)、4′-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烷(2)、5,4′-二羟基-7-甲氧基-6-甲基黄烷(3)、7,4′-二羟基高异黄烷(4)、6,4′-二羟基-7-甲氧基高异黄烷(5)和10-羟基-11-甲氧基龙血酮(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控制盐酸纳曲酮的质量,该研究合成了7个有关物质:17-(1-丁烯基)-4,5-环氧-3,14-二羟基吗啡烷-6-酮(有关物质C)、双纳曲酮(有关物质D)、3-环丙甲氧基-17-(环丙甲基)-4,5-环氧-14-羟基吗啡烷-6-酮(有关物质E)、17-正丁基-4,5-环氧-3,14-二羟基吗啡烷-6-酮(有关物质H)、17-(环丙甲基)-3-甲氧基-4,5-环氧-14-羟基吗啡烷-6-酮(有关物质J)、17-(环丙甲基)-4,5-环氧-3,14-二羟基吗啡-7-烯-6-酮(有关物质K)、纳曲酮氮氧化物(有关物质L)。其中,有关物质K、L未收录进《欧洲药典》10.0中,有关物质C、D、H的合成路线未见文献报道。上述有关物质结构均经MS、1H NMR、13C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0.
陈瑛  张倩  夏鹏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5):283-286,M004
目的合成具有抗HIV活性的三环杂环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方法 7-羟基-4-甲基-香豆素、7-羟基-4-甲基喹啉-2(1H)-酮、7-巯基-4-甲基-香豆素分别与3-氯-3-甲基-1-丁炔、3-溴丙炔反应得到相应产物,其结构经波谱确证.结果 4-甲基-香豆素的7位羟基发生正常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得到炔丙基醚产物4、7和10,进一步热环合得到三环杂环化合物5、8和11;7-巯基-4-甲基-香豆素、7-巯基-4-甲基喹啉-2(1H)-酮与3-氯-3-甲基-1-丁炔反应分别得丙二烯醚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产物聚集双键硫醚化合物12和14,且不能进一步热环合成三环杂环.结论 4-甲基-香豆素及4-甲基喹啉-2(1H)-酮的7位羟基、巯基与炔丙基卤代物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滇产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干花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1),3-甲氧基-6-(3-甲基-2-丁烯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2),3,6-二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3),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4′-二羟基异黄酮(5)和水黄皮素(6)。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盐酸纳呋拉啡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14-羟基二氢降吗啡酮(2)为起始原料,与溴甲基环丙烷经取代反应生成纳曲酮(3),3与N-甲基苄胺在氰基硼氢化钠作用下经还原胺化反应得到6β-(N-苄基)甲氨基-17-环丙甲基-4,5α-环氧-3,14β-二羟基吗啡喃(4),4经钯炭催化氢解脱苄基得到6β-甲氨基-17-环丙甲基-4,5α-环氧-3,14β-二羟基吗啡喃(5),5与(E)-3-(3-呋喃基)丙烯酰氯经酰化反应得到纳呋拉啡(6),6与盐酸成盐制得盐酸纳呋拉啡。结果 目标产物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以及红外光谱确证,总收率52%(以2计),纯度99.971%(HPLC法)。结论 优化后的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生产成本较低,已经过中试放大实验验证,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β-苯甲酰-γ-丁内酯(1a)和β-噻吩甲酰-γ-丁内酯(1b)为原料合成6-苯基-5-羟甲基-3(2H)-4,5-二氢哒嗪酮(2a)和6-(2-噻吩基)-5-羟甲基-3(2H)-4,5-二氢哒嗪酮(2b);将2a脱氢得6-苯基-5-羟甲基-3(2H)-哒嗪酮(5);将化合物5氧化得5位为甲醛基取代的化合物6,将6氧化为5位为羧基取代的化合物8;将2a氧化成5位为甲醛基取代的化合物7,将7氧化为5位为羧基取代的化合物9。通过体外进行各化合物对由ADP、凝血酶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实验来评价其活性强度。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烈地依赖于其5位的氧化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泰国产姜科姜黄属植物多叶姜黄(Curcuma comosa Roxb.) 干燥根茎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C. comosa Roxb. 