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尿毒素是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衰退时在体内大量蓄积的有害物质,现如今缺少经济有效的降低CKD患者体内尿毒素蓄积的干预策略。黄蜀葵花(黄葵)作为中医临床治疗CKD的有效药物,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本研究考察了黄葵对CKD大鼠体内尿毒素蓄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黄葵灌胃给予CKD模型大鼠,利用UPLC-TQ/MS、16S rDNA测序、HPLC-FLD及肠道细菌体外厌氧培养等手段探讨黄葵对尿毒素及其前体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黄葵可有效抑制尿毒素类分子硫酸吲哚酚(IS)在CKD大鼠体内蓄积,但不影响IS在宿主体内的合成途径,不影响IS的前体分子吲哚转化为IS的过程。但是,黄葵可以显著减少肠道菌群中吲哚的合成,提示黄葵干预IS生物合成的作用靶点可能集中在肠道菌群。黄葵对CKD模型大鼠肠道内异常升高的肠杆菌科细菌(也是吲哚合成的主要菌群)的丰度无显著影响,提示黄葵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吲哚合成相关细菌的丰度来干预吲哚生物合成的。结论黄葵中黄酮类成分可通过干扰色氨酸向细菌内转运从而抑制细菌合成吲哚,提示肠道细菌可能是黄葵减轻CKD导致的尿毒素体内蓄积、延缓CKD进展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并发症复杂的重大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和硫酸对甲酚(p-cresol sulfate,PCS)是两种典型的肠源尿毒素,由肠道菌群与宿主共代谢生成.随着慢性肾病的进展,慢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健脾化湿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健脾化湿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其他组均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连续饮用7 d,建立UC小鼠动物模型;造模第1天同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药物干预治疗9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取结肠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通过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健脾化湿方给药后可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经健脾化湿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菌群多样性明显提高,在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Akkermansia增高和幽门螺杆菌降低。结论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治疗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微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河源市人民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收治的CKD非透析治疗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8名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粪便中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对CK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微炎症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CKD患者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CKD患者炎性因子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KD患者的炎性因子CRP、IL-6及TNF-α水平与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 0.05);与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P 0.05)。结论 CKD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且与微炎症因子水平存在相关性,可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吲哚-3-原醇(indole-3-carbinol,I3C)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6.67 mg.kg-1)、吲哚-3-原醇小、中、大剂量组(25、50、100 mg.kg-1)。小鼠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小鼠检测其肺系数、血清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OC);取固定部位肺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α-SMA、CollagenⅠ、TGF-β、Smad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α-SMA、TGF-β、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吲哚-3-原醇能够提高小鼠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P<0.05或P<0.01),同时可以降低肺系数和肺组织中的HYP含量(P<0.05或P<0.01);光镜观察表明吲哚-3-原醇能明显减轻肺纤维化小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P<0.05或P<0.01);RT-PCR检测发现吲哚-3-原醇能明显降低肺组织α-SMA、CollagenⅠ、TGF-β、Smad2基因表达水平(P<0.05或P<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说明吲哚-3-原醇能明显降低肺组织α-SMA、TGF-β、Smad2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吲哚-3-原醇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来减轻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肠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阐明其改善NAFLD的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超纯水)、模型组(超纯水)和异甘草素组(100mg/kg),每组10只。模型组和异甘草素组喂食高脂饲料19周建立NAFLD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超纯水。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计算小鼠肝指数、白色脂肪指数和棕色脂肪指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肝脏脂质堆积情况;检测小鼠血清或肝脏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肝脏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考察异甘草素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蛋白[闭合蛋白4(Claudin-4)、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组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蜀葵花对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粪便中脂质轮廓的影响。所有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慢性IBD小鼠模型,评价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以及结肠中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采集各组小鼠的粪便样品,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丰度;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检测粪便中脂质含量。结果显示,IBD模型小鼠体重显著降低,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上调。黄蜀葵花给药后可显著恢复IBD模型小鼠的体重,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中炎症因子的基因水平。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 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疣微菌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细菌丰度显著降低;黄蜀葵花可恢复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增加各级类群物种数量,恢复拟杆菌门细菌丰度。粪便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发现, IB...