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12月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动力学变化、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2例,占38.71%,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株占50.00%、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50.00%;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发现赘生物及菌落30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29例,占96.67%;误诊1例,误诊率为3.33%;检出赘生物分布包括右心赘生物4例占13.79%、左心赘生物23例占79.31%,同时累及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各1例,各占3.45%;检出赘生物29例患者中赘生物<10、11~15、16~20、>21mm,分别占55.17%、34.48%、6.90%、3.45%。结论感性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病原学特征与生存状况,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和病原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性内膜炎老年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左心82例占82.0%、右心5例占5.0%、左右心均出现病变的患者7例占7.0%,不明确病变位置的6例占6.0%;100例患者中伴有心脏基础疾病41例占41.0%;动脉血培养呈阳性47例占47.0%,检出病原菌47株,以酿脓链球菌为主24株占51.0%;医院感染、血红蛋白<90g/L是影响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生存的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应预防控制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心脏杂音、进行性贫血及肝脾肿大为主,发生率分别为90.0%、82.0%、48.0%、36.0%;对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9株,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0.77%、17.95%、12.82%、10.26%、10.2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耐药;超声心动图显示原发性心脏疾病24例、心脏瓣膜赘生物患者46例;经抗菌药物治疗结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6.0%。结论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作出早期诊断及抗菌药物治疗结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4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血培养,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1例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以葡萄球菌最高感染率占47.62%,其次为链球菌感染占38.1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32例患者存在赘生物,75.76%的患者心脏赘生物直径为2~15mm,87.88%的患者心脏赘生物数量≤3个;超声心动图对瓣膜脱垂、瓣周漏、腱索断裂的检出率均为100.0%,脓肿、瓣膜穿孔检出率分别为75.0%、57.14%。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了解心脏赘生物所在部位、直径大小与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85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90例无心脏疾病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图敏感度为56.5%,特异度为71.1%,阳性似然比为0.65,阴性似然比0.37;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共有74例受试者检查有赘生物,最大24mm× 19 mm,最小3 mm×3 mm;其中附着于主动脉瓣45例、二尖瓣2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3例、人工瓣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比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临床上可以早期对患者进行检查,为早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死亡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发热情况、心脏栓塞、心脏瓣膜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病变位置在左侧的比例最高,为109例,占79.56%,65.69%(90/137)的患者合并有基础性心脏病,在临床表现中出现栓塞的比例最高(86.86%);超声心动图结果中,以瓣膜穿孔的比例最高(27.01%),在瓣膜异常导致的并发症中,以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最高(78.83%);血清学病原检查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19.75%,革兰阳性菌63株占77.78%,真菌2株占2.47%,以酿脓型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心脏瓣膜类型,病原体培养结果阳性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所具有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酿脓型链球菌造成的感染为主,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的因素有若干,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微生物学检验及术中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n=34,81.0%)高于血培养阳性率(n=17,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对心脏基础病因和心脏并发症的判断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基础病因及心脏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外科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及心脏听诊有杂音;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血培养阳性39例,阳性率为57.35%,病原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占46.15%;其次为葡萄球菌属等,真菌较少见,仅占5.13%;64例治愈好转,好转率94.12%,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顽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早期诊断,术前积极的抗感染,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手术矫治和内外科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心功能的损害,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临床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血液培养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利用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酿脓链球菌72株占49.7%、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11株占7.6%、肠球菌属7株占4.8%、溶血性葡萄球菌6株占4.1%;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株占11.0%、大肠埃希菌11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的类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低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崔琳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9-4550,466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其他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选取医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76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手术及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4例占5.26%,择期手术72例占94.74%,手术成功74例占97.37%,死亡2例占2.63%;7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35例,阳性率77.77%,赘生物<2mm有1例、2~15 mm有31例、>15 mm有3例;发现1个赘生物12例(其中4例为假阳性)、2个20例、≥3个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受累瓣膜阳性率82.98%,其中二尖瓣受累26例、主动脉瓣受累2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同时受累9例、其他瓣膜受累3例,瓣周漏及脓肿各2例,瓣膜脱垂11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瓣膜穿孔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心脏赘生物进行准确定位,并能确定其大小、形态、数目及伴随的心脏情况,还能提供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无心脏基础病变、并发症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提供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