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质聚合物杂交纳米粒(Lipid polymerhybrid nanoparticles,LPHNPs)是一种新型载药系统,该纳米粒由修饰亲水性聚合物的脂质外壳包裹疏水性聚合物内核组成,LPHNPs具有较高的结构完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量及制备材料多样化等优点,使得其在药物递送、诊断成像、基因治疗领域被广泛研究。现主要对LPHNPs的基本特点、结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8,(3):351-354
同轴静电喷雾技术通过产生稳定的同轴喷射流体来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粒,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可精确控制粒径大小和分散系数、避免初始突释、制备条件温和等优势。通过改变同轴针头,同轴静电喷雾技术可以产生相应结构的载药纳米粒,满足药物递送的不同需求。本文介绍了用同轴静电喷雾法制备不同结构的载药纳米粒及扩大生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张鑫  刘颖  冯年平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3):196-200,236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金纳米粒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能与多种类型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蛋白质、核酸、小分子药物等,从而可应用于肿瘤治疗和检测。笔者对载药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载药方式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lbendazole polybutycyanocrylate nanoparticles,ABZ-PBCA-NP)TDDS给药系统,并考察相关特性及组织分布靶向性。方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等温吸附法考察纳米粒载药特性;动态透析法研究4种制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同位素标记阿苯达唑纳米粒在小鼠脏器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结果ABZ-PBCA-NP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加入PVP制成的载药纳米粒符合双指数函数。纳米粒的载药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小鼠ig 3H-ABZ-PBCA-NP后, 药物的肝、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11.4和3.9,阿苯达唑纳米粒和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6.0%和36.9%。结论制备纳米粒加入PVP可使药物具吸附性和分散性,纳米粒载体可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强药物的肝、脾脏器靶向性和延缓释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纳米粒的递送系统,以改善天然化合物汉防己甲素对肺癌的功效。方法:选取聚乙烯醇、普朗尼克-F127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3种不同的稳定剂,采用单乳化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载汉防己甲素的PLGA纳米粒,考察不同稳定剂对载药纳米粒粒径、ζ电位以及对肺癌A549细胞摄取的影响。结果:2%,1%和0.1%浓度的PVA、PF127和DMAB制备的纳米粒呈表面光滑、大小均一的球形,粒径范围均控制在180~200nm;药物包封率为50%~60%;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在pH 7.4的PBS溶液中3组载药纳米粒均呈现缓慢持续释药;细胞学实验结果表明3组纳米粒给药系统均表现出比药物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对PLGA进行表面修饰制备的纳米载体能使汉防己甲素的给药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白及多糖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疏水性胆甾醇琥珀酰基白及多糖(CHSB)后,以紫杉醇(PTX)为模型药物,采用透析法制备载药纳米粒子,然后在透射电镜(TEM)下观察其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DLS)检测其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采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确证药物在载药纳米粒子中的存在形式;采用MTT法考察纳米粒子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用荧光标记法观察肝癌细胞QGY-7703对纳米粒子的摄取情况。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呈规则球形,粒度分布均匀,药物包载于纳米粒内部,载药量和包封率在一定范围受CHSB的影响,载药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性强于游离药物,在细胞内可观察到罗丹明B标记的纳米粒呈现的荧光。结论 CHSB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是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仍存在体内循环时间短,易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和清除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天然细胞膜成分和纳米技术的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一种由纳米粒核和细胞膜壳组成的新型仿生系统极大地改善了纳米粒的性能。用细胞膜修饰的纳米粒具有独特的功能,如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提高主动靶向和增强细胞内化等功能。本文综述了细胞膜修饰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的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CSLPHNs)是以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聚合物纳米粒为核,外层包覆单层或多层具有生物膜仿生性的脂质壳而形成,结合了纳米粒和脂质体的双重优点,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生物相容性好及缓控释给药等优势,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应用甚广。笔者在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CSLPHNs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及在眼部给药、肿瘤治疗及临床诊断成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褚冰  丁敏  易琼 《贵州医药》2016,(6):563-566
目的:为了增强载药纳米粒靶向肿瘤的能力,将载药纳米粒与抗上皮生长因子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偶联,探究该偶联是否会增加胃癌肿瘤靶向性。方法将制备好的载药纳米粒在羟基胶乳微球偶联抗体(EDC)的作用下通过酰胺反应与抗 EGFR 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制备成载药免疫纳米粒。通过透析袋法测定纳米粒体外缓释效果,用 ELISA 法测定抗体与载药纳米粒偶联率,最后采用荧光标记法对胃癌模型鼠进行活体成像结果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粒径在200~300 nm 间,载药量为61.02%,并且具有缓慢释药的效果,抗体与载药纳米粒的偶联率达到了70%,最终荧光活体成像的结果显示,此免疫载药抗体具有靶向胃肿瘤的效果。结论我们制备的免疫纳米粒既可以缓释药物也存在一定肿瘤靶向性,所以将抗体与载药纳米粒偶联,可以增加肿瘤病灶处局部的药物浓度,以此来缓解抗肿瘤药物对人体其他正常组织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仿生型药物系统通过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效降低了传统纳米粒的免疫原性,并使其具备良好的靶向性、安全性。因此,仿生型药物系统成为理想的候选药物递送系统,并作为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国内外仿生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已涉及药物制剂的不同种类,包括纳米粒、脂质体、微囊、聚合物胶束等。本文综述了仿生型纳米粒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壳聚糖纳米粒载体在药物、基因递送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为其在新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查阅中外文有关文献,整理分析归纳了其中27篇文献内容。结果壳聚糖纳米粒载体在药物和基因递送方面已经有诸多研究应用。结论壳聚糖纳米粒载体是一种有前途的非病毒递送载体,其特性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磷脂自组装纳米粒作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自组装过程的关键机制,揭示了所得纳米粒独特的核-壳结构及该结构与包载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相关制备方法,并对经典的溶剂滴入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全面归纳了壳聚糖-磷脂自组装纳米粒在递送抗肿瘤药、抗炎药、多肽类药物、降脂药、抗菌药及基...  相似文献   

13.