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发展与体内尿毒症毒素暴露密切相关。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是一种肠源性的蛋白结合型尿毒症毒素,由于CKD患者肾脏排泄功能被破坏,IS在CKD患者体内蓄积。IS不仅促进CKD进展,还诱导其他组织器官病变,进而引起CKD相关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IS对CKD患者血管、肌肉、骨骼以及大脑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机制,并总结通过清除IS治疗CKD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健康对照组)10只、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10只、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0只、D组(荷瘤+吲哚美辛组)10只、,E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吲哚美辛组)10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28d后小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变化及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观察各组对癌性恶病质疾病进展的干预效果。结果在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加(P<0.05),B、C、D、E组小鼠体质量较A组减轻(P<0.05)。在接种后第28天,B组小鼠去瘤体质量低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组去瘤体质量均低于E组(P<0.05)。第28天B组小鼠瘤体重量重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较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或吲哚美辛可有效地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芒硝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芒硝低剂量组和芒硝高剂量组。在灌胃3周后,无菌条件下收集小鼠粪便,扩增肠道菌群16SrRNA基因高变域V3-V4,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线性判别筛选差异肠道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芒硝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提高;Beta多样性结果显示各组层级聚类均能较好地分开;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经芒硝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会发生变化,其中高剂量芒硝组的Ruminococcus丰度明显提高。结论:芒硝能够调整肠道菌群内组成结构,提高菌群丰度,特别是益生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采用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APS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术后正常喂养7周,APS组给予黄芪多糖100 mg/(kg·d)灌胃,余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收集粪便、尿、血液、肾脏与结肠组织样本,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予以HE、天狼星红染色进行病理分析;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家族(Claudin-1、Occludin-1、ZO-1)及p-NF-κB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长链非编RNA(lncRNA)Arid2-IR及IL-1β、IL-6、TNF-α的表达变化以及各组小鼠粪便的菌群变化。结果 APS组小鼠血Scr、BUN、24 h尿蛋白较模型组下降;HE染色显示APS组肾脏、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均较模型组改善;天狼星红染色可见APS组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APS组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家族表达量升高及肾组织p-NF-κ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ELISA结果显示APS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可见APS组肾组织中lncRNA Arid2-IR、IL-1β、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同时APS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增高,而大肠杆菌的表达量较其下降。结论 黄芪多糖可能通过调控lncRNA Arid2-IR/NF-κB信号轴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从而修复肠道屏障损伤,维持正常肠道生理环境,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柠檬苦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UC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 mg/kg)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组,500mg/kg),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或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结束24 h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称重,取结肠组织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水平;基于16S rRNA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不佳、皮毛较暗、情绪烦躁易发怒,结肠组织腺体排列杂乱,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水肿现象;CMDI评分和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健康对照组)10只、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10只、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0只、D组(荷瘤+吲哚美辛组)10只、,E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吲哚美辛组)10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28d后小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变化及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观察各组对癌性恶病质疾病进展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加(P<0.05),B、C、D、E组小鼠体质量较A组减轻(P<0.05).在接种后第28天,B组小鼠去瘤体质量低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组去瘤体质量均低于E组(P<0.05).第28天B组小鼠瘤体重量重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较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或吲哚美辛可有效地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LE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IM)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BLE改善CIM模型小鼠的作用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BLE给药组,联合5-氟尿嘧啶(25 mg·kg~(-1))及伊利替康(25 mg·kg~(-1))腹腔注射4 d制备CIM小鼠模型。给药期间监测小鼠体重及疾病活动指数。给药8 d后,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含量。采集24只小鼠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菌群。结果 BLE给药组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抑制血清中IL-6、TNF-α含量。