的甲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后,对各萃取部分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异蓬莪术环二烯酮(isofuranodienone, 1), 蓬莪术环二烯酮(furanodienone, 2), 1(10)Z, 4Z-蓬莪术二烯-6-酮[1(10)Z, 4Z-furanodiene-6-one, 3], 泽泻醇 (alismol, 4), 2, 2, 6-三甲基-1-氧螺 [2, 5]辛-5-烯-4-醇 (2, 2, 6-trimethyl-1-oxaspiro[2, 5]oct-5-en-4-ol, 5), 1-羟基-α, α, 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 (1-hydroxy-α, α, 4-trimethyl-3-cyclohexene-1-methanol, 6), 6-羟基-3 (1-羟基-1-甲基乙基)-6-甲基-2-环己烯-1-酮 (6-hydroxy-3(1-hydroxy-1-methylethyl)-6- methyl-2-cyclohexen-1-one, 7), (1S, 2S, 4R)-1, 8桉叶素-2-O-β-D-葡萄糖苷 ((1S, 2S, 4R)-2-hydroxy-1, 8-cineole β-D-glucopyranoside, 8) 。结论 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盐酸纳曲酮与乙二醇缩合、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保护,再与碘甲烷进行N-甲基化反应得(R)-3-[(叔丁基二甲基硅基)氧基]-17-环丙甲基-4,5a-环氧-14-羟基-6-(1,3-二氧戊烷-2-基)-N-甲基吗啡喃碘化物,再经氢溴酸水解、溴离子交换得溴甲纳曲酮,总收率53%,HPLC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芳氧基环氧丙烷与胺发生开环、胺解时生成的低极性化合物的结构.方法以兰地洛尔的合成为例,分离得到了该低极性化合物4,其结构经SCI-MS、HR-MS和NMR谱分析确证.结果与结论此化合物系原料1分子伯胺连续两次与2分子芳氧基环氧丙烷反应,生成的含有双药效团的双取代产物,命名为:N-{2-[(4-吗啉基)甲酰氨基]乙基}-3,3′-亚氨基双{3-[4-(2-羟基丙氧基)苯基]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化合物4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该发现对这类药物的合成工艺优化、质量监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HSY-P-17的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得到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草酸青霉菌HSY-P-17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异斯科勒酮(3-hydroxyisosclerone,1)、4-羟基-小柱孢酮(4-hydroxyscytalone,2)、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methyl 2-acetyl-3,5-dihydroxyphenylacetate,3)、大黄酚(chrysophanol,4)、7-羟基-2-(2-羟基丙基)-5-甲基色原酮[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5]、2-(4-羟基苯基)喹唑啉-4(3H)-酮[2-(4-hydroxybenzyl)quinazolin-4(3H)-one,6]、环(脯-缬)二肽[cyclo-(Pro-Val),7]和环(脯-甘)二肽[cyclo-(Pro-Gly),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草酸青霉菌HSY-P-17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2-氨基异黄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福  纪庆娥 《药学学报》1987,22(9):655-661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2-氨基-3′-胺甲基-4′-羟基-6-取代异黄酮化合物(Ⅱ)的合成。中间体2-甲氧基-5-取代苯甲酸甲酯(Ⅲ)系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同时进行醚化和酯化得到。Claisen缩合产物用三溴化硼脱甲基同时环化成2-氨基异黄酮化合物(Ⅵ)。利用Mannich反应在4′-羟基的邻位引入胺甲基制得目的物。药理筛选结果显示Ⅱbb′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硅胶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中低压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methyl 2-acetyl-3,5-dihydroxyphenylacetate,1)、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2)、二氢山萘酚(dihydrokaempferol,3)、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原酮(2-methyl-5-carboxymethyl-7-hydroxychromone,4)、2-甲基-5-甲氧羰甲基-7-羟基二氢色原酮(2-methyl-5-methoxycarbonylmethyl-7-hydroxychromanone,5)和2-甲基-5-甲氧羰甲基-7-羟基色原酮(2-methyl-5-methoxycarbonylmethyl-7-hydroxychromone,6)。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大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6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