载药纳米粒的脑内递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载药纳米粒在脑内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提出了其脑靶向性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酪氨酸血症I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以碱基编辑器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被报道用于酪氨酸血症I型的治疗。然而,由于生理屏障的存在,碱基编辑器递送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种靶向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聚合物-脂质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改善酪氨酸血症I型治疗性核酸药物的递送效率。我们首先合成了一种生物可降解性丙烯酸酯-氨基醇共聚物用于递送碱基编辑器质粒,其转染效率显著优于市售转染试剂Hieff TransTM。随后,共聚物纳米粒与DOPE-PEG-Gal NAc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脂质纳米粒,用于增强纳米粒的肝脏递送效率。在体外转染实验中,包载Fah-p CMV-ABE6.3-EGFP碱基编辑器质粒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粒表现出了良好的肝细胞选择性,其转染效率是游离质粒的70倍以上。研究表明,携带肝靶向配体的聚合物-脂质纳米递送系统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性碱基编辑器质粒的肝靶向递送效率并为酪氨酸血症I型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口服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4,28(10):451-455
综述近年来口服载药纳米粒的有关研究进展,着重从制备方法、表面修饰、药物释放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纳米粒在口服给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药学学报》2009,44(4):333-337
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均会产生多药耐药现象, 但其耐药机制,目前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对纳米粒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进行了综述, 包括3种载药系统: 非修饰的、配体修饰的和多功能纳米粒给药系统,并对纳米粒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机制进行探讨。纳米粒通过拮抗和抵消肿瘤细胞主动外排药物的作用,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小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结合了纳米技术及主动和被动靶向给药策略,在癌症治疗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汪瑜  陈钦俊  孙涛  蒋晨 《药学学报》2022,(1):188-199+278
化疗药物的非特异性蓄积和释放是影响其治疗效果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将药物纳米制剂化并且进行响应性释药设计是提高药物肿瘤特异性蓄积量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重要策略。本研究首先合成了一种α-烯醇化酶靶向肽修饰的共价荷载奥沙利铂前药的聚乙二醇聚赖氨酸嵌段共聚物,通过相转透析法制备了载药聚合物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以提高奥沙利铂的循环稳定性及肿瘤靶向性。在体外和活体水平对靶向修饰的载药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原响应药物释放、细胞摄取和肿瘤靶向等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相关研究。体外的还原响应释药、肿瘤靶向摄取及摄取抑制考察结果显示,在模拟肿瘤细胞浆微环境的还原条件中,载药纳米粒可实现3 h内超80%的奥沙利铂原型药物的快速释放;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靶向多肽的修饰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载药纳米粒的摄取量,并且靶向载药纳米粒主要是通过受体蛋白和小窝蛋白介导的能量依赖的内吞途径被肿瘤细胞所摄取的。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均通过复旦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遵循相关管理规定。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制剂化能显著增加奥沙利铂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约为...  相似文献   

18.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各种几何形态构成的药物输送载体正成为制剂载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是一定浓度的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含双连续水区和脂质区的闭合脂质双层“蜂窝状(海绵状)”结构,该独特的内部双水道结构和巨大膜表面积使其能够包封各种不同极性和剂量的药物,具有多样化的药物包裹性。作为药物载体,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还具有载药量大、保护多肽蛋白类药物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可口服、局部黏膜和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在多种剂型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展望了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新型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方法对介孔二氧化钛纳米粒载药系统载药和溶出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溶剂挥干法、熔融法、吸附平衡法分别将卡维地洛包载于介孔二氧化钛纳米粒中,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样品形貌,氮气吸附-解吸法测量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药物粒子的存在状态,X-射线衍射法进行物相分析,热失重法分析载药量,最后测定载药系统的溶出速率并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三种载药方法均能通过改变药物的存在状态使药物以非晶型存在于载体中而达到提高溶出速率的目的。其中溶剂挥干法所得的载药系统溶出速率提高显著,并且更具有长期稳定性。结论溶剂挥干法为介孔二氧化钛纳米粒载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载药纳米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爱华  平其能 《中国药业》2006,15(21):25-27
目的介绍壳聚糖载药纳米粒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释药特性、生物摄取及其应用。结果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得到不同粒径和表面特性的壳聚糖纳米粒。壳聚糖纳米粒改变了壳聚糖的摄取机制,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器官靶向、DNA转染效率提高、药物的非注射途释给药等方面。结论壳聚糖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