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监护治疗危重病人水平的提高,ICU的重要性得以凸现,而ICU对各种医疗仪器的依赖程度很大.如何保证ICU设备的质量,对于避免医疗事故,保证病人安危至关重要.[1]ICU设备质量保证主要包括设备、人员及规章制度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院实施综合ICU病人质量保证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病人病种多,病情危急多变,护理过程复杂,且其家属情绪急躁,期望值较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院自2003年9月-2005年9月,在综合ICU病房对危重病人实施了质量保证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病房重点病人管理系统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回硕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十几年来建立病房重点病人管理糸统的做法及效果,实践证明,实施病 房重点病人管理不仅明显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在开展质量保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 用。提出病房重点病人管理系统是医院质量保证的重要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家一样的ICU     
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医疗与国际接轨,走中国特色的人性化医疗道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日前,笔者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卫生署所辖医院研修,对这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人性化管理感触颇深,为此成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对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的外科ICU,有很多“索引”—— 早在1986年,该院就成立了外科监护病房,并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正式成立了危重医学科;  相似文献   

7.
禹波  侯英  黄岩 《山东卫生》2007,(6):59-61
ICU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英文缩写。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医附院)ICU成立10年来,已抢救危重患者数千人,抢救成功率90%以上。患者和同行给这里的领头人孙运波医生送了一个雅号——“救命1号”。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人们开始认识到危重病监护和危重病人生理状态监护的重要性已有上百年了,这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直接观察法和21世纪初的触诊法。最近20多年来,在医院里设置危重病监护病房(ICU),并对危重病人进行24小时时监护已成为医院的例行常规,危重监护技术和有关设备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呼吸测量和血液动力学测量。  相似文献   

9.
ICU与非ICU病房致病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年华  褚云卓  王倩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16-15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菌谱情况,对其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进行比较,为不同病区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VITEK-2和细菌鉴定(API)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U病房排在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占22.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株,占1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0株,占8.6%)、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占6.7%)、白色念珠菌(37株,占6.4%);非ICU病房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58株,占16.4%)、铜绿假单胞菌(296株,占1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4株,占8.9%)、肺炎克雷伯菌(188株,占8.6%)、金黄色葡萄球菌(184株,占8.5%);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结论ICU病房以条件致病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程度明显高于非ICU病房,对ICU病房应该单独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0.
ICU危重病人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琳  王玉琴  李军 《工企医刊》2009,22(2):70-71
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也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一项非常实用而重要的技术。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因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在良好的医护配合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患者的通气与供氧,是逆转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键。现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ICU微创方法气管切开病人57例,将抢救护理配合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苏红霞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4):F0004-F0004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而多发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病人因环境陌生病情危重,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孤独、抑郁等心理行为反应,对治疗护理不利。因此,及时分析病人心理,了解其心理变化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通过对153例神志清醒的多发伤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析ICU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测治疗与非理病房或称加强医疗病房。是医院的一种特殊结构。是危重人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它以现代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对病人实施严密的监阅和集中治疗、护理,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但是很多病人在治疗期间却因诸多的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良情绪和因疾病引起精神障碍,不利于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膈肌损伤手术是在全麻醉下进行的,手术后病人常需在ICU进行监测和治疗。我院在2000年至2006年中治疗穿透性膈肌损伤病人38例,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基于3层C/S结构的ICU病房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架构、系统组成、功能与特点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5.
ICU病房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医原性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诗 《医疗装备》2005,18(2):35-36
粘贴电极部位皮肤过敏。轻者瘙痒、发红,重者形成小水疱。皮肤接触电极时间越长,过敏越多。  相似文献   

16.
1.ICU的设置应考虑与手术室相近吗? ICU的设置应考虑与手术室相近 在综合医院外科,ICU护理的病人约占60%;ICU的设计应考虑与手术室相近,这样既方便手术后接送病人,又可减少污染。而且急诊的病人到ICU的路径要达到最短。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病种很多,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因此,医院在设计ICU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并不是ICU建成后来组建相应的机构,而是应在医疗流程满足的前提下来配置ICU。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为手卫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23年4月,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对该院17个ICU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监测表。结果 使用隐蔽观察法共观察874次手卫生时机,执行手卫生时机501次,依从率57.32%,正确执行273次,正确率54.49%。不同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差异较大。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洁员的手卫生依从率(31.97%)低于护士(63.83%)、医生(58.77%)和其他人员(58.14%);保洁员的手卫生正确率(30.77%)低于护士(58.17%)。不同岗位人员及不同手卫生时刻未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患者后未执行任何手卫生措施的比率(84.75%)高于接触患者前(41.27%)、清洁无菌操作前(30.00%)、接触血液体液后(45.4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未执行任何手卫生措施的比率(66.67%)高于接触患者前和清洁无菌操作前。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步骤不全的比率及时间不够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  相似文献   

18.
ICU护理中的问题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室(ICU)是承担危重、各类重大手术麻醉后病人的诊疗与监护及抢救工作的医疗单元。ICU护士担负着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监护、分析、紧急处理等重要的角色,责任重大。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病情的发展与转归。但因种种因素的潜在,导致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护理问题,如何去化解预防,在ICU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介绍了在抢救SARS病毒感染病人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英东广州重症医学监护中心”的建设情况,阐述了净化空调系统在ICU病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目前收治SARS病毒感染病人的特殊情况,对医院ICU病房的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供医院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地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而ICU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各种并发疾病多,预后较差以及采用多种支持治疗措施和抢救手段,更是增加了病人的相关费用,病人负担大大增加.因此分析ICU病人的病种构成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找出控制病人费用的措施,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某医院2003年181例ICU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为例,就该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