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与复苏是战伤救治的两大核心能力,早期救治应在伤后3 h内实施,包括紧急救治及外科复苏两类职能,因此应强调复苏与手术能力的建设。本文重点阐述早期救治能级的能力要求,并根据国内外平时创伤救治和战时战伤救治的进展,梳理战伤早期救治能级中“手术”与“复苏”的相互关系及其关键技术,提出只有手术和复苏能力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才能为严重战伤伤员提供安全、规范、高效的救治,降低严重战伤伤员的伤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73例(平均ISS≥27分)临床资料,早期采用控制出血、骨折临时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 73例患者中,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入院后11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h,2例因伤后第3、6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未予以早期积极救治死于入院后2h内;66例存活(90.4%),死亡7例(9.6%)。结论及时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等措施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伤员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火器性血管伤引起受损机体生理改变的基本条件是急性失血。心脏及胸、腹腔大血管损伤的伤员,往往来不及抢救而阵亡。肢体大血管的损伤或其它原因大出血,可引起休克或在短时间内危及伤员生命或发生严重合并症。因此,在战伤救治中必须及时准确做好急救止血工作。1火器性血管伤的急救原则首先是止血、抗休克,以挽救伤员的生命为主,其次再考虑修复血管,重建肢体的血液循环,保存肢体,同时注意恢复功能。2火器性血管伤的分级救治火器性血管伤必须实行分级救治,严格按照本级救治范围执行战伤救治原则,分级处置,前后继承,逐级补充,最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对创伤患者伤情特点的认识增加,损伤控制性手术(Dam 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发伤涉及多个部位、需多学科联合救治,因而临床救治难度大,急救手术时间长,应优先采用DCS的策略[1]。DCS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复杂创伤患者的病死率[2]。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条件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救治严重多发伤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应用DCS,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1严重创伤救治中DCS概念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随着麻醉、复苏及外科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能够完成几乎任何复杂手术,以肝叶切除止血为代表的、激进的一次性确定手术盛行一时。但随着临床病例进一步积累,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高居不下,术后出现了如MODS、ARDS等严重并发症,这一客观现实迫使外科医师转变思维方式[3]。为减少手术死亡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1993年Rotondo等[4]首次提出了“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随后外科医师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开始主动实施分期手术,并逐步形成了DCS应分为三个阶段的救治原则:初始简化手术、复苏和确定性手术。DCS在严重创伤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5]。2严重多发...  相似文献   

5.
<正>解答:损害控制复苏的理论来源于"损害控制外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大量失血、严重休克的创伤患者伤后立即出现凝血紊乱,而早期救治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凝血紊乱的纠正。损害控制复苏主要针对大量失血、严重休克的患者,其基本原则是迅速识别具有凝血紊乱风险的患者,早期纠正凝血紊乱。其基本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院前控制液体输注的量和速  相似文献   

6.
重视损伤控制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损伤控制神经外科的理念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创伤外科领域中提出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救治原则[1],即在救治危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早期不进行复杂、完整的手术,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或稳定后,择期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其技术步骤包括:初步复苏的同时进行止血和污染控制手术,纠正体温不升、酸中毒、凝血障碍等致死性衰竭,最后择期再手术.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骨折是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一种战伤类型,其中大部分为四肢骨折,同时并发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我国战伤救治过程采用的是分级救治、逐级后送的原则,而对于骨折伤员,同样要经过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一系列过程[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军队卫勤学术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战伤救治原则,不仅有认识上的飞跃,也有理论上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战伤救治原则中的某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商榷和探讨。1关于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原则由于战时环境与平时有很大差异,战伤伤口通常被认为足污染的,且手术治疗需要在数个阶梯上连续进行。因此,对战伤必须坚持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原则。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清创的时间和方法上有待作进一步探讨。一般认为伤后6h是早期清创的时限。近年来,有些实验研究表明,在伤后1h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颅脑战伤在医疗救治机构中约占全身各部位战伤的14—17%,其阵亡率、伤死率和伤残率属各部位伤之首。 1862年Mclead报告Crimean战争中颅脑伤的死亡率为73.9%。1918年Cushing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Ⅰ战)火器性颅脑伤的救治经验,提出早期一次彻底清创的原则,使死亡率降为28.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Ⅱ战)中,实行分级救治,伤员后送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应用损害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方法和手术原则分为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比较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指标均优于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  相似文献   

12.
眼战伤数字化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对眼战伤做到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研究和制定统一的眼战伤数字化分类标准。方法:用科学的战伤分类标准,在总结战时眼伤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收容分类、后送分类和救治分类的需求,伤情、伤因、伤势和致伤部位,以及救治、后送等进行数字化分类研究。结果:通过数字化处理,将眼战伤分为眼附属器损伤和眼球损伤、眼眶损伤3大类,按眼战伤的伤势分为轻伤、中度伤和重伤,救治措施分为紧急非手术、紧急手术和专科非手术、专科手术等。结论:通过数字化分类,使眼战伤的救治、分类及后送等卫勤保障更科学、快捷,以减少眼战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腹部创伤救治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腹部创伤伤情日益复杂且常为多发伤,对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钝性伤、穿透性伤为目前认可的更合理的分类。创伤评分和器官损伤分级直接关系治疗的选择、预后的评估和评价救治水平。现代影像学技术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水平;动脉造影栓塞是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严重肝伤和胰十二指肠联合伤仍是手术治疗的难题;损伤控制外科渐受更多关注。腹腔间隙综合征、致死三联征(凝血障碍、低温、酸中毒)和严重感染等是术后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入选的56例患者中,4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75%,死亡14例,其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6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例,因ARDS死亡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减少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战时伤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战时伤员的救治,必须实行分级救治的原则,即阵地救护、后送,确定性治疗和专科处理等。尽管如此伤员仍有死亡。伤后的死亡率,取决于后送和救治是否迅速和适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军的伤死率为4.5%;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因有空运后送,伤死率下降为2.4%,侵越时2%。在战场上,死亡同受伤人数的比例通常为1:3~4。武器杀伤力在提高,而战伤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就在于外科技术和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F0003-F0003
一、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救治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院前急救网(1985年),院内早期救治,手术、重要脏器功能支持监护及治疗一体化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广泛开展合理容量复苏、损害控制外科策略、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胃镜下止血及手术等新技术。近年来通过规范院内早期救治流程,应用64层VCT等,  相似文献   

17.
颅脑战伤主要指战时兵器装备和战争环境造成的颅脑损伤, 具有救治难度大、后送困难、伤死率高等特点。颅脑战伤的野战外科救治既与伤情特点有关, 也与战争规模、作战样式、作战地域及武器威力等因素有关。近年来, 国内有关颅脑战伤特点及野战外科救治的综述性报道甚少。为此, 笔者就2001年以来外军有关颅脑战伤特点及野战外科救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国内相关基础研究和战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PDI)患者的救治模式。通过1例PDI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介绍损害控制外科(DCS)理念结合分阶段治疗(SBS)实践这一治疗模式在PDI为主的腹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水浸泡对犬弹烧复合伤血气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历次战伤统计表明,海战较陆地战斗有更高的死亡率,其中弹烧复合伤在战斗减员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海上作战特殊,伤员受伤落水后,早期救治难以在外科救治黄金时间(伤后6~8h内)内开展,最基本的救治至少也需要4~6h,因此如何对海上这类伤员进行救治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建立海水浸泡弹烧复合伤模型,研究海水浸泡对弹烧复合伤动物血气及酸碱平衡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救治原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