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300例12月内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药物及水疗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高压氧、药物、水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200余例,采用了运动疗法、高压氧、应用护脑药等综合康复治疗,其中超早期治疗者达8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年龄为0~3个月,其中男59例,女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均衡性。1·2方法:除常规应用护脑药、行高压氧治疗外,另行Bobath手技的运动疗法(活动关节、关键点控制、俯卧位肘支撑等),10天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0天(运动疗法不间断);对照组常规应用护脑药、行高压氧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0天。1·3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的眼底改变,分析CCD与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CC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24例,中度43例,重度18例。复方托品卡胺散瞳,使用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结果本组85例CCD患儿中眼底有改变28例(32.94%),57例未见异常(67.06%)。眼底改变主要表现为视乳头色淡、苍白,视乳头小长椭圆形,视网膜色素紊乱、色淡,视网膜血管改变、出血。CCD分度与眼底异常有关(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CCD患儿进行早期眼底检查可以反映患儿病变的严重程度,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的眼底改变,分析CCD与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13例CCD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轻度65例,中度104例,重度44例.复方托吡卡胺散瞳,使用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并分别在康复治疗的第1、第2疗程后复查眼底.结果 213例CCD患儿眼底有改变62例(29.11%),主要表现为视乳头色淡、苍白,视乳头小长椭圆形,视网膜色素紊乱、色淡,视网膜血管改变、出血.眼底异常与CCD分度有关(P<0.05),眼底改变与CCD的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对CCD患儿进行早期眼底检查可以反映患儿病变的严重程度,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理学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0~9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158例分成治疗组85例,对照组73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脑瘫的理学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4%(P<0.05);治疗组治愈率84.7%比对照组的52.2%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理学疗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3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运用运动疗法和针炙、按摩、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针炙、按摩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和52.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2.67,P<0.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康复室收治的30例ZKS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采用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应用神经细胞激活剂、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等,采用Vojta姿势反射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商值。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干预后,两组的Gesell发育商值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ZKS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患儿的Gesell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余虹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75-176
目的探讨家长树立正确心态参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庭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6个月。治疗组同时增加家长理论培训和家庭康复指导,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家长树立正确心态参与家庭康复对患儿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早期康复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有ZKS倾向的0~12个月患儿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观察组患儿应用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加感统训练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前用米拉尼运动发育评价(Milani-Compareti)及Vojta姿势反射进行评估。间隔6个月后第2次评估,与训练前进行对比,观察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加感统训练对12个月龄内的ZKS幼儿早期康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超早期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0岁~1岁)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其中36例(0个月~4个月)患儿为超早期治疗组,32例(4个月~1岁)患儿为对照组130例不愿接受或拒绝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接收药物治疗为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均做治疗前后做Gesell评估并做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超早期治疗组及对照组1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患儿各项发育进展缓慢,超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一疗法组。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干预和中枢性协调障碍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使患儿各项发育趋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1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运用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Vojta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98,P>0.05),而正常化率分别为75.0%和47.8%,正常化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4,P<0.05)。结论: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达到早期干预较好提高正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oji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爬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3例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Vojita疗法中的反射性俯爬(R-K)法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用Bobath疗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获得爬行能力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Vojita疗法中R-K法结合Bobath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爬行能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使家长以良好的心态来配合患儿康复训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专人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访谈,无记名方式填写,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医学知识,干预后,疾病医学知识了解率均达到100%。在自己孩子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时,都有明显的心理负性反应,干预前,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外,家长SCL-90其余各因子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各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排除了家长的心理障碍,促进了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中枢性协调障碍误诊的临床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脑瘫患者病历,并做综合分析。结果 所有脑瘫患儿均行Vojta7项姿势反射检查和CT检查,其中CT阳性率达87%,误诊率达47.0%。结论 掌握Vojta检查方法,提高对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认识,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可使患儿向正常方向发展,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对我院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的4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Vojta姿势反射1~3项异常者11例,4~5项异常21例,6项异常者11例,7项反射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者5例。分别诊断为极轻、轻、中、重度中枢性协调障碍。结论: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诊断要点为Vojta姿势反射,头颅CT仅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窦月玲 《医学综述》2006,12(15):927-929
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害小儿健康,神经发育学脑的可塑性理论,为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奠定了神经解剖学基础,采取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水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抑制异常姿势和异常肌张力的发展,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形成和发育,明显提高正常化率,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故有效的早期干预是中枢性协调障碍正常化的关键,也是预防脑性瘫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穴按摩推拿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ce,CCD)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基本康复疗法;治疗组50例,在基本康复疗法基础上运用经穴按摩推拿法治疗,并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3mo,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8.0%,显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4.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本康复基础上应用经穴按摩推拿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可以提高疗效,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易于掌握,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曹维维 《吉林医学》2009,30(8):757-758
水疗是指以水为媒介来改变外界环境。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新陈代谢;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发育。发育迟缓的症状是指比正常儿童发育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无姿势异常、运动能力发育落后。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我院康复科对发育迟缓、中枢性协调障碍各25例病例施以水疗康复治疗,得到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璐璐  吴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1):1991-1992
目的 探究早期构音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CC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早期构音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干预前后构音障碍改善情况(G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