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发育指标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可以显著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综合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0例。2组患儿均以西药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GM-I)、卵磷脂等治疗,同时采用传统及现代康复训练结合的综合康复技术进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治疗。1月为1个疗程,记录整个临床治疗过程,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治疗组3-12月、13-24月、25-36月3个年龄段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2%,对照组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电针结合综合康复疗法针对3岁以内脑瘫患儿的疗效优于传统及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3个年龄段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2.22%,72.73%,3-12月的患儿治疗效果与其他2组比较最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3岁以内脑瘫患儿的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患儿年龄越小临床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艺 《贵州医药》2007,31(10):904-904
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我们不只单纯使用运动疗法进行患儿大运动的康复治疗,并在运动治疗前融人了中医推拿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40例运动治疗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使用运动治疗;40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P<0.05);其中治疗后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较单一运动法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常规组50例。常规组仅予以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不同症状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针、中频电疗、水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组的68.0%;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脑瘫患儿肢体运动障碍及残障,极大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疗小儿脑瘫3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明 《成都医药》2001,27(3):137-138
  相似文献   

7.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按摩、功能训练,并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脑活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36例小儿脑瘫患者,对其进行康复评定、运动疗法评定、肌张力的评价、肌力的评定,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发射发育的评定,协调性的评定,并进行步态分析。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评定方式,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情况,得到准确的反应,通过进行康复运动疗法,36例小儿脑瘫患者的各项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中,应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全面的评定,对其异常发育特点,加以重视,并对原发损伤,及继发障碍,进行准确的判断。还应对患儿的家庭,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准确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刘文春  于新桥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73-3073
目的:探索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本院综合治疗125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8%,其中,显效30.4%。结论:对小儿脑瘫施行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确保患儿康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对小儿脑瘫患儿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患小儿脑瘫的120例患儿,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儿施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60例息儿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71.67%) (P<0.05),且研究组患儿DQ评分中的精细运动评分(89.15±13.12)、粗运动评分(93.35±17.95)、适应性评分(99.05±17.25)、语言评分(95.61±16.12)及社交评分(96.51±19.14)等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小儿脑瘫患儿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促进患儿的健康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脑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干预,实验组给予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康复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使用物理疗法(PT)(以Bobath法为主)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PT(以Bobath法为主)及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更加明显,是治疗小儿脑瘫合并癫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康复的综合康复治疗,其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儿童脑瘫康复还集中在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专科医院康复科和康复医院中。康复儿童数量多,专业的康复人员短缺的情况较为普遍。其实,社区及家庭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模式在国外脑瘫康复中运用成熟,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家庭费用支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崔玉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63-106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脱水治疗、改善脑功能、肠溶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及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控制率治疗组为78.00%,对照组为5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灵敏、MMSE两组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综合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DQ评分均较之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DQ评分较之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3%,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GMFCS评定等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A组采用循证护理, B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情恶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6%, 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9%;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情恶化率为7.35%,低于B组的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9.71%,高于B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病情,其康复率高,恶化情况控制好,家属对护理满意,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4年10~12月198例脑瘫患儿及照料者,采用SF-36量表和自制调查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和基本资料收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年龄与照料者生活质量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领域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照料者年龄与照料者生活质量生理职能领域得分呈正相关(P<0.05);照料者文化水平与照料者生活质量总体健康外的其他领域及总分呈正相关(P<0.05);照料者经济水平与照料者生活质量生理职能领域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生活质量除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外的其他领域得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示患儿年龄、康复机构,亲属关系,照料者性别、年龄、文化及经济水平、婚姻状态8个因素对照料者生活质量有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患儿年龄、亲属关系、照料者性别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患儿年龄、亲属关系、照料者性别为影响脑瘫患儿照料者生活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现实中需改善脑瘫照料者生活质量,保证他们更好地参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