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对照组60例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通过神经功能受损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通过神经功能受损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1个月、2个月均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使其快速恢复,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序贯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特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VEGF表达水平、90天mRS评分。结果 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和溶栓3天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序贯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血清VEGF水平第3天、第7天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脑梗死90天的m R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替普酶疗效显著,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计60例,按照每组30例分为两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以及有效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随访调查中观察组内残疾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加速阻塞部位再通、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有效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联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不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分别为94 X.12%、(2.4±1.3)分、(57.2±6.6)分,对照组分别为80.39%、(5.5±1.7)分、(52.3±10.1)分,研究组疗效、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9%、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溶液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使用阿替普酶+血塞通治疗,观察组(51例)使用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与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全部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并于各治疗时点检测患者侧支循环血流,评价其侧支循环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检测并对比2组患者脑血流变化情况,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血流速度;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点,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患者M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ACA、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侧支循环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溶栓治疗对患者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的影响更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吲哚布芬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0例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使用吲哚布芬作为观察组,另外30例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FIB均降低,APTT、TT均升高(P <0.05),但两组NIHSS评分、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与阿替普酶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在阿替普酶溶栓后使用吲哚布芬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但是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杜威 《中国医药指南》2022,(21):91-93+9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序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均在发病后的溶栓时间窗(4.50 h之内)内给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按照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进行强化灌注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临床疗效。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及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溶栓后2 h的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且具有溶栓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入脑卒中单元溶栓急诊路径管理,排除禁忌证后,给予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开始后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中药合剂—血府逐瘀汤组方,2组均治疗2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入院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检测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 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清炎性因子反应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冯丽娜  王宏 《天津医药》2019,47(5):521-524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6 年 1 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分为2组,观察组为发病距离溶 栓时间<3 h的患者45例,对照组为发病距离溶栓时间在3~4.5 h的患者50例。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 恢复、认知功能以及脑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7 d,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 vs. 82.0%,P>0.05);2 组患者经阿替普酶治疗后1 d与7 d的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1 d 与 7 d 的 NIHSS 评分[(7.13±2.42)分、(4.85±1.76)分]、MESSS 评分[(8.48±2.72)分、(5.61±2.05)分]均低于对照组 [(8.48±2.86)分、(6.08±2.31)分;(10.08±3.09)分、(7.23±2.81)分](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的MRS评分等级 [预后良好(91.11%)、预后不良(8.89%)、死亡(0)]明显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76.00%)、预后不良(20.00%)、死亡 (4.00%)](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出现脑出血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 脑梗 死患者在发病距离溶栓时间<3 h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降低脑出 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内,观察组颅内出血0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照组颅内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7例。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溶栓后脑大量出血3例、肺内感染与心力衰竭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在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MD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拜阿司匹林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进展性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进展性急性脑梗塞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与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展性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拜阿司匹林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下降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能否通过调节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急性LAA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丁苯酞组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序贯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日,连续11.5个月),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血清Lp-PLA2水平;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IMT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Lp-PLA2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丁苯酞组Lp-PLA2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12个月后,丁苯酞组患者IMT值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丁苯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Lp-PLA2水平,进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急性LAA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降低颅内压力、营养神经细胞、抗凝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剂,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比78.0%,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5),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诸暨市人民医院经CT扫描确诊的因大脑中动脉及分支狭窄或闭塞引发的早期急性脑卒中且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再闭塞的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4)和试验组(n=23),两组患者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l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剩余药液于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4 h后静脉滴注300 mL 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第3~7天改为静脉滴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试验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3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2.5 mL/h微泵静推维持48 h,溶栓治疗后的第3~7天阿加曲班注射液改为每日2次微泵静推(每次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3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2.5 mL/h微泵静推维持4 h)。两组均在溶栓24 h后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常规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在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改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d),总量的10%采用静脉推注给药,其余90%给予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灌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脑血流灌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和肽素(CPP)、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PP、CXCL12、VCAM-1、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机体血液黏度,增加缺血区脑血流灌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2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g)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60.00% vs.36.67%),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5.00% vs.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纤酶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降低Fg水平,发挥抗凝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9.75±4.06)分低于对照组的(18.81±3.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成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可以较好改善病情,修复受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