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抗性淀粉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抗性淀粉(RS)及其不同类型的摄入对大鼠肠道常见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喂以不含RS的饲料、含6%二型抗性淀粉(RS2)、含12%RS2和含6%三型抗性淀粉(RS3)饲料4周。收集大鼠实验前后的粪便,检测其pH值和5种常见菌群(大肠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分布。饲养4周后,处死大鼠取其盲肠内容物,检测其pH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结果RS2和RS3均可明显增加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菌落数(P<005),显著减少肠球菌落数(P<005);盲肠内容物的SCFA随RS2摄入增加而增加,12%RS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也高于6%RS2组(P<005);RS可降低大鼠盲肠内容物和粪便的pH值(P<005),降低效果随RS摄入量增加而加大,且RS3组优于RS2组(P<005)。结论抗性淀粉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肠道菌群,并增加其酵解产物SCFA,降低肠道pH值,从而发挥对机体的健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核黄素营养水平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核黄素缺乏组(riboflavin deficiency group,RD),核黄素不足组(riboflavin insufficiency group,RI)和核黄素缺乏对喂组(riboflavin deficiency pair-fed group,PF),分别喂养核黄素含量6mg/kg、<1mg/kg、3mg/kg和6mg/kg的AIN-93合成饲料3个月,实验结束时取血清、结肠和肠道内容物,分别测定核黄素营养状况指标、肠黏膜结构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短链脂肪酸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NC组相比,核黄素营养不良大鼠血清及肝脏中核黄素及其衍生物含量下降,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肠黏膜结构发生损伤,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量降低,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RD组中Prevotella_9、Alloprevotella、Phascolarctobacterium、Holdemania、Para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钙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碳酸钙补充组,去卵巢建立去势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开始灌胃,碳酸钙补充组灌胃280mg/mL碳酸钙溶液10mL/kg,钙摄入量为1.34g/kg,其他两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12周后处死动物,取左侧股骨,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无菌提取粪便DNA,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重显著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未见明显变化,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碳酸钙补充组大鼠体重增重显著降低,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未见明显变化,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降低。结论实验周期内补钙能够升高大鼠骨密度,并抑制体重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0名受试者随机分成试食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食组每天服用低聚果糖20ml,连续14d,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食组试验后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聚果糖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且对受试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聚果糖口服液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受试人群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连续服用低聚果糖口服液或安慰剂14天,采集服样前后粪便,接种至不同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试食前后人群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结果试食组试验后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0.22和0.29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聚果糖口服液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有利于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子痫前期是常见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不足及炎症反应等相关。肠道菌群随着宿主的年龄、生理状况和所处环境发生变化,并可通过各种代谢产物水平的变化来影响宿主。本文综述了子痫前期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于子痫前期的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影响,让临床医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子痫前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蒙古族肥胖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为蒙古族肥胖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性别年龄1:1配比,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各30人,取新鲜粪便提取肠道菌群总DNA,进行总DNA Illumina Miseq测序;用SYBR嵌合荧光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粪便样本中SCFAs的含量。结果 蒙古族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门水平以Bacteroidetes(正常组56.49%,肥胖组47.08%)和Firmicutes(正常组38.61%,肥胖组48.73%)的相对丰度最高;两组的共同优势菌属有17种,在优势菌属中Pseudobutyrivibrio、 Parasutterella、Ruminococcaceae_UCG_014、Bifidobacterium在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SCFAs的含量在正常体重组与肥胖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蒙古族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发生改变,揭示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于蒙古族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机场噪声暴露对小鼠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变化是否介导噪声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为长期飞机噪声暴露人群预防认知功能下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0只5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每组15只,噪声暴露组在最大声压级85 dB,等效连续声压级69 dB的飞机噪声中暴露100 d,对照组置于背景噪声<50 dB的饲养室中。噪声暴露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水平,16s r 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靶向代谢组学测定血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水平,通过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闭合蛋白(CLDN-1),咬合蛋白(Occludin)和闭合小环蛋白(ZO-1)以及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小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机场噪声暴露组的逃避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采集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和健康人粪便DNA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肠道菌群16S rDNA V4-V5可变区测序,对比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结果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自发性腹膜炎组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为主,健康组以拟杆菌门为主。且前者肠道菌群丰富度较后者降低。结论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丰富度与健康人不同,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和有益菌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变化和粪便菌群与黏膜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4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粪便样本和其中7例腹型患儿的结肠黏膜样本,以11例健康儿童粪便样本为对照,采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样本D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粪便菌群存在结构差异,在门水平两组均以厚壁菌门(47.10%、57.75%),变形菌门(23.04%、10.13%),拟杆菌门(22.81%、21.74%)为主要优势菌群,在科水平,均以肠杆菌科(17.60%、8.72%)、拟杆菌科(18.90%、21.65%)、瘤胃菌科(16.44%、28.93%)、毛螺菌科(11.55%、10.74%)有较高的丰度.HSP患儿粪便菌群中变形菌门、欧文氏菌属(从目到属)、拟杆菌属-uniformis种、巨单胞菌属、肠球菌属(从科到属)丰度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而双歧杆菌属(从目到属)、链球菌属(从目到属)、普拉梭菌种(从科到种)丰度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腹型患儿粪便菌群多样性高于黏膜菌群;在门水平,粪便菌群以厚壁菌门(53.64%)、变形菌门(33.65%)、拟杆菌门(9.24%)丰度较高,黏膜菌群以变形菌门(88.13%)丰度最高,在科水平,粪便菌群以肠杆菌科(27.18%)、瘤胃菌科(15.58%)、毛螺菌科(12.31%)为优势菌科,黏膜菌群以肠杆菌科(87.19%)为优势菌科;粪便菌群以双歧杆菌属(从门到属)、链球菌属(从门到属)、动性球菌科(从门到科)、丹毒丝菌科(从门到科)、梭菌科(从门到科)、瘤胃菌科(从门到科)、毛螺菌科(从门到科)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种类,结肠黏膜菌群以欧文氏菌属(从门到属)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种类.