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内脑膜瘤及误诊为脑膜瘤的颅内其他肿瘤8例(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癌、大脑室管膜瘤母细胞瘤、脉络裂胶质母细胞瘤、枕部血管外皮细胞瘤各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桥小脑角池神经鞘瘤各2例)的SWI特点。结果常规及SWI序列上,18例脑膜瘤内均未出现出血信号,常规序列上仅能显示瘤体内较粗的血管结构,而SWI序列上可以清晰显示粗细不等但排列有序的血管结构;8例其它脑外肿瘤均出现大量斑片状或点状微出血灶,肿瘤血管形态各异、排列紊乱。结论与常规序列比较,SWI更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内微出血灶及血管结构特点,可为颅内脑外其他肿瘤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用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36例,术前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包括T1 WI、T2WI、T2-FLAIR及T1增强)扫描和SWI序列扫描,比较MRI常规序列、SWI序列进行分级的符合率.依据病理分级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出血灶体积、肿瘤内血管数目SWI的检出情况,采用F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果 SWI及MRI常规序列诊断与术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分别是75%和55.56%,SWI术前分级与病理符合率较高.在SWI,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瘤内出血体积、瘤内小血管数目总体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胶质瘤瘤体内微出血体积、瘤内小血管数目在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胶质瘤的SWI序列图像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SWI可作为MRI常规序列的补充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术前分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MR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甲状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甲状腺患者(其中包括20处恶性病灶,71处良性病灶)入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 MRI 扫描及 SWI。对比分析二者位置、体积、SWI 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肿瘤内磁敏感低信号区(ITSHIA)最大径、最大径评分、ITSHIA 频数评分及面积比率评分的差异。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病灶在位置、体积、SWI 图像的 SNR、CNR 方面无统计学差异(χ2或 t=0.014,0.286,0.927,1.169;P =0.907,0.778,0.368,0.259);甲状腺良性病灶 ITSHIA 中的最大径(1.90 mm±0.32 mm)、最大径评分(1.33±0.47)、频数评分(1.04±0.20)、面积比率评分(1.09±0.28)分别低于甲状腺恶性病灶 ITSHIA 中的最大径(3.39 mm±0.79 mm)、最大径评分(2.25±0.44)、频数评分(1.40±0.68)、面积比率评分(1.7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或 Z=12.629,5.788,3.415,5.795;P=0.000,0.000,0.001,0.000)。结论SWI 血管结构半定量评分法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的SWI表现,从肿瘤内微出血的角度评估SWI鉴别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18例脑转移瘤的常规MRI及SWI表现,并进行半定量评分(肿瘤出血检出率、肿瘤内磁敏感信号)。结果常规MRI与SWI对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的确诊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65,P=0.607);常规MRI、SWI分别与二者联合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13;χ~2=3.971,P=0.046)。SWI对两种肿瘤的出血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80),对两种肿瘤的血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能够直观显示肿瘤内的磁敏感信号(包括微出血及血管结构),常规MRI与SWI序列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轻型颅脑损伤(mTBI)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在13~15分、CT检查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外伤后1~7d内行MRI以及SWI扫描.分别记录SWI检出微出血灶的数量及部位.根据是否有微出血存在,将病例组分为微出血阳性组[SWI(+)]以及微出血阴性组[SWI(-)];对两组GCS评分进行对照分析.将病例组微出血灶数目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例mTBI在SWI序列可见54处微出血灶,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枕叶灰白质交界处.SWI(+)组以及SWI(-)组的GCS评分分别为13.4±0.5、14.7±0.4,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微出血灶个数与GCS评分有相关性(r=-0.821,P=0.000).结论:SWI能显示轻型颅脑损伤中CT以及常规MRI图像不能发现的微出血性病变,提示创伤性轴索微损伤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初步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13例和低级别胶质瘤11例,均做了MRI平扫、增强扫描和SWI,按照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肿瘤分级,由两位神经放射诊断医师对SWI肿瘤内的低信号进行评分,分析测定两组肿瘤的SWI低信号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11例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出现明显低信号(敏感性84.6%),7例低级别组肿瘤内出现明显低信号(特异性36.4%),高级别组肿瘤低信号评分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7.
磁敏感加权序列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22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按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规定的胶质瘤分级标准分为2组,高级别组(Ⅲ~Ⅳ级)l3例,低级别组 (Ⅰ~Ⅱ级)9例.使用GE 3.0T MR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CE-T1WI)和SWI序列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序列比较,并与病理对照分析.SWI序列的参数如下:TR=35 ms,TE=20 ms, FA=15°, 层厚2 mm.分析SWI显示的肿瘤内静脉、出血及其代谢产物在2组脑星形细胞瘤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SWI显示的出血及小静脉在2组星形细胞瘤中存在明显差异.SWI在显示肿瘤的小血管及出血方面比常规序列更敏感.结论 SWI对于脑星形细胞瘤内静脉和出血方面显示清晰,有助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磁敏感成像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和SWI检查,11例患者行MRS检查。由两位高年资神经放射诊断医师对SWI肿瘤内的低信号进行评分,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4例高级别胶质瘤中12例瘤内出现不同程度多发斑片状、索状低信号,病理学证实为瘤内出血及瘤内血管;11例低级别胶质瘤中3例瘤内未出现明显低信号,6例瘤内出现少许斑点、线状低信号,病理证实为瘤内血管,2例瘤内可见少量斑片状低信号,病理证实为瘤内出血。高级别组胶质瘤内低信号评分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结论:不同级别胶质瘤在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有明显差异,SWI有助于术前对胶质瘤分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肿瘤内部结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颅内肿瘤内部结构的能力.资料与方法 对21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1WI、T1WI+增强T1WI]和SWI,其中7例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5例于增强前后行SWI.将所有图像传至工作站详细记录肿瘤内部结构,SWI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获得.并将SWI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例共23个肿瘤病灶.SWI对肿瘤内出血灶检出率为91.3%,常规MB序列为34.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在8个肿瘤病灶中发现了18个钙化灶;SWI对肿瘤坏死及实质部分的显示也与常规序列接近;SWI在22个病灶中显示了肿瘤相关静脉,常规MR序列未能显示,7例中MRA显示2例肿瘤内部血管;增强后SWI能显示的细小静脉结构更多,对出血灶和小静脉显示更加清晰;SWI对肿瘤内部结构描述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SWI在显示细小出血灶、肿瘤相关静脉结构等方面优于常规MR序列,是研究肿瘤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I显示DAI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6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常规MRI与SWI在显示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分别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 SWI显示DAI病灶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呈"斑点"状、"串珠"状、"线条"状明显低信号病灶;常规MRI序列检出96个病灶,SWI检出511个病灶,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01,P=0.000)。常规序列检测病灶总体积约29.09 cm3,SWI显示病灶总体积约为66.95 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0)。SWI显示病灶数目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96,P=0.000);SWI显示病灶体积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52,P=0.000)。结论 SWI在显示DAI病灶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