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承担着各科室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为解决现状,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发布,12月1日强制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用来完善供应室的质量控制和物品安全。为了满足卫生部对手术器械质量的追溯要求和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对供应室和手术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调研后,采用B/S架构,设计了消毒供应室追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室器械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集中管理的运作和意义.方法 建立手术室术后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结果 手术器械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保障了清洗、包装及灭菌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效率,有效预防了由器械不洁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管理促进了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1 医院感染管理1.1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 (1)集中清洗消毒:通过学习卫生部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从2010年3月起全院所有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全部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以保证消毒灭绝质量,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重视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质量:临床科室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放入周转箱,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各科进行回收,回收的物品到消毒供应中心再清点.(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同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清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供应室标准化改造结束后,我院尝试着实施了手术室器械的清洗、包装全部在消毒供应室由供应室护士完成的模式.明确了各自科室的职责,完善了手术器械的下收下送、清点交接、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以保证集中式管理能够顺利实施. 1组织培训 护理部对供应室护士进行了综合考评,选出了1名手术器械包装台护士组长,明确了其职责,并与另一骨干护士均到上级医院消毒供应室进修学习,选派两名护士到手术室轮转学习两周,轮转结束后,对科内其余人员进行培训.手术室派出了两名资深护士到消毒供应室蹲点两周,现场指导手术器械的清点交接、分类整理及包装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对手术室器械护士自己清洗打包的器械(对照组)和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打包的器械(实验组)采用目测、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和残留蛋白测试三种方法进行清洗质量监测.效果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实验组合格率分别为99.74%和94.01%,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87.08%和76.53%(P ﹤ 0.01);蛋白质残留测试实验组合格率为96.67%,对照组合格率为63.33%(P ﹤ 0.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手术污染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锈渍严重,最终导致报损器械较多.为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效果较好. 1方法 1.1 手术器械的规范化处理流程 污染器械在手术室及时预处理后密闭保存→供应室工人下收器械,与手术室进行清点交接→手工初步清洗并核对数量(有锈剂的器械需用医用除锈剂除锈)→完成全自动清洗流程.  相似文献   

7.
防止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器械生锈的流程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污染器械流程化管理预处理后防锈效果。方法设观察组(2011年1—4月)与实验组(2011年5—9月)。观察组手术室白班作息时间为8∶00—12∶00、15∶00—18∶00,手术结束后污染器械用自来水冲洗后湿式保存,消毒供应中心于每日8∶00、15∶00到手术室收集手术器械;实验组手术室白班作息时间为8∶00—15∶00,手术结束后白班污染器械用自来水冲洗后湿式保存,夜班污染器械用自来水冲洗后以酶液保存,消毒供应中心于每日8∶00、11∶30、15∶00收集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将回收的器械初步清洗后目测,统计器械的生锈和报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白班器械、夜班器械生锈率分别为2.38%(935/39 283)、23.60%(8 889/37 670),实验组分别为0.25%(208/84 255)、0.39%(81/20 734);观察组和实验组的器械报损率分别为0.13%(98/76 953)、0.001%(1/104 9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手术器械的生锈率及报损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改进的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污染器械流程化管理,即增加回收器械次数,白班、夜班污染器械的预处理分别用自来水冲洗后湿式保存、酶液保存,防锈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确保器械安全使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方法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发放,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 2008年5月-2009年7月集中处置手术室器械包27 500余个,施行相应手术13 500余例,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器械装配符合要求。结论将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全程质量追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器械使用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中心通过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取得一定效果. 1 规范各类器械清洗流程 1.1 一般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 普通污染器械→多酶浸泡或超声处理→清洗消毒器清洗→清洗,漂洗,消毒,润滑,于燥→送器械包装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的关于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管理规范中要求,于2010年3月实施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对所有需要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收到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 准备工作 (1)进行工作量的评估:收集临床科室复用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数量及质量进行整合,根据工作量增加消毒供应室员工.(2)设备与物品的准备:为确保集中管理后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增添新的清洗消毒设备、物品及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等.(3)建筑布局:去污间、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增加缓冲区及手卫生设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中运用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将本院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2017年3月-2019年7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常规组(n=48,手术器械常规管理)、一体化组(n=48,对手术器械实施消毒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分析总结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状况、主刀医师使用满意度状况、患者感染状况。结果一体化组手术室器械检查中回收、清洗及消毒、包装、灭菌、存储、发放合格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P<0.05)。一体化组主刀医生对手术室器械的器械外形、器械性能、器械外观清洁、器械准备齐全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运用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可提升清洁消毒质量,提升医生使用满意度,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分析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对提高清洗效果的作用.方法本文收集了手术室使用的持针钳、止血钳共240件,所有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120件送入供应室,并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包装以及发放等运作管理;对照组120件手术器械经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术后在手术室内进行清洗、消毒、包装、之后再送入供应室灭菌.观察两组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和器械包灭菌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包装后的灭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能够显著提高清洗效果和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护理人员专科化的趋势,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尝试手术室与供应室进行一体化管理[1,2].器械清洗流程也由单独的手术室内部完成走向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3].我院手术室是一所拥有5层楼62个手术间的大型手术室,日平均手术量230台左右,日平均使用的各类手术器械包近1 000包.为了让手术器械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准确的器械包数量,准确的包内器械的件数和准确的发送地点.我们设计了手术器械交接单,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护理专案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6月从本院手术室回收的精密手术器械200件及同期手术室23名手术组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以2020年7月~12月从本院手术室回收的精密手术器械200件及同期手术室22名手术组人员为研究组采用护理专案管理模式,以精密手术器械过程损坏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精密手术器械过程损坏率更低(P<0.05),且研究组手术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精密手术器械过程损坏率,提高手术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由供应中心专业人员清洗、包装和灭菌,从而减少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1管理流程1.1器械接收时管理建立外来手术器械接收登记本。外来手术器械必须在灭菌前1h送达消毒供应中心,由器械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的2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名,分别采取常规管理和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专科团队管理干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管理质量评分、医师满意度、器械包消毒合格率、清洗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手术器械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专科团队管理方式进行手术器械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器械的消毒、清洗、灭菌合格率,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淑群 《现代医院》2010,10(5):121-122
为了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保证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床,实行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方法,分析了该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了特殊器械和基础器械的交接问题,从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岗位培训,规范特殊器械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采取质量环循环法(PDCA循环法)对医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进行质量管理后的效果。方法统计医院2015年4-7月集中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和临床反馈情况,并以此时间段的平均评分情况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医院集中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进行质量管理(PDCA组),比较采取PDCA 1、4、8、12个月后,相关人员的知识掌握、设备管理、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消毒质量、临床满意度、临床手术器械感染率等项目改进情况。结果采取PDCA后,第1个月,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消毒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个月,设备管理、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消毒质量、临床满意度、临床手术器械感染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个月,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DCA后,医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质量管理效果明显提升,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工作,更保障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出错率,值得全面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素英 《工企医刊》2013,26(2):192-19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于手术室合作的意义。方法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合作现状,总结合作对医院的利弊。结果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的合作保证了手术器械及医用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结论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按照正常工作流程规范合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器械保养,提高手术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手术器械交接的措施改进方案及效果.方法:本院于2019年1月落实关于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手术器械交接的改进管理方案,以此为分界线分别于2018年1月~12月、2019年1月~12月各抽取200件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并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