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阳  何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0):2071-2073
目的:评价及探讨矫治超高度近视眼的各类屈光手术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中观察到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者108眼,近视范围-10.00~-24.50D,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2.25±1.53)D,散光平均为(-1.52±0.55)D;手术方式的选择:(1)I组52眼,行LASIK术:(2)II组23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III组33眼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平均6mo,主要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及眼前段、眼底情况。结果:三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后裸眼视力≥0.5者分别是42眼(80.8%),20眼(87.0%),28眼(84.8%),术后屈光度分别为(-2.10±2.38)D,(-1.75±1.33)D,(0.83±1.16)D,主要并发症I组术后6mo黄斑出血1眼,II组术后15mo视网膜脱离1眼,III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晶状体性屈光手术效果优于LASIK术。对超高度近视行屈光手术,要根据患者年龄,眼部情况,手术医师的技术等,选择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Qu J  Lü F  Wang QM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9):769-771
有效提高眼内屈光手术视觉质量是该类手术临床应用的前提。视觉质量是一个综合因素,与手术安全性、人工晶状体材料与度数计算、眼球相关参数测量和心理物理感知等有关。本文就此类手术的视觉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因素。方法:2007-06/2008-05近视患者734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人群特征、近视及矫正的情况、手术原因及对手术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34例咨询者中,58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153例未手术。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近视时间、近视程度、获得手术信息的途径、对手术了解程度、对手术期望程度、就医环境的好坏,手术医师技术的好坏,服务满意度等因素是影响近视眼患者是否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该合理宣传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满意率,使近视患者对手术疗效有合理的期望,正确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贺婷  赵炜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12-1917

角膜屈光手术是指通过角膜手术矫正近视、远视以及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方法,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术后屈光回退的现象,即手术后又发生了屈光不正。屈光不正以及手术导致的欠佳的视觉质量经常会给患者带来困扰。截止目前,不同种类以及方式的角膜屈光手术均存在屈光回退的问题。目前认为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的屈光回退主要和角膜上皮增厚以及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相关。屈光回退可以在术前通过患者的手术条件以及手术相关参数等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规避,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药物方法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屈光回退可选择非手术方法以及增效手术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军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对生活、训练的影响,并对屈光手术后应征者入伍眼部体检标准进行探讨。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2013年5-12月对解放军医院医疗体系部队中部分因近视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军人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手术前近视时间、近视度数、手术到入伍时间间隔、手术医院级别、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目前眼部不适和对生活、军事训练及作业的影响等。结果 共收集因近视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军人837例,手术年龄最小仅16岁,以中度近视为主,手术后到入伍时间间隔最短不足1周,手术主要在眼科专科医院或者三级医院眼科进行,以基质切削为主[93.1%,主要为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大部分术后恢复良好,10.4%的屈光手术后军人有明显不良主诉,其中0.8%对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有严重影响。大部分屈光手术后军人眼部情况和目前制定的有关应征者入伍体检标准相关内容相差较大。结论 军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大部分恢复良好,少部分有不良主诉。现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入伍应征者眼部体检标准和现实情况差距较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物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力学与角膜屈光手术的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涉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参数设计、手术并发症处理、手术矫正效果预测及长期稳定性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解析生物力学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旨在强调理解力学对角膜组织影响,以及生物力学在角膜屈光手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不同术式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散瞳验光和角膜地形图检查,对35例垂直斜视进行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动态分析。结果斜肌手术对眼球屈光状态无影响,上直肌后徙术可使上方角膜变陡峭,但对鼻、下、颞侧角膜及散光度无影响。上直肌后徙术及下直肌截除术对上、下侧角膜及散光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斜视手术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是可恢复的,不同术式所需恢复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近视是亚洲地区影响青壮年视力的主要眼病之一。角膜屈光手术是近视患者摘除眼镜,提高生活质量的主流选择。随着科技的进步,角膜屈光手术的方式逐渐多样化,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达到满意的术后视觉质量是每个屈光手术医师都面临的问题。笔者就角膜近视屈光手术的手术方式、参数、设备和切削模式的个性化设计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莹 《眼视光学杂志》2012,14(9):513-516
