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发热、皮疹、皮肤黏膜损伤和淋巴结肿大,潜在的危险是冠状动脉受损致狭窄、栓塞,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逐渐康复,由于心血管的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症状又是可致死的并发症,故需早发现、早治疗.现将我科2005年收治的56例川崎病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黄静  熊衍君  胡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40-4440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提高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对5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全过程,即进行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护理、发热的护理、对皮肤黏膜的好、心血管系统的护理等。结果56例川崎病患儿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2岁以内发病率最高,10岁以后发病极为少见,男女之比为15:1,无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6.
2002年2月~2007年6月,我们共收治21例川崎病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43d~13岁,≤3岁14例,》3岁7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以弛张热为主,平均热程10.4d;皮疹12例,表现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等,多于发病1周内出现;球结膜充血13例,口唇潮红、皲裂12例,杨梅舌11例;颈淋巴结肿大10例,以单侧多见;手足硬肿8例,指趾脱屑或膜样脱皮14例,肛周脱皮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表现形式、误诊原因、变化、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56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首诊KD入院36例,初诊时误诊20例,冠状动脉受累36例,使用丙种球蛋白、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KD,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不典型川崎病,易误诊和漏诊,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心脏彩超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其病因不明,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总结了1994~2002年收治的56例川崎病,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的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伴血小板升高患儿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3月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56例川崎病患儿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伴血小板升高患儿,可以预防冠状动脉损害及减轻其损害程度.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时,其最佳治疗时机为发病后10 d内,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是护理的关键,同时口服阿司匹林6~8周,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同时加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重视远期随访,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川崎病的护理体会。经过及时确诊,阿斯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加强发热的观察与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血管系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阳秀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80-218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婴幼儿多发的急性发热、皮肤黏膜发疹、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其重要。本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28例川崎病患儿,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4岁以内病人占大多数,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1].我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4岁以内病人占大多数,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1].我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柳芝  ) 《全科护理》2008,6(18):1653-1654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4岁以内病人占大多数,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我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 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明显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疾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因本病可致患儿猝死,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双眼结膜充血、手足皮肤硬性肿胀、淋巴结肿大以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表现。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1例川崎病的患儿,做出全面的观察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我科2005-2007年收治川崎病患儿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其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我科2001~2004年收治川崎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在探索之中,诊断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积累临床诊治经验,本文对本院56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