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9岁。以间断发生抽搐18年就诊。患者于8个月时因感冒全身抽搐,此后间断发作,发作间隔由一天两次到一月一次不等,持续约2~3min,情绪激动或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发作间期无任何症状。否认家族癫痫及神经纤维瘤病史。体检:Bp:95/50mmHg(1mmHg=0.133kPa),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7岁,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伴右眼不适,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血压,脉搏)未见异常,无明显阳性神经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并获取手术标本的MR图像,对照图像切面对6例肿瘤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使病理切片与MR图像保持一致,对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毛细血管染色.结果 单发性病变14例,分别发生于髋部4例,腹壁3例,腋窝2例及肢体5例.多发病灶1例发生于髋部及肢体.肿瘤沿着肌肉长轴生长.病灶边界不清(5/15),病灶部分边缘呈爪状生长(9/15),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略不均匀,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号(15/15),无坏死及出血,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镜下见肿瘤由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不同区域的成分比例不同.密集细胞区域信号较高,而胶原纤维区域为低信号.肿瘤内见较多血管壁完整的毛细血管.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傅立平  包迎伟  纪建松   《放射学实践》2010,25(6):700-70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头昏乏力3个月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MRI表现:平扫可见顶部中线偏左侧不规则肿块,T1WI为不均匀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横断位上最大径约48mm×66mm,高度约41mm,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强化,肿块与软脑膜关系密切,呈脑膜尾征,邻近脑组织呈受压改变,轻度水肿,肿块包绕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6.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Iym-phadenopathy,AILD)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理变化复杂,一般不为临床及影像医生熟悉,常被误诊.本文报告2例检查资料齐全的AILD并综合国内外文献复习,讨论其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3年前发现右乳肿物,肿硬无压痛,未进行任何治疗,肿块大小无变化。3个月前(产后8个月)出现右乳肿胀并逐渐增大,无痛。体检:右乳大小约为30 cm×30 cm,红肿,质韧,皮肤表面可见皮下有直径约5 mm充盈静脉,下方5点位可及质硬结节,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不活动,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窝可触及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简称AIL),是近年来新认识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常易侵犯胸部(1),其X线表现比较特殊,现将我们遇到的均经淋巴结活检证实的5例报告于后,并结合国内文献(2-4)作一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赵大伟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72-1074
杆菌性血管瘤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和杆菌性紫癜(bacillary peliosis)作为新的机会性感染出现在AIDS流行的初期,它们都是由横塞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过去认为是rochalimaea henselae)和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或rochalimaea quintana)感染引起。这两种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实验室中培养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6岁。因左下腹疼痛行B超检查发现左胸腔肿块,无发热、咳嗽,活动时有轻微气急。体检:左下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29岁.因右下腹部偶发隐痛行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包块,无皮肤黄染、贫血,无恶心、呕吐及乏力、消瘦等症状.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双侧颈部可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部软,右下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颈部超声示:双侧颈部椭圆形低回声光团,左侧大小约1.9 cm×0.6 cm. 腹部CT增强扫描及CTA示:右下腹部血供丰富包块,包块周围见较多动脉供血及较粗大回流静脉早显.考虑血管畸形可能性大(图1~4).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筋膜炎于1995年最早报道,是一种发生于浅筋膜的反应性自限性良性纤维增生性病变,其原因不明。既往曾被称为浸润性筋膜炎、假肉瘤性筋膜炎或假肉瘤性纤维瘤病等。  相似文献   

14.
孙春锋  陈莹  杨明慧  朱纪吾  顾春燕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56-1057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在临床上虽常见.但其应用医学影像学检查少见,MRI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对于软组织病变显示极佳,笔者对1例复发DFSP进行MRI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术中所见,并对4例大体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和特殊染色.结果: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边界不清10例,边缘呈爪状生长;边缘清晰1例,可见假包膜.术中见7例与邻近血管粘连,4例累及邻近神经.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特点,并能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作为诊断侵袭性纤维瘤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方圆  覃杰  孟晓春  谢培根  金亦   《放射学实践》2010,25(8):936-936
病例资料 患者,女,23岁,1个多月前偶然发现右侧大腿近端内侧有一栗子大小肿物,质软,轻压痛,未予治疗。近1个月肿物逐渐增大至半个拳头大,质较前硬,无疼痛。患者无发热、四肢关节疼痛及外伤。  相似文献   

17.
1病历简介 男,31岁。间断性四肢抽搐10余年,头外伤3个月,听力下降2个月,视物不清5天入院。无明显诱因四肢抽搐10余年,每年发作1-2次,发作时紧握双拳,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伴意识不清,小便失禁,每次持续2-3min,以夜间发作及劳累后明显。入院前3个月从床上摔倒在地,当地医院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15岁.未婚,未育,月经规律,无痛经.左侧卵巢成熟型畸胎瘤术后3年,发现右侧盆腔包块2年.腹软,下腹可扪及一"儿头"大小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彩超:子宫切面大小形态正常(约7.6 cm ×3.3 cm×4.6 cm).平位,包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居中,增厚,约0.8 cm.官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双侧附件区显示不清,子宫后方可见一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23 cm×11 cm,边界清楚,囊性包块下段囊壁可见突起组织.陶氏腔未见液性分离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9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40余天,再发2 h入院。患者于40天前就餐时突发眩晕,视物成双,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入院体检:中度昏迷,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间断性头痛、头晕2年,无发热、恶心、呕吐,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查体:神清,双瞳正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颈软,无抵抗感,四肢肌张力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头颅CT平扫:左侧小脑半球见一团块状囊实性肿块影,呈混杂密度,其内多发点状、条片状钙化,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强化,邻近颅骨受压稍变薄(图1).颅脑MRI平扫:左侧小脑半球见一团块状混杂信号灶,其内见囊变区及点状、条状钙化灶,灶周水肿较轻(图2).术前诊断:囊性脑膜瘤并钙化、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不除外少见部位少突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