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改进换药方法,加强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的维护,降低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将已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传统方法换药)62例,改良组(改良后的换药方法换药)70例。比较两组病人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管留置时间。[结果]改良组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改进换药方法,加强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的维护,降低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将已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传统方法换药)62例,改良组(改良后的换药方法换药)70例.比较两组病人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管留置时间.[结果]改良组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预防骨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98例符合PICC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包,观察组使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比分析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PICC置管术后在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维护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在预防骨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5.
徐卫英 《全科护理》2013,(27):2538-253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不同换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比较两组局部感染发生率、皮肤受压破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局部感染发生率、皮肤受压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PICC换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局部感染,避免皮肤破损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6.
两种固定PICC导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梅  龚海芬  汪丹  王建荣 《护理研究》2007,21(30):2783-2784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8月,我们对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施行PICC置管,为预防穿刺点发生感染,对穿刺点的换药方法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透明贴膜用于PICC置管术后换药的效果,比较两者的实用性与优缺点,为临床护理人员在PICC维护过程中选用适宜的敷贴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168名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在导管维护换药过程中甲组使用10 cm× 12 cm的3M(HP)贴膜,乙组使用10 cm×12 cm的施乐辉(Ⅳ3000)贴膜.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自感舒适度、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乙组患者的自感舒适度显著高于甲组(P <0.005),显示施乐辉(Ⅳ3000)贴膜透气性好于3M(HP)贴膜.乙组患者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甲组(P<0.005),但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感染率无差异(P>0.05).结论 施乐辉(Ⅳ3000)贴膜透气性好、皮肤反应低、具有低敏性,用于PICC置管术后换药的效果优于3M(HP)贴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PICC置管患者换药准确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6名护士组成“圈”,确定“提高PICC置管患者换药准确率”为活动主题,对PICC换药患者未按时换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结果:PICC置管患者换药的准确率提高了19.7﹪。结论:运用品管圈不仅可以解决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PICC导管作为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患者留置导管期间,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重视。总结了PICC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引起穿刺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规范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中各环节的护理行为,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并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能够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在留置期间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  相似文献   

12.
改良换药法用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换药法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37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药方式,观察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2组患者感染情况以及全身和局部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病原菌感染率为10.5%,低于对照组(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身和局部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的换药方法,严格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患者PICC导管的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所致,患病率约为11.2%[1]。本病可由于瘘管口堵塞、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后用橡皮条给予引流换药,但此种换药方法存在换药时间长、换药次数多等弊端。近年来,随着伤口护理的发展,可持续释放银离子的含银医用敷料因具有抗菌性能,已成功地应用于伤口护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50例。常规组即采用纱布块剪成E字形,以套管为中心,分别以开口相反的方向放在气管导管下方切口处及导管上方,然后用胶布固定;改进组即用庆大霉素纱条围于外套管周围,导管下方纱布块同常规法,上面自纱布中心块剪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相同大小的孔,穿过气管套管外口覆盖在气管导管上。比较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疗效。结果:改进组患者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降低了皮下气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了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6.
2种换药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7.
刘淑娟  尹逊莲 《护理研究》2007,21(3):689-69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混合液换药。[结果]溃疡总治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X^2=3.92,P<0.05),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混合液外敷治疗Ⅱ度糖尿病足渍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肥胖成人脐部感染的换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部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成年人发生感染者相对较少,一般按感染伤口常规换药后很快痊愈。本例患者由于肥胖、伤口清理不彻底等原因,在外院换药半年而伤口未愈。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换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3周后患者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两种加压方法应用于PICC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有效止血、避免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加压止血方法。方法对120例PICC置管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以宽8 cm的自粘性弹力绷带缠绕2圈;实验组以8cm网状管型弹力绷带套住穿刺肢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侧上肢肿胀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穿刺点渗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实验组在避免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及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置管后采用网状管型弹力绷带加压穿刺点,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可避免穿刺侧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缩短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术后换药时间的方法.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切开排脓时用刮匙彻底搔刮伤口,清除坏死组织、不健康肉芽组织及坏死的瘘管上皮,然后局部实施压迫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切开排脓换药,抗感染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5.61±5.82)d,对照组(25.51±9.05)d,实验组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采取切开排脓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局部实施压迫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愈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