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上唇瘢痕组织瓣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应用Millard术式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时 ,不切除上唇瘢痕 ,而是用以形成两型瘢痕组织瓣 ,用来矫治不同情况的鼻畸形。结果 应用本法共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4 7例 ,皮瓣全部成活 ,矫治畸形效果良好。结论 本法利用上唇瘢痕组织血运仍然存在的特点 ,形成瘢痕组织瓣 ,增添了可供利用的组织量 ,并且与唇裂继发畸形矫治的一般术式相结合并常规应用 ,根据唇裂继发畸形的特点 ,形成了一种与唇裂修复术不同的唇裂继发畸形矫治术的特有术式 ,特别适于矫治可供利用的组织量不足时的鼻畸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43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18~31岁,平均23.6岁。左侧26例,右侧17例。唇裂采用MillardⅠ式修复15例,MillardⅡ式修复28例。唇裂修复术至此次手术时间为15~30年,平均21.7年。术中切取双侧口轮匝肌肌瓣,水平分成上、下两层;双侧下层肌瓣相互重叠缝合,上层肌瓣形成榫卯型结构,缝合于皮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3.4个月。双侧人中嵴隆起、对称,人中凹形态接近正常,上唇动态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38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能较好恢复解剖结构,术后获得良好上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朱格非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3,9(1):21-23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患者人中嵴平坦或凹陷畸形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60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分别通过口轮匝肌垂直肌瓣和口轮匝肌榫卯型肌瓣矫正人中嵴畸形.根据术后患侧人中嵴高度、动态表现、手术瘢痕宽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制定量化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6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口轮匝肌榫卯型肌瓣矫正人中嵴高度、患者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口轮匝肌垂直肌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口轮匝肌解剖学结构,利用榫卯型肌瓣修复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叠褥式缝合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重建患侧人中嵴的方法.方法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施行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整复术,同时采用重叠褥式缝合法重建人中嵴.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治疗23例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随访3~11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19例非常满意,2例效果一般,2例效果欠佳.结论 通过重叠褥式缝合法可增高人中嵴处的肌肉厚度,加深人中凹,使部分患者人中嵴的外观接近正常.人中嵴的静态美与动态美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李丽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9,5(3)
目的 重视人中窝不显和移位的修复,从而提高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 首先测量面部正中线和人中窝中线,然后参照健侧人中嵴,确定患侧人中嵴的位置及切口线,根据面部正中线与人中窝中线在人中窝顶部分开的距离,调整人中窝的位置。结果 84例是在初次手术时进行人中窝修复,其形态自然,人中凹陷明显。41例是在继发畸型手术时修复人中窝,其面积缩小、人中凹陷变浅。结论 人中窝在上唇形态中占重要地位,其修复在改善“唇裂面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侧人中嵴的重建方法.方法 本组对6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的患者施行Ⅱ期唇裂整复术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利用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垂直褥式隆起缝合,使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较厚,皮肤缝合后患侧即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整复术中,利用口轮匝肌的功能复位加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垂直褥式隆起缝合,重建人中嵴,可使人中凹显现,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口轮匝肌瓣垂直交叉法在继发唇裂人中嵴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发唇裂修复下术中,患侧人中嵴的修复对重建上唇的正常外观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手术方法报道,包括皮下旋转皮瓣或肌肉瓣、皮下耳软骨移植、肌腱移植以及下唇的Ahbe瓣等,但均存在供区受损或移植物吸收而影响手术效果等缺点。我们通过劈裂口轮匝肌后垂直交叉缝合重建自然的患侧人中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成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整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单侧唇裂术后常见的继发鼻畸形改善外形,解除其心理负担,方法 纠正鼻小柱和鼻中隔的偏斜,游离塌陷的鼻翼软骨并悬吊在对称位置,用Millard术式C瓣,鼻槛组织瓣或上唇瘢痕组织瓣延长患侧鼻小柱,必要时用假体或自体组织抬高鼻背,鼻尖和丰满鼻底,1999-2000年,共修复成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50例。结果 所治疗50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纠正鼻小柱,鼻中隔歪斜,延长患侧鼻小柱软组织极为重要。广泛游离患侧鼻翼软骨并复位到正常位置固定,才能获得一个对称的鼻尖,如视需要,作鼻背鼻尖部和鼻底的充填,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瘢痕组织瓣旋转修复双侧唇裂继发红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侧唇裂一期手术后常常有红唇缺损或唇球缺失,以及两侧切口瘢痕明显。1999年以来.我们利用双侧唇裂术后的两侧瘢痕组织并将其表层去除。以前端为蒂.形成瘢痕组织瓣.旋转在唇前中央黏膜下交叉缝合.修复红唇缺损.