粪便菌群分析: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得出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毛螺菌属、瘤胃菌属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BLE给药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均显著降低(P<0.05),Muribaculaceae显著升高(P<0.05);结合环境因子db-RDA、Heatmap图关联性分析得出3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与样本肠道菌群的分布呈正相关(P<0.01),且与梭状芽孢杆菌属、乳球菌属、拟杆菌属等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BLE可有效改善小鼠化疗性肠黏膜炎,这一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乌梅丸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正常对照组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模型组肥胖小鼠和乌梅丸干预后的肥胖小鼠的粪便样本进行16SrRNA测序,比较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并用PICRUSt软件预测差异功能通路。结果: 乌梅丸干预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减小,白色脂肪纤维化程度减轻;同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乌梅丸不仅改变了肥胖小鼠肠道多样性,使其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还在门、属、种3个水平上显著改变了肥胖小鼠的肠道细菌分布比例,使肥胖小鼠肠道内4个菌门、9个菌属、4个菌种的丰度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丰度水平,肠道益生菌(多形拟杆菌、Parabacteroides_goldsteinii、狄氏副拟杆菌)丰度显著上升,且能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此外上述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引起卟啉与叶绿素代谢、二甲苯退化、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苯甲酸降解、生物膜形成-霍乱弧菌、RNA转运、类黄酮生物合成7个通路功能的改变。结论: 乌梅丸可以治疗小鼠肥胖症,改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兰鸿  杜士明 《医药导报》2010,29(5):591-594
目的研究肚痛健胃整肠丸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吲哚美辛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和冰醋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等考察肚痛健胃整肠丸对胃黏膜的辅助保护作用;采用林可霉素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观察肚痛健胃整肠丸对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调节作用。结果肚痛健胃整肠丸可减轻乙醇和吲哚美辛所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对醋酸诱发大鼠胃溃疡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体质量;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结论肚痛健胃整肠丸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和调节肠道菌群功效。  相似文献   

17.
来氟米特对狼疮小鼠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清  肖刚 《天津医药》2006,34(11):801-803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MRL/lpr自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用LEF35mg·kg-1·d-1治疗12周龄雌性MRL/lpr自发狼疮小鼠,并与未干预组对照。12周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结合率、血清和尿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观察小鼠尿蛋白、血肌酐及肾组织CD14 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LEF组与对照组比较,抗dsDNA抗体结合率、血清和尿中TNF-α、IL-6水平降低(P<0.05);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及肾组织CD14 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产生异常参与了LN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血清和尿中TNF-α、IL-6水平有助于监测肾损害的程度,来氟米特治疗MRL/lpr自发狼疮小鼠,可能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TNF-α、IL-6水平,减轻了MRL/lpr小鼠肾损害,对L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肠源性尿毒素含量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假手术组大鼠分离肾组织但不切除,造模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CRF模型。造模成功后(剔除死亡和不成模大鼠5只),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水)、尿毒清颗粒组(2.5 g/kg)和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6、3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和24 h尿液中尿肌酐(Ucr)含量,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尿毒素[氧化三甲胺(TMAO)、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cr、BUN、TMAO、PCS、I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尿液中Ucr含量和Ccr及回肠组织中Occludin、Z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结肠上皮屏障结构重度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Scr、BUN、TMAO、PCS、I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尿液中Ucr含量和回肠组织中Occludin、Z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大黄-丹参药对低剂量组的ZO-1 mRNA除外,P<0.05或P<0.01);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程度和结肠上皮屏障结构损伤程度均减轻。结论:大黄-丹参药对能有效保护CRF模型大鼠残存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中肠源性尿毒素含量,上调回肠组织中Occludin、Z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小华 《中国药房》2011,(17):1560-156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内毒素(Lps)刺激引起肝脏枯否细胞(KCs)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取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药物组(高脂饮食,0.5%白藜芦醇10mL·kg-1)、阳性对照组(高脂饮食,联苯双酯150mg·kg-1),每隔1日灌胃给药1次,10周后每组抽取7只小鼠,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离培养肝脏KCs,检测在Lps刺激下KCs上清液中IL-6、IL-10、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浆中ALT、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TNF-α无明显变化;小鼠肝脏KCs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KCs对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提高KCs对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来实现其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及其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10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A组(UAER≤30 mg/24 h,糖尿病正常蛋白尿,n=49)、B组(30 mg/24 h300 mg/24 h,糖尿病肾病,n=22),选择同期25例健康者作为D组。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分析肠道菌群差异,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C组的双歧杆菌和梭菌属低于A组、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乳杆菌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L-6和TNF-α水平高于A组、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和梭菌属与IL-6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伴随炎症因子水平表达的增加,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