二十年临床回顾性研究,证明了角膜近视屈光手术安全、有效和可预测性强.98%患者手术后可达到良好的屈光矫正,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96%手术者对术后效果满意,与术后裸眼视力好、恢复快、无痛苦、技术先进、设备种类多、个性化手术设计有关;但人群中对手术远期安全性抱信任态度的不足50%.这与术后并发症存在、高度近视眼变化、屈光回退、角膜残留混浊和服务质量差有关.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手术高质量、高度关注远期角膜及眼部状态变化、提升服务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增加人们对近视手术可信度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注重于手术相关人员规范操作的严格培训;手术相关仪器、设备的及时更新;对病理性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眼部发展的高度关注和严重手术并发症上报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屈光手术已成为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常见手术方式之一,现代屈光手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简单地提高视力,还追求视觉质量及手术后光学质量的完美和自然。本述评就各类屈光手术后影响视觉质量的原因、夜间视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患者手术后满意度因素等予以分析,并提出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改善切削模式及应用现代更新的各种技术是减少术后视觉不良症状、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12.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如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会产生较大偏差。本文就角膜屈光术后对角膜曲率测量、术后前房深度预测、眼球长度测量、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等影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多种因素及其改进方法进行综述,建议根据患者的资料、仪器设备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质内角膜环(ICR)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只兔眼随机植入不同厚度的ICR,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天,1,2周,1,3,6月作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生物测量。结果:术后各术眼角膜屈光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ICR厚度与角膜屈光力变化之间存在直线相关(Y=1.4353-32.87X)。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角膜切口愈合良好,中央角膜保持透明。结论:ICR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屈光效果稳定的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患者发生白内障需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往往会在术后产生远视,而这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另外还有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估算角膜屈光力,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可以减少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15.
4~13岁屈光不正儿童眼球生物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伟泓  陈晓隆 《眼科研究》2004,22(5):544-546
目的 研究4~13岁屈光不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屈光分布情况及不同屈光度与屈光要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4~13岁屈光不正儿童180眼,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测得屈光度及屈光要素相关数值。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经偏相关分析得出屈光度与各屈光要素的偏相关性。结果 4~13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轻度近视和远视为主。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前房深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5,-0.7767,-0.1714,与其他要素无相关性。结论 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前房深度呈负相关,与晶状体厚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屈折力无相关性。4~13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轴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16.
矫正屈光不正的屈光手术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越来越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材料,越来越娴熟求精的手术技巧和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已经是毫无置疑的现状。面对多元化的手术方式,如何个性化地选择手术方式和进行准确的手术设计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提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仍是目前最主流的屈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一直是患者和医生关注的重点.随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已较普遍地得到了良好保证,人们对手术的质量日益关注.视觉质量改善程度成为反映角膜屈光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阐述了视觉质量的评估意义与方法,并对如何保障角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提出看法,希望借此深化对角膜屈光手术视觉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更深入地开展屈光矫正手术的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光矫正手术是我国眼科的热点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屈光矫正手术相关论文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创新意识、深入细致论文的靶点、手术的规范化与资料的积累保存、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加强屈光矫正手术中临床双眼单视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些方面入手,才可以更深入地开展对屈光矫正手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老视手术是矫治老视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经验不断积累,老视屈光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但远期稳定性仍需改善。目前,激光矫正术是老视屈光手术的主要途径,屈光晶状体植入术、Inlay植入术成为激光手术的重要补充。个体化的手术术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进步,一些学者已将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等屈光手术应用到儿童,并取得了一定疗效。虽然屈光手术为儿童屈光矫正开辟了新途径,但由于儿童视觉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为了评价屈光手术矫治儿童屈光参差及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各种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就屈光手术在儿童的应用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