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凡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上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脑实质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常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归属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范畴。我科自2001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腰椎穿刺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以及外伤性蛛网下腔出血105例的CT征象。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为脑池铸型高密度影,脑沟、脑内线状或雾带状高密度影。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灶性或普遍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结论:CT扫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对3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26例经常规治疗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各临床征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解除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相关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CT和DSA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病因并进行积极治疗。结果: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4例造影阳性,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2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AVM2例,DAVF1例。2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栓塞13例,2例术中破裂,其中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在6~12个月随访5例行血管造影,瘤体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自发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脑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动脉瘤等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关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752-2753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迅速缓解病情,明显减少了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秀峰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52-165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泵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泵入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各临床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泵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明显降低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病死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15-1516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加用头痛宁胶囊和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头痛减轻情况、脑脊液恢复、头痛缓解时间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头痛宁胶囊和尼莫地平来予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静脉留置管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有报道指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12%的病例有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的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及其分解产物是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因子,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阻断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理反应。作者2004年11月~2005年12月采用小直径静脉留置管持续腰大池引流(LD)治疗tSAH48例,对照同期腰椎穿刺34例及硬膜外麻醉管LD35例,发现该方法既能免除反复腰穿造成的感染风险,又能明显降低硬外麻管堵管的现象,改善患者预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我科于2002年以来对300例患有外伤性、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及合并三、四脑室积血铸型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均给予止血、抗纤溶、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降低脑氧耗量、清除脑氧自由基、促进损伤神经组再生的治疗。治疗组应用腰大池引流技术,对照组应用常规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比较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的有效必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应用腰大池引流技术治疗下腔及脑室内积血患者总有铲率达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0.5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引流技术明显优于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69例SAH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39例)腰椎穿刺置管稳压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间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结果 治疗组头痛减轻程度、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未增加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 腰椎穿刺置管稳压引流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临床疗效观察杨发荣,杨凌岩我院急诊科3年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0例,均经腰椎穿刺诊断为SAH。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本组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60岁,...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并均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观察组头痛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安全、简便、实用,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e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及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由于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由于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其早期临床特点,评价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地位。方法对9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出血部位、早期临床特点、预后及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疗效。结果92例患儿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50%);其余依次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31.52%)、脑实质出血(5.44%)、硬脑膜下血肿(3.26%)。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26.09%)或抑制症状(56.52%);也可出现呼吸改变(19.57%)、意识障碍(13.04%)、反射异常(89.13%)等表现。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组38例恢复正常,3例出现后遗症(后遗症率7.32%);而未采用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组则有11例出现后遗症(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宫内窘迫、异常分娩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高压氧和/或连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能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分析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76例患者置管持续腰池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0d,平均7d拔管。全部病例脑脊液由红色渐变为无色清亮的,颈项强直消失,患者头痛减轻或意识障碍改善,开颅手术者骨窗压力明显下降,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有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注意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并精心观察和护理,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较快的使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以静脉留置管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有报道指出[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12%的病例有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的研究认为[2],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及其分解产物是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因子,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阻断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理反应。作者2004年11月~2005年12月采用小直径静脉留置管持续腰大池引流(LD)治疗tSAH 48例,对照同期腰椎穿刺34例及硬膜外麻醉管LD 35例,发现该方法既能免除反复腰穿造成的感染风险,又能明显降低硬外麻管堵管的现象,改善患者预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对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ET-1、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14 d时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挛,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随着入院后伤病情逐渐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随着改良Fisher分级的增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药物,临床已有报道,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报道很少。作者从2000至2004年开始观察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尼莫地平可以促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循环明显提前改善,从而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加重,促进患者脑功能尽早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