结论 HSP患儿粪便菌群病原菌或机会致病菌增多而有益菌减少,腹型HSP患儿黏膜菌群与粪便菌群存在结构和多样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月龄、性别、分娩方式)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初期构建(前1000d)的影响,为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地区健康婴幼儿36份粪便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r DNA测序检测,分析主要菌群差异性。结果 (1)随着月龄增加,菌群丰度增加,0~6月龄组婴儿肠道菌群中门水平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相对丰度之和均大于82%,0~6、6~12月龄组在门水平相对丰度最高的均是Actinobacteria,对应的丰度分别为56.58%、59.00%,无显著性差异,而12~36月龄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Firmicutes,占60.66%;(2)相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的婴幼儿在0~6、6~12月龄组中菌群构成在门水平上无差异,而在12~36月龄组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幼儿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菌群是拟杆菌门,且其在顺产组丰度显著高于剖腹产组;(3)性别对0~6、6~12月龄组婴幼儿肠道菌群影响不明显,但对12~36月龄组有显著影响,代表菌群是拟杆菌门,且在女婴组丰度显著高于男婴组。结论受试婴儿在属水平上已显示出丰富的菌群多样性,不同月龄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初期构建影响明显,在0~6、6~12月龄组中分娩方式、性别因素对婴幼儿肠道菌群构建影响不明显。[营养学报,2019,41(4):352-357,36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14.
<正>线粒体是大多数细胞都有的微小细胞器,以ATP的形式生产几乎所有的能量。线粒体参与了宿主细胞的方方面面,从供能、繁殖,到细胞自杀、衰老和死亡,其重要性逐渐引起了重视。线粒体的祖先是细菌,肠道菌群与线粒体之间极有可能存在交互效应。Bajpai等~([1])分别检索报道肠道菌群异常和报道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重叠,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影响健康和疾病。Thiele等~([2])通过反应组学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竹茹多糖体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为竹茹多糖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体外模拟发酵体系考察竹茹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组成,采用GC-MS法检测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结果竹茹多糖能够显著上调拟杆菌属、普雷沃茨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副拟杆菌属、考拉杆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布劳特氏菌、严格厌氧梭菌属_13、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链型杆菌属、Flavonifractor属和韦荣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显著下调梭杆菌属、嗜胆菌属、脱硫弧菌属、另枝菌属、Butyricimonas属、Butyricicoccus属、Eisenbergiella属、Faecalitalea属、Lachnoclostridium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属、Lachnospiraceae_uncultured属、罕见小球菌属和土孢杆属的相对丰度;同时,竹茹多糖能够显著促进人体肠道菌群代谢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结论竹茹多糖能够显著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并促进其代谢产生有益于机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营养学报,2019,41(1):45-5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营养包对早期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远期效果项目"中覆盖县河南嵩县和未覆盖县对照县汝阳县,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抽中3~5个样本村,对抽中样本村中所有6~24月龄婴幼儿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最终抽取118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其中嵩县60例,汝阳县58例。于2018年9月体检时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构成与丰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厚壁菌门呈上升趋势;6~11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17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普雷沃氏菌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8~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包可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对促进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特点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ASD发病机理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科就诊的107名ASD儿童作为ASD组,纳入幼儿园正常儿童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收集两组儿童新鲜粪便并提取样本DNA,对细菌16S rDNA V4区进行扩增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ASD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ASD组儿童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儿童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在科水平,ASD组儿童的优势菌群为坦纳氏菌科、爱格士氏菌科、脱硫弧菌科、莫拉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正常儿童的优势菌群为恩斯氏菌科、链球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在属水平,不同症状严重程度儿童丁酸弧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SD儿童布劳特氏菌属和巨单胞菌属与CARS评分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健康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变化差异,从肠道菌群角度为AS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ASD的25名儿童和同期体检的24名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SD组和对照组。收集其粪便,采用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儿童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及Ace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890、3.353,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高,拟杆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0、5.761、5.970,P<0.05);属水平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梭状芽胞杆菌属、萨特氏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0、3.100、3.620、3.500、4.200、4.054,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丁酸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及正常孕妇的3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妊娠糖尿病对后代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母婴营养与健康队列,将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河北省某县产检、分娩并随访至产后3个月的母亲及婴儿纳入研究,孕中期或孕晚期空腹血糖检测值≥5.1 mmol/L的孕妇及其婴儿纳入GDM组。采集3月龄婴儿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检测,了解两组肠道菌群分布特点。结果 共纳入48对研究对象,GDM组16对,对照组32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GDM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141.4±17.2)低于对照组(154.9±21.7),margalef指数(13.66±1.66)低于对照组(15.00±2.11),menhinick指数(0.83±0.10)低于对照组(0.91±0.13)(P<0.05)。菌落结构比较:在门水平上GDM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