同时达到去除瘢痕的目的。临床应用7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齿槽嵴裂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34例伴有齿槽嵴裂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者,在行齿槽嵴植骨的同时,行彻底的鼻整形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植骨区成活良好,鼻畸形较整形前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在行齿槽嵴植骨的同时,行彻底的鼻整形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并且节省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齿槽嵴裂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34例伴有齿槽嵴裂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者,在行齿槽嵴植骨的同时,行彻底的鼻整形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植骨区成活良好,鼻畸形较整形前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在行齿槽嵴植骨的同时,行彻底的鼻整形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并且节省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与I期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进行唇裂继发畸形美学修复的策略.方法 选择单侧继发唇裂120例,根据I期采用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对唇裂畸形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美学修复.对采用Millard、Tennison、矩形瓣及上三角瓣法的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后,观察上唇人中窝形念、瘢痕、唇峰形态的恢复.结果 显示原采用Millard方法、上三角瓣方法优于Tennison方法和矩形瓣方法.Ⅱ期修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I期采用的手术方式对继发畸形的程度和修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红唇双叶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旋转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泽红润血运良好,左右侧红唇组织厚度一致,口哨样畸形消失,唇珠明显.结论:应用红唇双叶瓣法可以同时矫正两侧红唇厚薄不均、口哨样畸形及唇珠不明显等多种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洁,术后效果确切,是可行的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Abbe's 瓣联合上唇人中皮瓣修复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的方法和优缺点.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将上唇人中皮瓣向上转移以延长鼻小柱,上唇部的缺损用以一侧下唇动脉为蒂的Abbe's 瓣来修复,术后10~14天行二期断蒂手术.结果:临床应用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唇瓣完全成活,上唇形态接近正常,鼻畸形矫正满意.结论:应用Abbe's瓣联合上唇人中皮瓣修复双侧唇裂继发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上唇形态,但其缺点是需要两次手术及下唇供瓣区遗留切口瘢痕,并且此皮瓣易出现静脉回流问题.因此在上唇组织量足够时,叉状皮瓣法仍是双侧唇裂继发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充分游离口轮匝肌;行鼻小柱皮瓣切口,充分游离两侧鼻翼软骨,将患侧鼻翼软骨内脚切断上提与健侧等高后悬吊固定;菱形去除患侧鼻底部分皮肤表皮,沿创缘向下垂直切开达骨膜面,形成菱形组织瓣,衬垫于鼻底深部组织充分松解后腔隙,结合鼻翼脚处V-Y或Y-V成形矫正鼻底过宽和鼻翼脚外展。结果术后外形改善明显,效果稳定。结论口轮匝肌的完全复位与功能重建在畸形修复中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整复加自体或人工材料充填能有效改善畸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唇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为1:800,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对先天性单侧唇裂多采用Tennison或Millard术式修复。无论何种方法,对白唇的修复大多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对红唇的修复则因医者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大相径庭。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侧不对称逐渐明显,遗留上唇唇红凹陷畸形(口哨唇),虽然无明显功能障碍,但影响患者的心理和参加社交活动,需Ⅱ期修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correct the secondary deformities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nose.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patho-anatomical study and the comprehension on the cleft lip nose, a new approach to correct the secondary deformities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nose was designed and used. During operation, an intranasal and marginal combining incision was made to explore the alar cartilages and to from a mucosal-cartilage flap in the nasal vestibule. After the deformity of septal cartilage and the abnormalities of the alar base on the cleft side were repaired, the total alar cartilage was repositioned and rotated with suspension and V-Y advancement to correct the nasal deformities. RESULTS: Since 1993, a total of 92 cases were treated by the above procedure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advantages for this method, and good results can be gained by repositioning the total alar cartilage on the cleft sid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