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某铜冶炼企业296名接砷工人的尿砷、发砷。结果显示,尿砷超标26人,超标率10.5%;发砷超标66人,超标率22.3%;尿砷与发砷超标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接砷工人体检时尽可能检测发砷,条件允许时应同时检测尿砷、发砷。 相似文献
2.
3.
急性砷中毒患者尿砷和发砷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慢性砷中毒患者发、尿中砷含量的研究较多 ,但急性三氧化二砷 (As2 O3 )中毒者发、尿中砷含量有何特点 ,以往未见报道。我们于 1997年 3月成功地抢救了 5 9例因误食含高浓度As2 O3 的面粥导致急性砷中毒的患者[1] 。我们排除了进食后剧烈呕吐及资料不完整者 ,对其中 17例患者发、尿中砷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一、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共观察 17例患者 ,男 9例 ,女 8例 ,年龄 15~ 5 9岁 ,均在同一食堂就餐 ,因进食含As2 O3 的面粥而中毒。经鉴定面粥中As2 O3 含量达 5g/L。所有患者均为进食后 1h来院就诊 ,患者服砷量是根… 相似文献
4.
砷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黄天负,刘圣涛砷可使动物致癌,亦可使人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1,2],但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影响报道尚少,为此,我们对某冶炼厂接触砷作业的工人外周血SCE频率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既可通过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因此,对职业接触者进行生物监测,能更全面地评价TNT进入人体的负荷量。TNT在人体内经代谢后以TNT原形及氨基类代谢物经尿排出,最近的研究也证实[1],2,6—二硝基—4—氨基甲苯(4-... 相似文献
6.
7.
在冶炼或焙烧各种夹杂砷化物的矿石时,常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等砷化物〔1〕,而砷对作业工人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癌变〔2〕。为更进一步了解砷对作业工人的危害,为企业制定劳动卫生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某冶炼厂不同车间及没有砷接触的作业工人(对照组)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冶炼厂综合、熔炼、硫酸车间的384名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其中男性294人,女性90人,平均年龄35.5(19~56)岁,工龄17.5(1~34)年;另选择该厂没有接触砷的生活服务公司,机关幼师及后勤人员141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7人,女性54人,… 相似文献
8.
氢氟酸接触工人的尿、血和发的监测KoichiKonoetal为了确定氟化氢(HF)工作环境中HF浓度与接触工人血清、尿液和头发中氟浓度之间的关系,作者检查了142名接触HF和0237名无接触工人班前班后之血、尿和头发样本。结果显示接触工人班前血、尿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发砷含量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相关病例61例,对照组61例按年龄及孕周11配对。检测分析研究对象的发砷含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砷含量(中位数)病例组孕妇(0.098μg/g)高于对照组(0.066μg/g);病例组胎儿心脏畸形简单型孕妇发砷含量(0.0892μg/g)低于复杂型(0.1227μg/g);复杂型中合并2种、3种和4种心脏畸形孕妇的发砷含量分别为0.1177、0.1212和0.1429μg/g;多因素分析发现,孕妇发砷含量、孕妇为家庭主厨、孕期接触化学制剂是CHD的危险因素;孕前食用乳制品为CHD的保护因素。结论胎儿CHD发生与孕妇发砷含量水平有关,发砷含量越高胎儿CHD风险越大。在孕前保健时对发砷含量较高的妇女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胎儿CH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某冶炼企业作业工人尿砷和血铅检测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企业职工的尿砷和血铅含量及对超标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了解工作环境中砷、铅对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集某冶炼厂一线作业工人的169份尿液和血液,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进行尿砷和血铅含量捡测。结果 169名工人中,有25例尿中砷含量增高,45例血中铅含量增高,其中14例尿砷和血铅检测结果同时增高,分别占体检人数的14.79%、26.63%、8.28%。且男性血铅异常百分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部分砷、铅超标工人出现头昏、腰背酸痛、全身乏力、精神睡眠差、胃肠消化道症状及血、尿常规、肝功异常。结论该企业生产环境中砷、铅已对职工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应加强作业环境监测,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职业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急性食入性砷化物中毒患者尿砷、血砷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北京100076)王善雨,高春玉,石焕洲,郏付礼为观察急性食入性砷化物中毒后砷的排泄和血砷的变化情况,我们对空军某部砷化物中毒患者的尿、血进行了砷含量检测和分析。现将有关情... 相似文献
12.
接氟工人尿氟含量和空气中氟化物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氟工人尿氟含量和空气中氟化物的浓度董恭领,赵宏伟,狄官营,汤占社为了解氟作业工人尿氟排泄规律,我们对不同接氟工种工人的尿氟排泄规律进行了探讨。一、对象与方法按接氟作业工种的不同,选择了氢氟酸生产工人26名、氢氟酸回收包装工人10名、萤石粉碎工人16... 相似文献
13.
从某锡冶炼厂随机选择健康的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尿中砷含量。尿砷中位数为268.34μg/L,男女尿砷中位数分别为274.97μg/L、250.01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砷含量与工龄、年龄均不相关(P0.05),且各车间工人尿砷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尿砷超标工人的临床表现以类神经症和皮肤损害为主,提示应加强暴露人群尿砷监测,发现高危人群及时调离砷接触岗位。 相似文献
14.
在酸性介质中,利用硫酸、硝酸、高氯酸的氧化作用,消解尿液,破坏尿中有机质,使铅呈离子态,然后1%HN03定容于20ml,直接进样测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对486名职业接触砷工人的尿砷、肝功酶谱及肝功等指标的测定,探讨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各种指标的敏感性。方法 根据尿砷的测定值将486名砷作业工人分为二组,第一组3 3 8名,尿砷小于0 . 1mg/L ,均值为(0 . 0 6±0 . 0 5 )mg/L ;第二组14 8名,尿砷大于0 . 1mg/L ,均值为(0 . 17±0 . 0 6)mg/L ;选取无肝脏毒物接触史的工人10 0名为对照组,尿砷的测得值为(0 . 0 2±0 .0 3 )mg/L。测定各组工人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 砷作业工人无论第一组还是第二组尿砷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一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仍属正常参考值范围;第二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ALT、AST和GGT活性明显高于第一组,ALT、AST活性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他肝功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比较不同工龄砷作业工人肝功酶谱的变化,工龄10~15年的工人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工龄≥15年时,血清ALT、AST、GGT、ALP的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ALT和AST活性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职业接触砷的工人尿砷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泗洪县高砷区居民体内砷的蓄积与排泄情况。方法在泗洪县选择一个高砷村和一个对照村,在每个村分别采集不少于20名30岁以上成年人的尿和头发样品,测定其砷含量。结果高砷村的尿砷、发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村(P<0.05)。高砷村的男性尿砷、发砷含量和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村尿砷含量、发砷含量和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泗洪县长期暴露于高砷环境但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人群,尿砷含量和发砷含量都要明显高于当地非病区正常值,且尿砷含量、发砷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职业健康检查 ,探讨广西冶炼厂砷作业工人尿砷含量与年龄、性别、接触工龄、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方法对砷作业工人现场实施体检 ,体检项目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砷作业工人尿砷含量与年龄、性别、接触工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与全身乏力、四肢酸痛、口内金属味、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体征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该冶炼厂作业工人尿砷含量与年龄、性别、接触工龄关系不大 ,与临床表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铸造作业工人与工作有关疾病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铸造作业工人与工作有关疾病进行了17年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铸造工人呼吸性疾病、心脏病、高血压、消化性疾病、腰背痛以及关节炎的人年经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值随铸造工龄而增加;对工种分析显示,“清理工”职业危害最严重,其次是“浇注工”、“造型工”和“配砂工”;吸烟可使某些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增加。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后,除心脏病和高血压外,其他疾病人年发病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测定尿砷和发砷在防治接砷工人的职业性中毒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砷中毒诊断标准。为了探讨尿砷、发砷的参考值及其有关因素,我们对正常无接砷史及接砷工人分别作尿砷、发砷的测定,提出尿砷、发砷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